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際小微企業怎麼生存下去?


有個朋友春節之前開了個小旅遊公司,剛開張不久,全國性的疫情就來了,旅遊市場基本被關閉。

怎麼辦呢?

這個朋友頭腦靈活,反應很快,迅速改變方向,變副業為主業,居然把小公司弄的紅紅火火。

他原來在一個大的國際旅行社上班,掌握很多客戶資源,也有不少可供利用的、與旅遊產業相關的商業開發渠道。

於是,他就帶領4個新招來的大學生員工,開辦了一個“網上旅遊服務”平臺,搞起了“全球風光介紹”,開辦起了“旅遊知識漫談”,組織了幾個網上“專題論壇”,甚至很快就搞成了“網上旅遊系列課程”。

他們還套上了幾個付費外掛,幫助別人推銷旅遊產品,做旅遊紀念品網上銷售,還帶上了10家企業的廣告宣傳和產品銷售,真開拓出不少業務。

現在,所有外掛收入、企業廣告付費和網上產品銷售分成,都帶來了不少收益,每天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

從3月15日至4月15日,相當於一個月時間,毛收入達到了6萬餘元,扣去各種費用和員工工資,純盈利還有兩萬多元,而且發展趨勢越來越好。


疫情之際小微企業怎麼生存下去?


另外,通過“網上旅遊”平臺,還組織了幾次“近郊遊”,預定了幾百人的“五.一遊”,比原來那種用業務員拉人方式效果還好。

他開玩笑說:沒想到,一場疫情來臨,企業副業變成了主業。這樣下去,說不定很快就能培養出幾個“旅遊網紅”來!

實際上,旅遊公司是一個前期投資比較少,運營成本也不高。一般新開業的小微旅遊公司,養人很少,人力成本不高。

不像製造業企業,前期要蓋廠房,要購買機械設備,要購買很多原材料,還要僱用很多人,水、電、氣全都得配套好了,才能投入生產!

小旅遊公司開辦費不高,日常開支也不大。大部分導遊基本都是採取盈利分成模式,多勞多得,保底工資不高。

剛開業的小微企業,大部分員工都在試用期,工資壓力不大!真正實打實鑿養活的,就一、兩個個管理層人員,而且管理人員也得上臺幹活,比如負責收集和整理平臺需要的宣傳資料和產品信息。

疫情期間,企業前期的損失不會太大。試用期員工薪資方面負擔不大,對於新人,企業也還可以有所選擇,發現不合適的可以儘早辭退,有些新員工發現這個行業風險大,也可能自己推出去。


疫情之際小微企業怎麼生存下去?


另外,按照國家規定,疫情期間遭受損失的企業,包括小旅行社、小微旅遊公司,都會有一些補貼。如果是租房,協商後之後,房租也可以適當減免一部分!

災難面前,全國都很困難,大部分新開的企業承受部分損失,也在所難免,全社會都一樣,大家只能咬咬牙,共渡難關。

如果管理人員素質不錯,疫情期間也可以貼近本行業,適當改點行,可以變副業為主業,也可以改行做新冒出來的相關產業,不一定完全停業,也不一定死守原來的主業。

小微旅遊公司適應新的局勢,變副業為主業,給我們一個啟示:順應局勢變化,創新發展,企業應該就有出路。


疫情之際小微企業怎麼生存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