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通了,汽車產業鏈順了

□ 本報記者 張曉帆

本報通訊員 梁之磊

近日,位於青島市即墨區汽車產業新城內的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總裝車間一片繁忙景象,日產1200餘臺,平均每58秒就有一臺整車從這裡下線。

一輛汽車下線,需要上萬個零部件的配套組裝。疫情防控期間,青島汽車產業新城原本暢通的上下游產業鏈,變成連環“梗阻”。汽車產業如何“補鏈”?面對量大面廣的全產業鏈、全供應鏈復工復產方程式,如何求解?

作為青島著力打造的十條千億級產業鏈之一,汽車產業一個整機廠的復工,關聯著上下游幾百個配套企業,產業鏈環環相扣,一個環節阻滯,上下游企業都難以運轉。以龍頭為牽引,暢通內外循環,是即墨區“補鏈”的內核。

2月13日,一汽大眾、一汽解放兩個龍頭整車項目就實現了開復工,當天能夠順利復工的背後,是近百家中小微企業的集體復產。“全面復產的關鍵,在於產業鏈恢復暢通,少了其中哪一環都不行。任何一個關鍵零部件缺貨,得不到解決,就會影響流水線的開復工,直接導致訂單的交付延遲。”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管委副主任邢惠安說,管委發揮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在做好園區防疫消殺、制定復工復產防疫指南的同時,全面打響產業鏈企業復工復產攻堅戰。

疫情期間,即墨區持續梳理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及其核心配套企業名單,重點摸排了汽車產業新城內兩個龍頭整車項目的區內配套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抱團”復工復產,加速開復工審批進程。龍頭牽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促進龍頭,形成了暢通的產業鏈循環,也整體提升了全產業鏈能級。

復工復產較好的區域,往往是區域產業鏈較為完整的地方。增強產業鏈韌性,確保產業鏈安全,比任何時候都值得重視。面對疫情衝擊,即墨區政府引導越來越多的企業加速戰略預案的制定或調整,保證自身上下游產業鏈的安全。

疫情發生以來,涉及青煙威地區45家零部件供應商協會簽訂的共進退的“攻守同盟”發揮了重要作用,會員之間從防疫物資籌備、人員通勤、防疫方案制定等多個方面部署安排,共享物資採購資源,每日收集供應商的復工困難,多方聯繫協調解決。2月13日,協會內的45家零部件企業與一汽大眾整機廠同步復工。目前,包括湖北在內的全國232家零部件供應商均已復產,山東省內供應商全部達到每天1200臺以上的零配件供應能力。

即墨在復工復產過程中積極利用大數據“補鏈”,打造的營商服務平臺發揮了重要作用。記者瞭解到,營商服務平臺將全區約4.1萬家企業的業務領域與產業鏈的不同環節相匹配,精準鎖定各產業上下游的細分環節,實現經濟要素市場端和工廠端精準連接與智能匹配。依託營商服務平臺建立的“迫切配套企業復工協調平臺”,由已復工企業以“問題清單”的形式,提出配套企業迫切復工復產的建議名單,相關部門制定產業鏈復工專項攻堅圖,精準推動配套企業儘早復工復產。

有些缺少防疫物資,有些工人不足,有些復工意願不強……即墨定向出臺惠企“11條政策”,強化精準扶持,增強發展信心,以區級職能部門為統籌,以屬地街道、功能區為延伸,共同結成企業“防疫指導鏈”“復工保障鏈”,一方呼號、全鏈響應,構建起“鏈條式”服務保障體系,通過籌備防疫物資、“共享員工”等方法,精準協調解決產業鏈關聯企業復工復產困難。

一汽物流(青島)有限公司承擔著一汽解放青汽公司、一汽大眾青島分公司全方位物流服務,但整車發運涉及的社會物流企業數量多、分佈不集中,駕駛員更是有一半來自省外,組成複雜、流動性大。

為了幫助企業儘快復工,青島汽車產業新城管委“復工指導員”多次實地走訪,並聯系即墨區疫情防控指揮部、街道等相關部門,編制“防疫復工管控手冊”;對企業員工進行了情況排摸和行動軌跡追溯,逐一建立臺賬;鼓勵企業點對點發運,安排專人在高速路口進行車輛檢查,發放車輛通行證……一系列措施保障,一汽物流順利復工復產,公路、鐵路發運暢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