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吳穎

吳穎,女,80後,衡水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2020年2月21日作為衡水市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趕赴武漢,進入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參加救援工作,3月20日勝利完成任務返衡。

如今,全國抗疫鬥爭迎來勝利的曙光,我們在武漢的戰鬥也已經結束,平安回到了家鄉,回想起自己這一段時間的經歷真是歷歷在目,令人永生難忘。


2020年的春節並不像往年一樣歡聲笑語,闔家團圓,"武漢,湖北,新冠肺炎……”一瞬間,幾個詞頻繁出現在各個媒體平臺,大家人人自危,讓原本幸福洋溢的新年變了味道。大年初二,我像往常一樣去醫院查房,9點多,主任在科室群裡發了一條消息:“要從我們科抽調一名醫生去支援武漢,誰報名?”看到這條消息後,我想作為科室的高年資醫生,我有責任,有能力承擔這項工作,於是第一個報名請戰。後來我得知,因為前線工作的需要,我被列為我院第三批奔赴前線的醫護人員。在待命的過程中,醫院相關部門的領導對我們進行了新冠肺炎診療指南,隔離衣和防護服的穿脫,生活及工作中感染的防控等培訓,讓我們做好了隨時投入戰鬥的充分準備。


2月21日接到省衛健委通知,我們衡水市10名醫生跟隨河北省第八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河北省第八批醫療隊共175人,來自全省各地,有50名醫生,120名護士,領隊等5人,當天18:30到達武漢天河機場。與我們同期到達天河機場的還有廣東省醫療隊,大家在通道中相遇,互相大聲的打招呼“你們是哪裡的?”“你們好!我們是河北的。”“你們好!我們是廣東的。”“加油!”“加油!”,頓時一腔熱血湧上心頭,讓人精神為之一振。天河機場很大,但此時除了我們兩支醫療隊,諾大的天河機場空無一人,此時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一個“逆行者”。機場通道上方,懸掛著“歡迎援鄂醫療隊”“向抗疫英雄致敬”等橫幅,出口兩邊站了很多人,高喊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歡迎河北、感謝河北”,這振奮人心的聲音在空曠的大廳裡顯得尤為洪亮,我們一路的疲勞也一掃而光。坐上去賓館的大巴,夜晚武漢的街道冷冷清清幾乎看不到車輛和行人,偶爾看到一兩個身穿全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我不禁感慨:“武漢你真的病了,不過別怕,我們全國的兄弟姐妹一定會幫你渡過難關。”


到達武漢後,我們經過了短期的培訓後便迅速投入了戰鬥,我們河北醫療隊的80多名醫護人員,整建制接管了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呼吸及危重症科,我被任命為科室副主任及醫療組長。這個病區一共60張床,全部住滿,進入病房後我們先整體瞭解了患者的情況,然後熟悉了病房整體的佈局和工作流程。


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是一所二甲醫院,之前的各種工作流程及設置基本都比較完備,但是還有一些細節要加以改進,我們主任、護士長還有感控專家反覆討論,儘快拿出了一套我們自己的工作流程,並對原來的病區進行了適當的改進,大家加班加點,很快進行了落實,使我們的隊員有了一個更加安全、便利的工作環境。


還記得第一次進入隔離病區時,我有一些小小的緊張,幸虧同行的隊友在身邊的鼓勵和陪伴,才順利完成了第一次的病區救治工作;還記得剛一開始身著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面部佩戴雙層口罩,眼睛戴著護目鏡工作時的感覺,很快全身溼透,呼吸困難以至於經常需要張口呼吸,眼鏡上還會出現一層水霧,讓人視物極其費力,後來也能完全適應並妥善應對;還記得初到武漢時的陰冷,最高氣溫也不過10度左右,當我們離開病區之後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回到醫辦室,儘管裡三層外三層,習慣了北方暖氣的我們仍被凍的手腳冰涼。但所有的苦和所有的難,在見到那些與新冠病毒抗爭的患者們之後,就統統不存在了,穿上這身白大褂,不管身在何處,我們馬上就會投入到治病救人的角色中去。


【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吳穎


新冠病區沒有家屬陪護。這些病人沒有親人的守候,沒有朋友的陪伴,剛剛經歷瞭如此大的疫情且自己又身在其中的人們狀態可想而知,特別是一些七八十歲的老人,更是讓我們多了一份擔心和牽掛。


所以,不約而同的,我們每個人都默契的延長了進入病區的時長,我知道,大家都和我一樣,只是想多盡一份心,多出一份力。作為病區的醫療組長,我更要去認真瞭解病區裡所有病人的狀態。每次查房,我都要一個一個去詳細瞭解他們病情的變化,查體,監測生命體徵,調整治療方案。一些年輕的,輕症的患者生活都可以自理,大部分人的情緒,溝通都沒有問題,但是有一些患者就會沉默不語,反覆詢問才會簡單說幾句話,還有一些患者反覆向你訴說他的症狀,對於這樣的患者,我都會特意留出時間跟他們進行交流,除了耐心的解釋病情,鼓勵他們戰勝疾病外,還會拉一些家常讓他們的心理得到放鬆。對於年齡較大,或者病情較重,活動不便的患者,除了醫療上的幫助,我每次都會詳細詢問他們生活上有什麼需要,比如說,要喝水嗎,要取東西嗎,要上廁所嗎,還有什麼能幫忙的,並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他們。


短短20余天,我們共收治了200餘名患者,60多名患者在我們的治療下痊癒出院。在這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地方,我收穫了數不盡的感謝,但是在這些患者發自內心的感謝當中,我卻更是收穫了數不盡的感動,也更加明白這份工作沉甸甸的意義。當看著我主管的這些病人的病情一天天在好轉,看著他們臉上逐漸露出笑容,我覺得即使付出再多的辛苦也心甘情願。


在武漢期間,除了病人以外,我還收穫了許許多多來自其他人的感動,比如武漢當地負責我們衣食住行的羅部長,賓館的服務員林姐,負責給我們採購生活物資的彭老師,我們的司機,我們的志願者,還有許許多多叫不上名字的人們,他們為了保障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經常凌晨就已起床,半夜還在工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著對我們的感謝。


讓我感動不已的還有來自家鄉的溫暖,衡水市的各級領導時刻關心著我們,經常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與我們聯繫,詢問我們工作及身體的情況,囑咐我們要注意身體。並且多次到家中進行慰問,瞭解家中的困難並及時給與解決。衡水市的各位企業家也不斷向我們獻上自己的愛心,所有這一切無時無刻不在感動著我,激勵著我,更加堅定了我必勝的信念。


【講述‖我的戰“疫”時刻·武漢】吳穎

在我們回到家鄉以後,家鄉的人民用最高的禮遇歡迎我們,讓我再一次被深深感動。“健康所繫,生命相托,救死扶傷”的醫學誓言,“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互助精神,是我義無反顧投身這場人類與新冠肺炎戰爭的強大動力。我只是一個醫生,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願我們早日取得這場戰爭的全面勝利。陰霾總會散,春暖花會開!


講述人:吳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