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集萃之十七:嫉賢妒能

作者按:

洛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都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大運河中心”“絲路的東方起點”四張靚麗的名片。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洛陽,歷史事件和名人文化活動很多,因此蘊藉於河洛文化中的成語典故俯拾皆是。這裡擷取100個與洛陽相關的成語典故予以介紹。今天推出之十七:嫉賢妒能

嫉賢妒能


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集萃之十七:嫉賢妒能

“妒賢嫉能”這個成語,最早見於《史記·高祖本紀》。所出的地方應該是洛陽。劉邦曾經置酒洛陽南宮,與諸將談論自己得天下的原因。上曰:毋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凌對曰:“……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與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集萃之十七:嫉賢妒能

這段話的歷史背景是在擊敗項羽,逼得“西楚霸王”自刎烏江。消除了自己最大的一個勁敵後,劉邦和他的謀臣都鬆了一口氣。這時,部下許多人都催促著劉邦稱帝。劉邦推辭了一陣,也就答應了。他於甲午年(公元202年)二月,在汜水之陽(山東曹縣附近)稱帝。在分封異性諸侯之後,天下大定。“高祖都雒(洛)陽,諸侯皆臣屬”。但劉邦當時沒有回到關中,而是暫時以洛陽為都城。究其原因,大概是劉邦擔心回到關中後,對黥布、彭越、陳豨等諸王等鞭長莫及,不能控制,因此停留洛陽,遲遲不願動身。在洛陽期間,劉邦還派盧綰、劉賈率軍平定了臨江王驩的叛亂,並將他押到洛陽處死。


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集萃之十七:嫉賢妒能

劉邦曾經想以洛陽為都城,但受到張良等人的勸告,在做了慎重的考慮後,最終選擇了長安為都城。他所置酒的洛陽南宮,位於現今洛陽市以東約10公里的漢魏故城一帶。最初是秦相國呂不韋在東周王城的基礎上修建而成,留存的遺址面積據說有30萬平方米,規模宏大,環境幽靜。劉邦曾在此住了三個月。

高起與王凌這兩個謀士,將劉邦得天下,項羽失天下的原因歸納為兩個人在人格上的差別,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從品德上來看,劉邦的無賴性格,似乎比項羽更甚。但劉邦的長處就是善於使用比自己強的人,也毫不吝嗇對他們的封賞。而項羽則是“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做事剛愎自用,且不願讓別人立功,分享自己的功勞。劉邦曾說,運籌帷幄,他不如張良;行軍打仗,他不如韓信;管理國家、籌集糧草,他不如蕭何。但這些人都為他所用。而項羽卻是“有一范增而不用”。楚漢相爭,儘管項羽開始時異常強大,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劉邦取得了勝利。


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集萃之十七:嫉賢妒能

古人有云:美服易指,君子所危。看到別人的好東西,一些嫉妒心理,不一定是壞事,但絕不能讓嫉妒矇蔽了雙眼。司馬遷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指出:“妒賢嫉能,御下蔽之。”項羽也好,其他人也好,一旦陷入了“嫉賢妒能”的泥潭,那就是自己悲劇的開始。

嫉妒為人類的通病,但漢語了使用“嫉妒”一詞,特別加上了女子旁。表明嫉妒的最初起因源於女子的感情。漢文化中重男輕女的社會價值觀念,在漢字中也得到了體現,很多貶義的字,都加上女子旁,如“奸”、“妖”等。但必須要說的是,嫉妒是所有人正常的情感反應。

有一位哲人曾經說過:嫉妒是人生的毒藥。這種負面的感情既是一種人與人關係性的體現;也是因怨恨且察覺他人享有之利益,並欲將其佔為己有,因而產生的一種情感與心理狀態。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嫉妒是指人們為競爭一定的權益,對相應的幸運者或潛在的幸運者懷有的一種冷漠、貶低、排斥、甚至是敵視的心理狀態。

從社會倫理的方面看,“嫉妒”的感情最初出現在兩性關係上的可能性最大。但向社會活動其他的範疇擴張,就形成了一個成語“嫉賢妒能”。指對比自己的才能、品行、聲望高的人,抱著一種本能的排斥和敵視的心態。歷史上由於嫉賢妒能而導致的人生悲劇,多不勝數:孫臏與龐涓、諸葛亮與周瑜……。每一個嫉賢妒能的人,大多都是以自己的失敗而收場。

與洛陽有關的成語典故集萃之十七:嫉賢妒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