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首次亮相戰場的武器

抗美援朝戰爭之後,我國在蘇聯的幫助下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軍工業,並開始在國內仿製生產蘇聯武器,到了1956年56式槍族的誕生,標誌著解放軍第一代制式武器的出現。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首次亮相戰場的武器

56式槍族,由56式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槍和56式班用輕機槍組成。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期間,使用56式槍族的解放軍以壓倒性的火力,迅速擊潰了使用二戰老舊武器的印軍,令人印象深刻。不過,除了56式槍族之外,那一點還有很多新式武器是第一次亮相戰場,比如58式火焰噴射器。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首次亮相戰場的武器

58式火焰噴射器,仿製於蘇聯的LP-50火焰噴射器。它採用膠狀噴火油料(凝固汽油),電發火,借火藥燃氣壓力噴出油料後點烯形成火柱。由油瓶組、輸油管、噴火槍組成。油瓶組由三個構造相同的鋼質油瓶組成,輸油管為經過化學處理的耐汽油腐蝕的膠管,用於連接油瓶組和噴火槍。噴火槍由槍管、腳架、電線護蓋,操縱匣、槍托、揹帶組成。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首次亮相戰場的武器

我軍最早使用火焰噴射器是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使用繳獲自美軍的M2型火焰噴射器,反過來消滅敵人。後來的一江山島戰役期間,解放軍也曾多次使用火焰噴射器,不過使用的仍然是繳獲的噴火器。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期間,58式火焰噴射器作為我國自研自產的第一代噴火器,首次亮相戰場,在拔除印軍修築的據點時,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首次亮相戰場的武器

在解放軍的編制中,58式火焰噴射器裝備於防化連,每個連下轄3個排,共裝備噴火器45具。在西段新疆軍區反擊紅山頭、天文點、加勒萬河谷、班公湖岸地區入侵印軍的戰鬥中,四師防化連裝備的58式火噴射器首次亮相戰場。戰鬥打響之前,噴火連的戰士秘密進至印軍地堡附近,打響之後在步兵的掩護下,巧妙地進至距敵地堡約30米的地方,進行噴射。被烈火燒身的印軍,紛紛跳出地堡,在地上不停地亂滾。在噴火連的配合下,步兵只用了1個小時便殲滅了守敵。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首次亮相戰場的武器

副排長張虎生在配屬11團3營攻打紅山頭的戰鬥中表現得非常勇敢,他多次不顧個人安危,迎著敵人的槍林彈雨,機智勇敢地接近印軍地堡,抵近噴射,一舉消滅了敵人的機槍火力點,獲得步兵官兵的一片叫好聲,戰後榮立二等功。在整個西線作戰中,噴火連使用58式火焰噴射器,先後清險了印軍在中國境內設置的40多個據點,給敵人心理造成巨大的震懾,一名被俘的印軍說:“一見到你們噴火器的火龍,我們心裡就非常害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