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行業,做個APP就叫互聯網轉型了?

2018,讓人記憶深刻的一年。2018,
互聯網也經歷前所未有的寒冬,裁員潮、股市崩盤、各種醜聞頻發,還有順風車患、中興遭難、頭騰大戰、P2P爆雷……2018,也是正能量滿滿,互聯網公司扎堆上市,人工智能、共享經濟、新零售、短視頻……也讓整個互聯網領域熱鬧非凡。

經受不住互聯網的衝擊,傳統產業全然不知所措,絲毫拿不出應對的措施來。“觸網,找死;不觸網,等死”,互聯網早已成了傳統產業避不過、繞不開、愛不得也恨不得的心病,只能病急亂投醫。

上至大型企業,斥巨資組團隊做系統、做平臺、做APP,

下至草根店鋪開網店、建微商、做推廣、參加培訓,

折騰了一番發現並沒有什麼效果。

傳統行業互聯網戰略轉型核心,不在於是否在傳統行業加上一點兒互聯網,而在於整個行業的“互聯網化”,這個“互聯網化”是滲透到骨子裡面的“互聯網化”思維。

先了解下傳統企業互聯網化一般要經過的4個階段,分別是:

傳統行業,做個APP就叫互聯網轉型了?

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四個階段

小編所接觸的大多數企業仍在第一、第二階段徘徊,糾結於開通微信還是微博,入駐天貓還是京東,並沒有形成一整套的互聯網轉型思路。也就導致了絕大部分的傳統企業互聯網化淺嘗輒止。

最高階最徹底的互聯網轉型,是通過互聯網思維去重塑企業的整個價值鏈。


何為“互聯網思維”?

學術界的“互聯網思維”繞暈了無數企業領導者,小編簡要盤點了馬爸爸的9大互聯網思維,如下圖所示

傳統行業,做個APP就叫互聯網轉型了?

9個互聯網思維

不是因為有了互聯網,才有了這些思維,而是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這些思維得以集中性爆發。


案例分析

小編用最接地氣的草根創業案例——奶茶店,來解釋9大互聯網思維,你會發現很多點你都已經做到了!


PART1 準備階段

奶茶店老闆歷時一年潛心研製產品,從原材料的選擇、研製秘方的購買、中間環節的把控、各項指標的對比測試......產品研製完成並掌握了核心技術;

【極致思維】著力打造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做市場調研,一方面蒐集用戶反饋,另一方面對比類似產品彌補自己產品的不足;

【迭代思維】精益創業,快速迭代


專注一個產品體系,打造成極致,後期新品的開發變得異常簡單,核心技術不變,顏色、濃度、配料、形狀不一樣,都是一種新產品;

【簡約思維】專注,少即是多

【極致思維】打造一款讓人尖叫的產品

【迭代思維】小處著眼,微創新


產品的核心技術掌握在管理者手上,實現產品標準化,質量始終如一,為後期擴張夯實基礎。如果開分店,產品是由“中央廚房”事先生產出來的,提高了出品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極致思維】打造一款讓人尖叫的產品、


PART2 發力階段

產品達到上市標準了,快馬加鞭做準備,入駐“餓了麼”“美團”等外賣平臺;

【平臺思維】善用現有平臺


產品質量可控且有保障,減輕了員工的工作量,員工也能更專注於服務;

【平臺思維】讓企業成為員工的平臺


PART3 引爆階段

按照上述邏輯,做“甩手掌櫃”不是夢。閒暇時間,老闆將開店的部分心得與日常運營技巧通過各大自媒體平臺(喜馬拉雅、微信公眾號)音頻和文字的方式免費分享出來供創業者參考。

流量思維】免費就是為了更好的收費


內容累積成書,粉絲達到一定量後,開始建社群。只需99元可享(創業者社群+每日案例分析+完整的開店經驗總結)

【跨界思維】賺取會員費用,完美跨界

用戶思維】用戶在平臺提問,兜售參與感


當社群成員越多,分享的案例、提出的問題、眾人的智慧解答也就越多,分析整理成冊,開始收徒弟做培訓班了;

大數據思維】經驗累積,積少成多的大數據

【跨界思維】賺取培訓費,完美跨界


與此同時,社群中大都是草根創業,為了省心,自然會想到加盟。有保障、有經驗、有歸宿感的加盟項目就在這裡,你逃得掉嗎?

【跨界思維】賺取加盟費,完美跨界

【社會化思維】口碑營銷


草根企業就是這麼輕鬆實現了互聯網轉型,

以產品為基石;

以平臺為著力點;

以互聯網思維為引爆點!

你學會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