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祥迴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在從不缺乏話題的娛樂圈,明星們對外傳播的語言反倒是缺乏創造性的,今天回過頭再來看當初那些刷屏的官宣體——無論是鹿晗的“大家好,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我女朋友”,還是范冰冰的“我們依然是我們,我們不再是我們”,換成一個素人說出來,都是很庸常的文案。

儘管已經不是那個任何事情都“無可奉告”的年代,時刻處在聚光燈之下的明星,仍然遵循著謹言慎行的“貴圈傳統”。身份的限制造成了另類的“語言貧瘠”,於是一些簡單又好用的話術,被寫進了21世紀的“明星自我修養”裡,它們被奉為圭臬,成為明星們回應某類事件的必備乃至唯一表達。

全媒派 | 羅志祥回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比如今天我們要著重分析的這句“不想佔用公共資源”,就成了一個在網絡上人人皆知的標準話術。常見用法如:無意佔用公共資源、很抱歉佔用了公共資源,都已經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流行語。

但弔詭的是,明星口中的“公共資源”究竟指什麼呢?很少有人給出答覆。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鑽一鑽這個牛角尖,與你一起探討,被明星們拿出來當作擋箭牌的“公共資源”,是個什麼資源?

跨界而來的公共資源

按照現有的研究,如何給公共資源下一個完整且合理的定義似乎一直是學界爭論不休的話題。單純從字面意義上看,《牛津英語詞典》分別從“公共”和“資源”兩個角度對其進行了定義,即“聯合使用或佔有、許多人平等持有或享用”的資源,它可以為相關社區內的任何人所獲取,而無需其他人的許可。

當然,這裡指的是廣義上的公共資源,作為一個從經濟學領域走出並迅速擴展到包括管理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等諸多學科的專業概念,公共資源其實脫胎於對公共物品的解讀。

全媒派 | 羅志祥回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薩繆爾森提出公共物品有著這樣一種特性:每個人對這種物品所進行的消費,都不會導致其他人對該物品消費的減少。在此基礎上,包括布坎南、E·奧斯特羅姆等學者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細化。按照E·奧斯特羅姆所述,公共資源既具有使用或消費上的功用性,又具有佔用意義上的非排他性,同時還具有使用上的競爭性,任一群體成員的使用會妨礙其他用戶對該項物品的使用。我國學者唐兵則提出,公共資源是存在消費的非排他性但同時又不存在消費的非競爭性自然資源。

因特網孕育了一種新的公共資源,即網絡資源。舉例來說,這種資源的非排他性指的是,某人在使用某社交平臺時,並不會排斥他人也使用;而競爭性指的是,儘管他人也可以共享某社交平臺,但卻由於某人的消費而增加了他人的使用成本或降低了他人的使用質量。

所以公眾人物對“佔用”這個詞的運用十分巧妙,它的意旨不是共享並使用,而是佔據並使用。這種風靡網絡的文本形態,如今成為了公眾人物危機公關的標配。其潛臺詞是:“與我相關的事情影響了廣大網友對公共資源的使用,但這不是我的本意,並且我希望主動將這一影響降到最低。”

全媒派 | 羅志祥回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此話術的效果有目共睹,近來幾件爭議事件,從全民熱議的“肖戰事件”到某綜藝節目裡引發吐槽的“冰清玉潔”,再到羅志祥與周揚青的分手事件,都祭出了“公共資源”的大招。

龐雜且豐富的網絡公共資源

作為一種新興的公共資源形式,網絡公共資源的定義和從屬卻依然空白。除了缺少明確的概念界定外,網絡公共資源都包含哪些具體要素也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網絡平臺數量、互聯網接入流量、網絡信息服務等均屬於網絡公共資源的範疇。而這三項資源,也就是經常被提到的平臺、流量和內容。明星口中的“公共資源”基本也體現為這三者。

以微博平臺為例,這裡是娛樂圈大瓜小瓜的集散地,熱搜功能使得集散地中本就巨大的網絡接入流量可以在短時間內聚焦於幾個熱點事件。而相應的,以熱點事件為核心的相關網絡信息資源則會更加多元且成規模地分散在其他網站上。

全媒派 | 羅志祥回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除了這幾項主體資源外,一些客體資源也逐漸顯現出來,這其中就包含了一個經常被談到的因素——注意力資源。

所謂注意力資源,源於上世紀90年代心理學家桑蓋特所提出的“注意力經濟”。1997年,米切戈德海伯在其著作中首次使用了“注意力資源”這一表述,他指出,信息在傳播的過程中,有一種具備重要價值的稀缺資源同時在網絡間流動,這種稀缺資源就是注意力。此外他還推斷,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注意力經濟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注意力資源將成為網絡媒體爭奪的核心。

米切戈德海伯的判斷如今每天都在被證實著。在互聯網迭代發展的大背景下,海量信息造就了受眾的不斷分眾化,大眾傳播的“萬人聽一”被群體傳播的“各自為戰”所取代。

由傳者和把關人壟斷的信息分發逐漸失去了其長久以來的“合理性”;依據受眾本位選擇的算法推介使得受眾在信息傳播中第一次真正成為決定者:一方面無數信息碎片將受眾的注意力分割到極致,另一方面少數獲得高關注的信息背後往往會聚集著更多的潛在受眾。在依靠流量變現的互聯網市場競爭中,一條“注意力——流量——資源——變現”的完整閉環清晰可見。

全媒派 | 羅志祥回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悲劇”隨時可能上演

在經濟學相關理論中,存在於自然世界的公共資源具備著消費的非排他性但同時又不存在消費的非競爭性。而作為消費者的公眾則基於理性主義往往會從利己的角度出發,對公共資源進行消費,進而獲得利益。這種情況的出現,會在一定程度上誘發公共資源的退化,使資源分配的“帕累托最優”難以實現,進而引發我們所熟知的“公地悲劇”和“囚徒困境”以及“集體行為邏輯”。

三種典型意義上的公共資源困境並不僅僅發生於現實世界之中,越來越多的現象表明,公地早已不分虛擬現實,囚徒也會存在於兩個世界之中。

全媒派 | 羅志祥回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如果把微博熱搜看做一片公用草坪,而各種活躍其間的利益主體就是上面的放牧人。那麼美國學者加勒特·哈丁提出的公地悲劇早已在網絡平臺中呈現:

缺乏重要性、顯著性的信息往往由於某種原因會受到更大關注進而佔據熱搜榜單,而原本作為客觀的信息活躍度呈現平臺的熱搜榜也因此成為了資本角逐跑馬圈地的領地;基於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義原則,無論是明星、KOL還是普通網友,都會最大限度地將平臺和渠道為我所用,進而生產更多的內容,攫取本就有限的注意力資源;而建立在群體傳播模式下的擁有共同利益的團體則更有可能在網絡空間中顯現出比現實更加明顯的群體極化傾向,進而使得理性個體被捲入“沉默的非理性螺旋”,最終耗損公共資源。

但網絡公共資源畢竟有限,過度泛娛樂化的信息傳播擴散,勢必會導致其他相關信息在平臺上受關注程度的下降,進而損害公共資源效益的最大化。從這個角度來講,明星們的那句“不想佔用公共資源”,有巨大的合理性。

全媒派 | 羅志祥回應中所說的“公共資源”,是什麼資源?

新的問題在於,這句話在特定的負面語境中的泛濫化,使得其背後說話人的真誠度受到高度質疑與嚴重挑戰。第一,網友會認為這不過是明星團隊的公關話術;第二,表面上說著無意佔用公共資源,反手就買條熱搜的事情,這些年發生得還少嗎?

某種意義上,“不想佔用公共資源”這句話本身正在成為公眾人物圈子裡的公共資源,早前一小撮人使用,這個資源是奏效的、能夠帶來正反饋的,但如果大多數人長期照搬,隨著注意力的日漸消耗,其結果就是造成原本功能的失效,甚至招來反感。

所以,網絡公共資源也有限,即便是話術,也講究創新,請且用且珍惜。

1.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9/0619/c427924-31167435.html

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1844025595227888&wfr=spider&for=pc

3.唐兵. 公共資源的特性與治理模式分析[J]. 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 21(1):111-116.

4.韓方彥. 公共資源的經濟屬性分析[J]. 理論月刊, 2009(03):76-7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