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2020年“托克托好人”——抗“疫”战士杨敏


托县融媒体中心 活力托克托 今天

【榜样】2020年“托克托好人”——抗“疫”战士杨敏

【榜样】2020年“托克托好人”——抗“疫”战士杨敏


杨敏,女,36岁,2005年7月毕业于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专业,2005年参加工作于托县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职称。

【榜样】2020年“托克托好人”——抗“疫”战士杨敏


杨敏,15年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生涯,平凡中见伟大,她作为一名普通的护理工作者,点点滴滴展示了她勤奋好学、爱岗敬业、关爱患者、助人为乐、任劳任怨、勇于担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她15年如一日,坚持在没有人愿意去工作的急诊科,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打针、输液、消毒、包扎、急救、留观、转院和院前急救这样的工作常态,虽枯燥无味,但乐在其中。她用吃苦耐劳、尽职尽责的忘我工作的精神诠释着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爱岗敬业

她在医院从事急诊科和120院前急救护理工作十几年来,尽职尽责的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任务。看起来平凡琐碎的护理工作,却点点滴滴直接维系着病人的康复痊愈,而且要面对病人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更重要的是学会战胜自我。医院急诊科不同于其它科室,来者都是危重病人或者是交通事故、打架斗殴、头破血流的特殊病人,但她工作起来井井有条,从不畏惧,精湛的操作技术抢救了无数患者。2007年参加了全市护理工作技术大比武操作,获得了全市优秀奖;2008年春季报名参加了伊盟达旗黄河决堤抗洪抢危救坊工作,顺利完成了任务。2010年冬季怀着5个多月的身孕,在120上夜班,一晚上往返呼市4次护送危重病人,但她从不叫苦叫累,把患者的安危永远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平凡的白衣天使,更是生命的守护神。

急诊科的工作性质特殊,来一位急诊患者就要忙前忙后,很长时间。而院前急救更是没日没夜,一个120急救电话,迅速上车去救人。有时还遇到醉酒的,酒气熏天,大骂医护人员,稍有不慎还得挨一拳,遇到的患者是形形色色。杨敏在急诊科的15年来,无怨无悔,由于熟知急诊科护理技巧,15年没有和患者发生冲突,哪怕半句争吵都没有,顺利完成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急救工作。

冲锋陷阵

“新冠肺炎”无情的在全国蔓延,她年三十值班,初一在家待了一天,大年初二就来医院上班,投入到学习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

她积极参加了这一次抗击疫情的专业培训,并踊跃报名要求进入新冠肺炎感染隔离病房。当时刚9岁的儿子做完一个小手术,孩子在床上还不便行动,第二天她却毅然决定进入感染隔离病房,为几名留观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寂静的感染隔离病房里,只看到她们日夜忙碌的身影,对每一个新进留观的患者,都需要采血、输液、续加液体、送水送饭、生活服务等。如果在平时这只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可在这特殊时期,她们为了节省防护服和口罩等,在病房一工作就是6个多小时,不能喝水,怕中途不方便,上班前尽量少喝,当脱下隔离服时,每个人都是汗水湿透胸背。脸上被口罩勒下了血痕,手被汗水浸的紧皱发白。只有在下班后用手机与家人和孩子视频里说说话,看看孩子伤口愈合的如何了。就这样在隔离病房工作了一个星期,出来后被直接送到宾馆隔离休养。在隔离病房时,因正月十三是杨敏的生日,护理部领导知道后,专门为她订做了生日蛋糕,院领导及科室的同事们送去视频生日祝福,在特殊时期过了有特别意义的生日,为此她非常感动。同时也更加坚定到武汉第一线抗击疫情的信心。

2月15日晚,医院发出报名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通知后,她毫不犹豫,毅然决定,主动请缨,大疫当前,要求到祖国最需要的武汉去。杨敏报名后对爱人说,她干护理工作十几年来,每走一步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都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院领导的关怀下,同志们的支持帮助下而取得的。一个人付出越多,才能体现自身价值,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救死扶伤,无私奉献,是她一生追求。现在正是国家需要我,武汉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每天看着全国的同行们奔赴抗击疫情一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让她深深感动,更加坚定了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决心。

抗击疫情之战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随着疫情越来越严峻,杨敏主动请缨,舍小家顾大家,奔赴“抗疫”一线。援鄂抗疫期间,杨敏和工作队员不辞辛苦、尽心尽责,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4月16日,包括杨敏在内的托克托县援鄂医疗队4名队员完成隔离、修整,返回托克托县,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我们要向她学习、向她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