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夜郎-----貴州古代史

貴州“夏書禹貢梁州南裔而荊州之西鄙,殷因於夏,無所損益。周武王克殷,以巴濮楚鄧為南土,屬巴濮之地。成王合梁於雍,又為雍州之南裔。

尋找夜郎-----貴州古代史

春秋時期貴州圖

春秋時楚莊王既霸,遂服於楚,為黔中地。楚威王(筆者按:公元前339-前329年在位)遣莊蹻從沅水伐夜郎,滅之,遂至滇池。

尋找夜郎-----貴州古代史

戰國時期限貴州圖

秦昭王二十七年為周赧王三十五年(筆者按:即公元前334年)取楚巫黔中地,置黔中郡,蹻欲歸楚,道不通,遂留王滇,而夜郎仍自立為侯國,傍邑且蘭之屬君長以數十,獨夜郎最大。西距邛作,南接交趾。

尋找夜郎-----貴州古代史

秦代的貴州

漢高帝四年(前203年)改黔中郡為武陵郡,建元六年(前135年),遣唐蒙通夜郎,元鼎六年(前111年)平且蘭,遂平南夷置牂牁郡,後置益州,以牂牁屬焉。始元二年(前85年)分天下為十三部,武陵屬荊州部,牂牁屬益州部,後漢州、郡因之。

尋找夜郎-----貴州古代史

西漢時期的貴州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魏武盡得荊州之地,及敗於赤壁,吳與蜀漢荊州,江夏諸郡屬吳,武陵諸郡屬蜀漢,先主歿,復屬吳為荊州十五部之一。而牂牁屬蜀漢之益州。

晉平吳,荊州郡縣屢有分析,而武陵郡常屬荊詐。泰始七年(271年),分益州置寧州,統郡八,牂牁屬焉,後廢。太安二年(303年)復置。永嘉二年(308年),分牂牁立平夷、夜郎二郡,鹹康四年(338年),置安州,分牂牁、夜郎屬焉。八年(342年),仍罷安州,以所屬郡並寧州。然自太安後,李氏據蜀,益州郡縣悉為所陷,江左仍遙置之。永和三年(347年),桓溫平蜀,始為晉有,鹹安(371年11月)後再沒於苻氏。太元八年(383年),復為晉有。

劉宋時,武陵領於郢州剌使,牂牁、平夷、夜郎仍屬寧州。平夷後避桓溫父彝之諱,改為平蠻。

蕭梁時,州所領郡俱仍之。梁承聖元年(552年11月),益州入於西魏,平蠻諸郡多沒於爨蠻。三年(554年)荊州入於西魏。自後州郡沿革多無可考。

隋開皇初(581年),置牂牁郡,廢武陵為朗州,大業初復置。

唐武德二年(619年),以巴蜀徼外蠻夷地置義州,三年(620年)以牂牁首領謝龍羽地置牂州,四年(621年)置黔州及戎州都督府,以故興古郡置西平州,以隋巴東郡置之務川、扶陽置務州,以思州之寧夷縣置夷州。五年(622年)改義州曰智州。貞觀元年(627年)廢夷州。三年(629年)以南謝蠻首領謝疆地南壽州,明年(630年),更名莊州,復以黔州之都上縣,開南夷置夷州(原注:今石阡府),又開南蠻置費州(原注:今思南府),改務州置思州。八年(634年),以辰州之龍標縣置巫州,更西平州為盤州(原注:今籠南府),以隋牂牁郡之牂牁縣置播州(原注:今遵義府),十一年(637年),罷黔州都督府置莊州都督,改智州為牢州,十二年(638年),開夷獠置古州,十六年廢牢州,開山洞置溱州(原注:今桐梓縣),又置珍州(原注:今正安州)。垂拱二年(686年),以辰州麻陽縣地及開山洞置錦州(原注:今銅仁府),天授二年(691年),更巫州曰沅州。長安四平年(704年),以沅州之夜郎、渭溪置舞州。景龍四年(710年),廢莊州都督府置播州都督,先天元年(712年8月),廢播州都督府復置於黔州。開元十三年(725年),更舞州為鶴州,復以沅州為巫州,二十年(732年),改鶴州為業州.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為十五道,設黔中道置黔中採訪使,治黔州。大曆五年(770年),改巫州曰敘州(原注:今黎平府),改業州曰獎州。元和二年(807年),廢珍州入溱州,思、夷、費、播,溱、錦、敘、獎八州皆隸黔州採訪使,古州隸嶺南採訪使,盤、牂則羈縻州也,隸戎州及黔州都督府。鹹通十一年(870年),南詔陷播州。乾寧三年(896年),黔南觀察使王肇以其地降於王建,牂牁諸州不通中國,蠻酋分據其地,自置為刺史。

五代後唐同光三年,蜀王王衍降,得黔渝等六十四州。天成二年(927年),牂牁青州刺史宋囗囗等一百五十人來朝。及孟知祥據四川,復不通朝貢。五代晉天福五年(940年),都雲酋長尹懷昌率其昆明等十二部、牂牁張萬睿率其夷、播等七州皆附於馬希範。

宋乾德元年,平湖南,三年(965年)平蜀,諸溪洞蠻酋相繼歸附,七月,珍州刺使田景遷內附。開寶元年(968年11月),改珍州為高州,九月,獎州刺史田處達來貢,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夷州蠻任朗政等來貢,八年(983年),錦、敘諸蠻相率詣辰州,言原比內郡輸租稅,不許。錦州刺使田漢希與懿州(原注:今沅州)刺史田漢曼兩易其地,詔許之,又以知敘州舒德芬為刺史。鹹平二年(999年),古州刺史向通展來貢,羈縻州也。崇寧(1102-1106年)以後,始務開拓疆土,置州郡,比於內地。四年(1105年)三月,王江古州蠻納土置懷遠軍,尋改平州,又尋廢平州,於中古州置格州,五年(1106年)改為從州,大觀二年(1108年),播州楊文貴獻地置播州樂源郡及遵義軍,大駱解上下族帥獻地置珍州,夷州酋獻地置承州,雙置溱州。政和元年(1111年)廢從州,七年(1117年),番部田佑恭內附,置思州。宣和三年(1121年),廢承州,改播州為播川縣,隸南平軍,改遵義軍為遵義砦,隸珍州。四年(1122年)廢思州,紹興元年(1131年)復置。端平三年,復以白綿堡為播州,鹹淳末,以珍州屬焉,皆隸四川夔州路,錦、敘諸州則隸荊州湖北路之安撫使。面唐時囗、牂、盤諸州在宋則為羅甸於矢、普里諸部,及南囗之鄙,

元憲宗時,平雲南、招降於矢部,置普安路,普里部歸附,置普定路,尋改府。至元十三年(1276年),烏撒部來附,置烏撒路,十四年(1277年),思州田景賢、播州楊邦憲來附,授其安撫司。十五年(1278年),羅氏鬼國主阿榨、西南番韋昌盛來附,詔榨及昌盛各為其地安撫使。十七年(1280年),改羅氏鬼國為順元路,置宣慰司。二十年(1283年)討平九溪十八洞,定其地可以設官者大處為州小處為縣,並設總管府,聽順元路宣慰司世制,置貴州等處長官司領於順元安撫司。此貴州之名所自始也。二十一年(1284年),改烏撒為軍民宣撫司,改思、播二州為宣慰司。二十六年(1289年),以八番羅甸隸四川省,尋改錄湖廣省。改金竹寨為金竹府,改播州為播南路。二十八年(1291年),改八番羅甸隸四川省,尋復隸湖廣,立黃平府,改播州安撫司為宣撫司直隸四川行省,立蠻葛軍民安撫司,招古州等洞酋長,詣闕貢獻,招附光蘭州洞蠻置定遠府。二十九年(1292年)正月,以普定路隸雲南省,二月,以思、播等州隸湖廣省,以羅甸隸雲南省。大德七年,改普定府為路。至治二年,置八番軍民安撫司,改長官司二十有八為州縣。其置鎮遠府、都雲軍民府年份無考。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太祖平漢,略地湖南、思南,田仁智歸附,授思州宣慰司。洪武四年(1371年),順元宣慰司靄翠歸附,改貴州宣撫司,置貴州衛,五年(1372年)播州宣慰司楊堅歸附,仍授宣慰使司。六年(1373年),升貴州宣撫司為宣慰使司。九年(1376年),置永寧衛,改黃平府重安長官司用都雲、金竹二府俱為安撫司,改八番諸安撫司為長官司,廢除定遠府,降鎮遠府為州。十四年(1381年),改普定路為普定府,置普定衛。改烏撒宣慰司為烏撒府,置平越衛。十五年(1382年),置烏撒衛,設貴州都指揮使司。十六年(1383年),改普安路為普安軍民府,改都雲府為都雲安撫司,置畢節衛。十八年(1385年),廢普定府。二十二年(1389年),置赤水、興隆、安莊三衛,改普安府為衛。二十三年(1390年),改蠻葛安撫司為新添衛、都雲安撫司為都雲衛,兼置龍里、清平、鹹清、平壩、安南五衛及安籠諸所。二十六年(1393年),置貴州前衛。唯思南、思州隸湖廣,普安衛隸雲南,餘俱隸四川布政使司。永樂元年(1403年),置普安安撫司,十一年(1413年)廢思南、思州兩宣慰司,設兩府,又設鎮遠及銅仁、石阡、黎平、烏羅、新化六府,設貴州等處承先布政使司於貴州宣慰司治所領之,改所隸四川、雲南諸府州及宣慰、宣撫、安撫司俱隸焉。十三年(1415年),改普安安撫司為州。十八年(1420年),設貴州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省烏羅入銅仁府,省新化入黎平府。正統三年(1438年),省鎮遠州入府。成化十年(1474年),設程番府於程番長官司。弘治六年(1493年),都雲衛城增置都雲府。隆慶二年(1468年),改程番府為貴陽府,移治布政司治所。萬曆十九年(1591年),改貴築長官司為新貴縣,附郭。二十年(1592年),升安順州為安順軍民府。二十八年(1600年),滅播,以播地設平越、遵義二府,面以遵義隸四川,改湖廣平溪、清浪、偏橋、鎮遠四衛隸貴州,以黎平府隸湖廣。三十一年(1603年),復以四衛隸湖廣,黎平府仍隸貴州。崇禎三年(1630年),以水西地設開州及敷勇、鎮西二衛。計府十,衛二十,州九,縣十四。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克北京城,明亡。五月,朱由崧於南京即位,是為安宗,次年改年號宏光,貴州奉南明為正朔,建制因之。是年(1645年)亡,六月,朱聿鍵在福州即位,改元隆武,次年(1646年)八月亡,十月,朱由榔於肇慶即位,次年改元永曆,是為永曆元年即順治四年(1647年),是年春孫可望大西軍從四川重慶入貴州。永曆十五年即順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亡。

“國朝因之,順治十八年平馬乃設普安縣隸安順府,康熙三年(1664年)平水西、烏撒設平遠大定黔西威寧四府。十一年(1672年)改龍裡、平越、清平、都勻、普定五衛為縣,省安莊衛入鎮寧州。二十二年(1683年)割湖廣鎮遠偏橋二衛隸貴州省鎮遠衛入鎮遠縣。二十三年(1684年)改黔西、平遠為州,二十六年(1687年)改貴州貴前二衛為貴築縣,改敷勇衛為修文縣,省新添衛入貴定縣,俱隸貴陽府。改威清、鎮西二衛為清鎮縣,改平壩衛為安平縣,改安南衛為安南縣,省普安衛入普安州,改安籠所為南籠廳,俱隸安順府。省烏撒衛入威寧府,改大定府為州,改永寧、畢節二衛為縣,省赤水衛入畢節縣,俱隸威寧府。省興隆衛入黃平州,隸平越府,省偏橋衛入施秉縣,隸鎮遠府。裁各府軍民字。三十四(1695年)年省新貴、入貴築縣。雍正三年(1725年)改湖廣五開、銅皷二衛隸黎平府。四年(1726年)平長寨仲苗移貴陽同知分駐其地,仍隸貴陽府。五年(1727年)改南籠廳為府,分普安州、普安縣、安南縣幷新設永豐州隸焉。改銅皷衛為錦屏縣,五開衛為開泰縣,俱領於黎平府。又割湖廣之平溪衛為玉屏縣,清浪衛為清溪縣,俱領於思州府,天柱縣領於黎平府,割四川遵義府並所轄遵義、正安、綏陽、桐梓、仁懷五州縣隸貴州。改永寧縣隸四川。八年(1730年)復以大定州為府,改威寧府為州,同黔西、平遠、畢節三州縣隸府,是年新開闢苗疆設同知三駐八寨者,隸都勻府,駐清江者隸鎮遠府,駐古州者隸黎平府。通判三駐都江、丹江者俱隸都勻府,駐歸化者隸安順府。九年(1731年)討平松桃紅苖,移正大營同知駐其地,隸銅仁府。設同知於郎岱隸安順府。十年(1732年)割廣西之荔波縣隸都勻府,十一年(1733年)改天柱縣隸鎮遠府,移大定府通判分駐水城,仍隸大定府。移清水江同知駐臺拱設通判駐清水江,俱隸鎮遠府。其領府十三,州十四,縣三十四,分防同知六通判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