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生現場“把脈”湘潭高質量發展

如何應對虹吸效應?如何搶抓新基建機遇?

——張燕生現場“把脈”湘潭高質量發展

湘潭在線4月23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陳靜)“湘潭如何應對虹吸效應?”“湘潭如何搶抓新基建機遇?”“傳統工業如何插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翅膀?”4月22日,在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2020年第二次集體學習中,受邀講座的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原秘書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現場“把脈”湘潭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開方抓藥”。

新基建如何點亮湘潭投資未來?

“新基建點亮中國投資未來。湘潭是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城市,是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在這一輪新基建投資佈局中,怎樣搶抓新機遇?”市發改委負責人提問。

張燕生說,根據國家發改委的界定,“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

張燕生說,國家發改委在“穩投資”方面拿出了一系列利好政策。湘潭有很多國省先行先試示範平臺,關鍵是要策劃包裝一批高質量、現代化、涉及城市更新改造的項目,做好前瞻性、全局性、戰略性項目儲備。尤其是在新基建三大領域,湘潭在全國地級市裡是有實力和基礎的。比如在創新能力提升方面,國家發改委就曾表揚“湘潭市創新建立產業鏈長、企業盟長、銀行行長‘三長’聯動機制,為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並將其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示範經驗,向全國推介。湘潭提出的“1+4”產業定位,做強產業鏈、優化價值鏈、提升創新鏈的發展思路都很精準。湘潭作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當務之急,構建跨境創新網絡很重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使全國、全球有創新資源、人才、資金的機構,都成為湘潭跨境創新網絡的組成部分。至於具體的項目,國家發改委明確規定了“資金跟著項目走”“要素跟著項目走”的原則,湘潭市發改部門做好項目儲備、選擇、基礎工作很關鍵。

湘潭如何應對虹吸效應?

“報告中提到區域經濟發展,在長株潭一體化過程中,湘潭地方政府如何儘可能地縮短虹吸效應的時間,降低虹吸效應的幅度,減少虹吸效應的影響?”湘潭市委主要負責人提問。

“有研究表明,虹吸現象是必然趨勢。”張燕生說,虹吸現象會產生什麼結果?在長株潭同城化、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時候,湘潭與長沙接壤的地方,按照行政區劃劃分就是距離湘潭最遠、離長沙最近的地方,我們稱之為“被遺忘的角落”,會形成新的價值窪地。這裡的地價、價值會向長沙看齊。湘潭的項目、要素、人才、資金在長株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價值重構。

“那麼湘潭的機會在哪裡?”張燕生以粵港澳大灣區為例,中心城市受土地、空間限制,周邊城市如果主動對接中心城市,會重構周邊城市的要素價值,形成區域經濟一體化差異化發展。在虹吸現象必然存在的前提下,湘潭、株洲如何與長沙合作,一體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合作構建現代經濟體系,合作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很重要。這裡需要國家、省裡真正把長株潭看作命運共同體,在考核中當作責任共同體,長株潭城市群真正成為一體,那麼,在交通基礎設施、能源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對接中,湘潭將從中得利。

老工業基地如何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湘潭是老工業城市,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應用,推廣智能製造,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尋找新的產業發展路徑?”市工信局負責人提問。

“這是一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張燕生說,首先製造業如何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傳統工業如何搭上數字經濟這班車?我們要搞明白,這裡的主角不是搞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企業,而是製造業本身。像湖南的三一重工這種做得比較成功的案例,都是以“工業+”為主角,引進“數字+”,實現傳統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進而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老工業城市如何轉型升級?”張燕生說,湘潭要做的是,打造一座宜居、智慧、開放、包容、綠色的城市,吸引全國全球最好的工業服務人才團隊,為湘潭產業轉型升級服務。核心是讓傳統工業插上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的翅膀。當然,湘潭傳統制造業要實現脫胎換骨的轉型,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形成合力,才能真正讓老工業基地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