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海棠花素有“国艳”之誉。宋朝苏轼专有一首《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赞颂海棠花之艳丽。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海棠花是中国的特有植物。海棠花为苹果属物种,乔木高可达8米左右;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具短柔毛,逐渐脱落,老时红褐色或紫褐色,无毛。叶片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5-8厘米,宽2-3厘米,边缘有紧贴细锯齿,有时部分近于全缘,幼嫩时上下两面具稀疏短柔毛,以后脱落,老叶无毛。花序近伞形,有花4-6朵,花直径4-5厘米;萼筒外面无毛或有白色绒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花瓣卵形,长2-2.5厘米,宽1.5-2厘米,基部有短爪,白色,在芽中呈粉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厘米,黄色。果期8-9月。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海棠花在中国古代的栽培历史。在汉代,海棠花就已经与园林艺术结下不解之缘。不论是栽培技术还是种植面积,海棠花在唐代有了明显的提高。宋代时期,海棠花在唐朝的基础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终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时就被视为“百花之尊”。元朝战火硝烟不断,很多花卉都受到了牵连,不复唐宋时期的昌盛。但是海棠不同,它仍然保持着长盛不衰的势头。中国人民如此喜爱海棠,其根本是在于它的丰厚文化内涵,人们称赞它是“百花之尊”、“花之贵妃”,甚至有“花中神仙”之说,同时将它看作是美好春天、美人佳丽和万事吉祥如意。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海棠花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历史长流中史料中,记载的并不是它的观赏性,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海棠花的食用价值:《诗经·卫风·木瓜》有诗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全都是属于海棠类的植物,它们在古时候常常被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在汉代时期,海棠就已经进入皇宫内苑中,在《西京杂记》中记载了海棠进入皇宫林苑的事情。原来汉武帝修建了一个林苑,于是群臣敬献珍贵的花卉给汉武帝,在群臣敬献的众多名贵的花卉中有四株海棠。这四株海棠非常得汉武帝的喜爱,于是便种植在汉武帝的林苑之中。中国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曾经写过《上林赋》,其中有“椁、柰、厚朴”等相关的记载,根据后世的仔细考证,发现“柰”就是指中国绵苹果及小果类苹果属植物,也就是海棠。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在晋代,海棠花的美丽妖娆,艳丽动人深得人们喜爱。当时在洛阳有一座花园叫金谷园,是当时的荆州刺史石崇建造的,园中种植了很多海棠。根据史书上的记载,石崇非常喜爱海棠,只是海棠盛开大多没有花香,让他以为憾事,甚至他曾经对盛开的海棠叹道:“汝若能香,当以金屋贮汝”,这说明海棠花的观赏价值已经开始得到汉晋人的喜爱和重视。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在唐代,海棠无论是在文化发展还是种植范围,甚至是观赏价值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飞跃。《杨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李隆基曾将海棠比作杨贵妃,说明皇宫里种植海棠较多。“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正与唐明皇和杨贵妃有关。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曰:“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样“海棠春色”的故事就流传了下来,从此海棠也有了美女佳人的意思。唐德宗贞元年间贾耽担任宰相,编著了一本《百花谱》,书中赞美海棠为“花中神仙”,这本书是最早使用海棠这一称谓的作品。书中还提及四川“海棠无香,惟蜀中嘉州者有香,其木合抱”,“独靖南者有香,故昌州号海棠香国”。此后海棠作为观赏植物的地位与声望日益突出。唐代大诗人贾岛《海棠》诗有“昔闻游客话芳菲,濯锦江头几万枝”的佳句,称道成都锦江两岸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素有“国艳之誉”的海棠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