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幣”需“監管+真實貨幣基礎映射”

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會上,強調了區塊鏈與各類實際場景的深度融合。區塊鏈作為我國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承載著我國在新興領域佔據創新制高點、取得產業新優勢的期待。消息一出先後比特幣與國產公鏈暴漲,A股區塊鏈概念股連續多個漲停。

目前公眾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比特幣。很容易讓普通群眾誤以為區塊鏈就是“幣”。事實上,區塊鏈的獨特性在於激勵機制,發“幣”只是措施之一。“幣”僅僅是一種應用,既非區塊鏈技術本身,更非真正的貨幣。區塊鏈本身的技術是中性的,好壞在於使用他的人,就像人天生就不是惡人一樣,是後天養成的。

區塊鏈“發幣”需“監管+真實貨幣基礎映射”


在數字貨幣的世界裡,發行通證是一件低成本、低技術、高回報的行為。這也導致了一些平臺借“區塊鏈”之名,通過發行各種形式的“空氣項目”進行融資炒作。不斷翻新的“花式割韭菜”,致使市場烏煙瘴氣。前段時間為了遏制這種炒作風氣,深圳、上海、北京等地先後開展了摸排整治行動,打擊違法CX和ZJP模式。

今日CHAINSIGHTS金融科技與區塊鏈中國峰會上,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春表示,區塊鏈的全部價值和生命力在於其在各個行業的實際應用。“區塊鏈技術要行穩致遠,健康發展。”侯雲春表示,區塊鏈是個中性技術,比特幣的問題不應由區塊鏈來承擔,區塊鏈的發幣要在政府的嚴格管理下進行,以真實貨幣為基礎。

從上述信息中我們得出區塊鏈有“幣”化的兩個重要信息,組織與個人發行通證需要在監管與真實貨幣基礎的映射下才能實行,這將是未來整治市場的有利手段。在缺乏監管的圈子裡,各類項目花樣式的割韭菜,據不完全統計市場上,全球發行通證的項目高達上萬種,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無價值項目。在受限的知識領域裡,普通人很難分辨。

除了成千上萬的通證項目外,無“幣”區塊鏈的市場也是分外龐雜,在區塊鏈上升為我國戰略目標前後,市場瞬間湧現出幾萬家打著區塊鏈口號的公司,但經實際考察後,其中擁有區塊鏈技術專利的不到10%。如同早期互聯網時期一樣,大家都想踏上區塊鏈這趟列車。

區塊鏈“發幣”需“監管+真實貨幣基礎映射”


龐雜的市場一定會迎來有序化的管理,發行通證能重新定義傳統企業的IPO模式,能給國產企業帶來新的機遇,但並不是所有企業都適應這種模式,最起碼需要具備真實貨幣基礎條件映射下完成,就如同Tether公司所發行的USTD,通過1:1的比例儲備進行發行。但此公司頻繁發行,其真實儲備有待考察,我們所要借鑑的只是它的模式。事情真實性與儲藏將通過權威機構進行審查與報備。

當監管與儲備發行模式,應用落地真正成熟時,將會迎來區塊鏈的真正熱潮,那時區塊鏈會如同如今的互聯網一樣,處處隱藏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ps: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不涉及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