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热一年,加重三月验案

临床有一些慢性发热性疾病,西医治疗颇为棘手。而中医通过辨证论治,却大多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经常有中医名家医案报道,某某病人长期发热,某某名中医运用某方,立见收功等等,并作为典型医案加以宣传,似乎神奇万分。

实际上,中医治疗慢性发热并不神奇,谨守病机、辨证论治而已,只要找准了病根,紧扣病因病机,一般可见神效。

笔者曾治疗一慢性发热的患者。患者为一刘姓中年男性,云南曲靖人,发热一年多,加重三个月,曾求诊于省级三甲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也未查出病因,治疗当然亦无效,且逐渐加重。

近三个月以来每天下午到傍晚发热症状加重,伴轻微恶寒,体温也不高,在37到38摄氏度左右,发热时但觉全身无力。病人有一朋友为云南省中医院眼科医师,为笔者同事。因此2014年9月,病人经省中医院眼科医师介绍,来我门诊处求治。

患者就诊时精神非常差,神疲乏力,面色青灰晦暗。主诉:发热一年多,加重三个月,伴乏力神差、轻微恶寒, 每天下午傍晚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腻,诊其脉则沉弦细滑而无力。

此例病人显然为气虚发热,由于病情日久,伤及脾胃,并夹湿邪而已。若不加辨证,中医给予清热,西医给予消炎,恐怕非但不能退热,反而更伤脾胃,困阻邪气,病情治疗更加无望,这也是之前患者多方求治无效的主要原因。

于是笔者严格根据患者病机根本,虽见发热,亦投干姜诸品,处以理中汤合三仁汤加减,其中三仁汤方中将寒凉之味或删或减。

方药如下:

干姜15g、生麻黄8g、党参20g、炒白术15g、茯苓20g、柴胡15g、桂枝15g、杏仁12g、苡仁30g、白蔻12g、法半夏12g、厚朴15g、滑石8g、青蒿12g、桔梗12g、炙甘草6g

服上方两剂后,病人困扰一年的发热即退,面色也明亮了很多。后以补中益气汤、理中汤数剂等加减善后,即告痊愈。

按语

患者发热一年,加重三个月,多方诊治无效,在临床上确为疑难病证。但病虽疑难,也必然有一个病因病机,也就是说必然有一个导致发热的病根。临证之时,不管其病情有多严重或者多疑难、复杂,只需针对病根辩证施治,病根松动了,必然收功。

本例病人,笔者以理中汤加茯苓温中理脾,以三仁汤去通草、竹叶化湿宣畅, 以麻黄汤、桔梗等透邪,以柴胡、桂枝、青蒿辈转利枢机,故两剂退热,扣中病机,即见效神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