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是摩旅愛好者最想去、最熱門的地方了。就說說我自己吧,怎麼知道的呢?從別人的遊記、視頻知道了西藏、川藏線、青藏線、新藏線,知道大家騎自行車、摩托車、開車都喜歡往那邊跑,知道海拔高有高反等等。我知道的青藏高原,都是零零碎碎從別人那裡知道的。即使去了之後,路過很多地方,僅僅是知道來過這個地方。


我希望再次來到這裡的時候,不僅僅是知道這個地名,而是知道更多關於它的信息,就像深入瞭解一位敬佩的朋友一樣。越瞭解,才會越覺得有意思,才會更加被它的魅力所吸引。


特殊時期,作為一名守法愛國不添亂的公民,不能騎車出門,只能天天宅在家中。


熱愛摩旅,同時對地理、歷史、人文頗感興趣,出不去難不倒我,還可以在家啃書飽眼福。看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內容,忍不住就想分享出來,一方面有助於做摩托車旅行的功課,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對摩旅途徑地方的瞭解和認識。看來宅家只能做做讀書筆記分享了。


01

大碰撞


約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撞,撞擊速度快,能量大,此次碰撞引起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於是地球最高、最年輕的高原——青藏高原誕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與南極北極並列,被稱為“第三極”。西起帕米爾高原,冬至橫斷山,南抵喜馬拉雅南緣,北迄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北側,東西長約3000千米,南北寬300-1500千米,絕大部分處於我國國境內。

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還沒釋放完,向外開始擴散,形成了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內蒙古高原,至此我國大地出現了顯著的三級階梯。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還記得初中地理麼?哈哈哈

青藏高原成為了第一級階梯,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構成了第二級階梯,東北平原、中東部平原及東南低海拔山區構成了第三級階梯。

三大階梯的差異,使得中國的地貌景觀極富變化。可以說,沒有大碰撞,就沒有今天的中國,更沒有因三級階梯的差異造成的地貌景觀的千變萬化。


02

高原“風機”


作為大碰撞的最大產物,青藏高原的上空形成了一臺超級“風機”。

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接收的太陽輻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陽能不斷加熱地表上方的空氣,相當於將一塊巨大的太陽能電熱毯放到4000米高的大氣層中。大氣受熱上升,地面氣壓降低,高原開始抽吸外圍的氣流進行補給,一個大型的“抽風機”完成。南亞季風和東亞季風都被“抽吸”進入大陸。

南亞季風從印度洋北上,季風攜帶大量水汽,氣流或從山間峽谷魚貫而入,形成洶湧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馬拉雅山脈南緣聚集,形成大量降水。藏南的墨脫、察隅等地,都是中國降水較豐富的地區。

源於太平洋的東亞季風,勢力大大增強,它可以從海洋深入中華腹地,充沛的水汽驅散了北緯30°的乾旱,一個“煙雨江南”誕生了。如果沒有青藏高原這個巨型“風機”,一切或將不復存在。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煙雨江南誕生的同時,青藏高原也阻擋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處內陸而乾旱少雨的中國西北地區,變得更加乾旱,戈壁、沙漠大範圍出現。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冬季,強勁的西風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擋,不得不改變路徑,它們吹起西北沙漠戈壁中的沙塵,沿著青藏高原北部邊緣向東推進,沙塵顆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嶺以北降落,形成了黃土堆積厚度高達400米的黃圖高原。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煙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隨著海拔的隆升,氣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國的三大自然區: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青藏高寒區,就此成形。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03

超級水塔


高原風機重塑了中國的氣候,一座超級水塔又在高原上豎立起來,中國的水系也將為之一變。

隨著海拔上升,青藏高原大氣層中的水汽凝結,形成大量降雪。降雪日積月累,壓實形成冰川,厚度可達數百米,猶如絕境長城。長度從數千米到數十千米,又如一條條巨龍,沿著山谷傾瀉而。

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呢?

答案是4萬多條,面積4.4萬平方千米,比一個臺灣島還大許多,佔全國冰川面積的80%以上,同時也是全球同緯度最大的冰川活動中心。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此外,青藏高原還擁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數量最多的高原湖群,面積大於1km²的湖泊1000多個,約佔全國湖泊總面積的50%。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化身為一座平均海拔4000米的超級水塔,當水塔“閘門”打開,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勢向四周奔流,中國乃至亞洲的水系佈局從此奠定。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在中國西北部,黑河、塔里木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滋潤出一片片沙漠綠洲。

在中國東部,5464千米的黃河、6397千米的長江,順著三級階梯奔流而下,孕育出華夏文明。

在中國西南部,2139千米的瀾滄江、2013千米的怒江、2207千米的雅魯藏布江,以及象泉河、獅泉河、孔雀河、獨龍江,它們流出國門,成為亞洲諸多文明的源泉,青藏高原也被稱為亞洲水塔。。

超級水塔孕育超級大河,這些河流蘊藏的水能,佔到全國的44%,是世界上河流水能蘊藏量最集中的地區之一。


04

生命之舟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西藏阿里札達盆地,土林溝壑縱橫,看起來乾旱荒蕪、了無生機。

2010年8月7日,科學家在這裡發現了幾件化石,它們屬於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類——布氏豹。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圖右側為布氏豹頭骨復原製圖。

隨後更深入的研究,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豹亞科動物居然都起源於青藏高原,它們曾走下高原進入東、南亞,演化出了古中華虎、雲豹,又進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獅,還進入非洲,演化出了非洲獅、金錢豹。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此後,更多化石在札達盆地被找到,包括數以千計的脊椎動物化石標本,科學家發現不僅是豹亞科,許多北極動物同樣起源於青藏高原,而非人們通常認為的北極。原來,隨著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動物們為適應寒冷不斷演化,包括長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萬年前,大冰期降臨,原本溫暖北極地區也變得更加寒冷,但青藏高原上的動物們卻早已適應,包括北極狐、披毛犀在內的動物,順利從青藏高原擴散到北極,開闢出了全新的家園。

可以說,起源於青藏高原動物的擴散和演化,奠定了第三極及更廣闊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現今青藏高原廣袤的土地上,眾多的垂直山地間,依然生活著中國40%的維管植物,43%的陸棲脊椎動物,堪稱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基石,包括布氏豹的姊妹物種雪豹,以及許多青藏高原特有的物種,如藏狐、藏野驢、藏原羚、藏羚羊、野犛牛等。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我看到了兩隻雪豹,你呢?

就連在青藏高原上生活的人類,也在獨特的環境中,創造了獨特的文化和精神崇拜,成為中華文明的獨特一員。


05

未來


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44-50毫米的速度北進,力量不斷向外圍傳導,近年發生的汶川地震、墨脫地震都與此有關。

也許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瞭解青藏高原

高原風機也在持續抽吸著季風,在甘肅南部、四川、雲南形成大量降水,造成洪水、泥石流多發,再者,冰川退卻、凍土融化、湖泊擴張,青藏高原正在變得愈發暖溼,超級水塔影響下的大江大河,也會因此出現重大消漲,甚至影響著周邊30億人的生存和發展。


未來,

青藏高原將帶給我們怎樣的改變?

我們又將如何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