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 “神” 在科學的定義裡究竟是什麼?

從小到大,我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有關“迷信”的事件和討論。在很多人眼中,求神拜佛、燒香許願就是迷信。而且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會堅決杜絕迷信,對所謂“迷信”的事情都會嗤之以鼻。在這些人眼中,“迷信”是一件不可理喻的事情,也是沒有意義的事情。

那麼真正的“迷信”到底是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去辨別呢?

由字面含義可知:所謂迷信,就是心有所迷,沒有原則地去迷戀。其中,並不能說燒香叩頭的人就是迷信,也不能說不信佛的人就是不迷信。只能說每個人對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迷戀程度。所以,“迷信”不是絕對的貶義詞,它只是表達一種狀態,不應該被人們所唾棄。

“迷信” “神” 在科學的定義裡究竟是什麼?

此外,人們之所以去迷戀某個事物,就是因為他們想為自己找個依靠(思想上的依靠)。每個人從出生開始會學到很多知識,但是每個人也都會有自己的知識缺陷。那麼當他們的生活和夢想碰到自己知識缺陷的問題時,就會產生了不確定、不踏實的感覺。所以大家為了撫平這種不踏實的感覺,就會給自己找一個思想上的依靠。這種依靠可能是神仙祖宗,也可能是先賢聖訓。最後,大家會通過這種“依靠”而讓自己變得安定、舒心。久而久之,就成了大家所說的“迷信”。

那麼所謂的“神”又是什麼呢?

提到“神”,人們往往會聯想到宗教之神、人格化的神。日常生活中也有神妙、神算、神乎其神的說法。而“神”究竟是什麼,從何而來,本質又是什麼?

首先我們不要去迷信,也不要被人惡意的去引導。“神”是一種被臆想出來的生物,是人們的生活再被科學證明之前被人們拿來作為政治工具,控制人們思想的招數。 其實從古人是如何對神的解釋就可以看出來,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讀為“天神,引出萬物者也。”意為自然之神,是萬物產生的根源與動力。從“神”的形聲字字體分析,形部為“示”,表示“神事”,神的啟示,即所謂“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見《易·繫辭上》)。聲部為“申”,即申猴,人形似猴非猴,神似而已。可見許慎只知“神”的表面涵義,未做深究。

《大戴禮記·曾子天圓》(其中有的篇章可能在《禮記》成書時就有存在)中這樣解釋:“陽之精氣曰神。”這是對“神”最準確的解釋,與陰之形體相對。人的目光炯炯有神,正是因為人具有“陽之精氣”,因為具有精氣神。植物在陽光普照下,茁壯生長,綠油油的,也是因為具有“陽之精氣”,顯示出生機勃勃。高山金字塔形的山頂有“神”;流水潺潺或嘩嘩,隨形就勢,養育了人與生靈,靈動而有“神”。

“陰為陽之體,陽為陰之用”。“天地含精,萬物化生”(見《列子·天瑞》)。精與氣是“神”存在的基礎。那太空中的星系星體運行,何來“神”?其中的原理、規律就是“神”。小至光量子的波粒二重性,也具有“神”。至於“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所以神”(見《黃帝陰符經》),人們知道它神妙而感到神奇,不知道它神奇的原因。因此人們受好奇心與慾望驅使去探索,“故恆無慾,以觀其妙;恆有欲,以觀其所徼。”(見《德道經》)無慾的體悟與有欲的認知結合,為“觀”。

靈機一動、妙筆生花、巧奪天工、神機妙算等等,都可以用來形容“神”。


所以大家不要迷信,也不要被“所謂的神”給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