蹭熱點、炒概念、發幣,上市公司「玩壞」區塊鏈

從扎堆區塊鏈到進退維谷,上市公司的區塊鏈之路可謂一路艱辛、一路尷尬。9月28日,易見股份遭遇股價腰斬,控股股東4.28億股被凍結。昔日輝煌的區塊鏈第一股如同燙手的山藥,被原本的第二大股東——滇中集團(國資系)被動接盤。

其實,易見股份的控股人易主,並不是上市公司折戟區塊鏈市場的個案。就在今年8月,中南建設發佈公告宣佈以為1.1億元交易對價轉讓所持有的上海金丘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部33.33%的股權。根據公告,中南建設未來會將戰略重點放在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的現有業務中,逐步對區塊鏈類公司進行剝離,以減少公司在新產業投資的風險。此次轉讓是因為投注表的業績未達預期。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10月,金丘股份發佈了自主研發的區塊鏈技術基礎平臺——海星鏈(XingChain)。金丘股份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6036.03萬元,淨利潤88.93萬元,與此前淨利潤不低於700萬元的業績承諾相去甚遠。

造成上市公司折戟區塊鏈的主要原因在於,進軍區塊鏈的上市公司大多停留在概念層面。從某種角度而言,所謂“+區塊鏈”只不過是多數上市公司的食之無肉、棄之有味的“雞肋”和抬高股價的噱頭。

蹭熱點、炒概念、發幣,上市公司“玩壞”區塊鏈

搶灘區塊鏈,只為借概念炒作抬高股價

2016年被稱為中國區塊鏈元年,這一年區塊鏈首次在A股市場成為焦點,該概念在A股落地後一度領漲滬深兩市。之後從2017年“韭菜”和VC機構瘋狂進場,到2018年初真格基金徐小平助燃區塊鏈這把火,再到耿直boy陳偉星和朱嘯虎爭鋒對弈,伴隨著幣價上漲和各行業爭相佈局,區塊鏈熱度如直升機般一路攀升。

各路資本的瘋狂湧入,使得許多上市公司紛紛佈局區塊鏈,不僅應用於供應鏈金融和貿易融資等金融領域,同時也向醫療、文化、電力、農業等實體產業滲透。IT桔子數據顯示互聯網創投市場41%獲投項目聚焦區塊鏈,而具有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已達80家。其中,對區塊鏈技術重視的上市公司有很多走向困境、亟待轉型的傳統產業。不過,也有傳統行業公司已有一定的研究成果。

據算力智庫與巴比特智庫6月聯合發佈的《2018“區塊鏈+”上市公司研究報告》顯示,該報告稱截止到目前,僅在A股市場就已有88家上市公司涉足區塊鏈領域。而美國《財富》雜誌7月發佈了新一期世界500強排行榜上,中國公司上榜數量達到了120家,其中有46家不同領域企業都涉足區塊鏈。但大多上市公司出資金額均相對較小,所參股區域鏈公司也均為初創,尚未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

通過梳理發現,A股市場上的88家入局區塊鏈的的上市公司,除了為數不多的幾家機構投入大量人、錢、團隊,進行應用開發之外,大部分只是在策劃和概念的狀態,極少的一部分則剛剛開始實施。雖然區塊鏈產業已由金融向實體經濟滲透,但上市公司產業應用多停留於探索研究階段,距離規模化應用仍有距離。

以廣電運通為例,其在區塊鏈領域的全部投資只有1000萬元,員工不過16人。相關人士分析,很多上市公司之所以對新技術和創新模式的嘗試只能是淺嘗輒止,甚至只是停留在概念炒作階段,是因為按照監管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如果出現連續2年虧損,就將被給以ST處理。因此,大部分上市公司使用區塊鏈概念,只是通過宣傳和炒作故意拉高公司市值,甚至是拉高股價,做大市值,故意做莊再減持股票套現。

2018年1月4日,中概股中網載線宣佈將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該股隔夜暴漲698%,從前一個交易日1400多萬市值,漲到了1.15億,而成交額竟高達4.1億元,籌碼換了5輪!1月10日,上證綜指震盪上揚,收漲0.23%報3421.83點。當天,Wind區塊鏈概念指數大漲6.39%,遠光軟件、四方精創、易見股份、新晨科技、安妮股份、遊久遊戲、利歐股份、高偉達等股高調漲停。

似乎在當時只要和區塊鏈沾邊,立刻雞犬升天、點石成金。每個人都在談論它,許多企業聲稱在使用它。迅雷、人人、360,這些老牌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之後股價應聲而漲,最瘋狂的公司股價在一天之內上漲近700%。而藉助區塊鏈概念,迅雷去年暴漲了近300%,今年上漲52.83%;而人人網同樣也是沾邊區塊鏈,雖然後來有所回調,但今年以來的漲幅仍有接近20%。柯達,這家幾乎被消費者遺忘的膠片巨頭,因為宣佈將發行數字貨幣“柯達幣”,股價在一天之內暴漲119.35%。

因為僅僅停留在概念炒作層面,很多借著炒作區塊鏈概念暴漲的上市公司,沒有多久就出現了股價暴跌,甚至股價腰斬。以中網載線為例,暴漲僅僅40天之後股價已經下跌12.81%,而易見股份在半年時間內股價腰斬,控股權易主。

由此可見,區塊鏈概念雖然可以讓上市公司在短時間內獲得市場的關注,並且反映在其股價的漲幅上,但區塊鏈技術的不成熟,應用場景不夠多,資本運作套利等多方面因素使藉助區塊鏈概念的公司看似可以重獲新生,實際表現確實差強人意。因此,雖然佈局區塊鏈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但大多業務無明顯進展,且基本無盈利能力。

花式蹭熱點,上市公司發幣熱情高漲

區塊鏈作為繼互聯網之後的新一代革命性技術,以其分佈式存儲、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以及有效降低信任成本、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等價值,被視為下一代技術發展的核心。上市公司由於佔據各個產業中的龍頭位置,因此在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中扮演了急行軍的角色。

但大部分A股公司進入區塊鏈仍處於早期籌劃階段,更多以概念和研究為主,未進入落地層面,更未產生直接收入,大面積、深層次地應用較為稀缺。於是,有些想要提高身價的上市公司,都想往區塊鏈這個概念上靠,甚至為了蹭這個熱點強行給自己加戲。因此,有人說區塊鏈就是被蹭熱點的江湖騙子給搞壞的。

有數據表明,2017年至今深市有5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與區塊鏈、雄安新區和海南自貿區等熱點概念有關,以及與獨角獸企業投資合作有關的信息,其中涉及區塊鏈概念的有30家,涉及雄安新區概念的有10家,涉及海南自貿區概念的有4家,和獨角獸企業有關的有10家。但是,只有19家公司有實際投入,且投入金額普遍不高。其餘均停留在前期階段,未有實質進展,公司借熱點概念炒作股價的意圖明顯。

2017年, 迅雷蹭著區塊鏈的熱點賣了玩客雲又發了玩客幣(後改名鏈克),如今更像是一家“礦機”公司。其剛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顯示雲服務和其他互聯網增值服務部分營收為3650萬美元,佔總營收的55.5%,同比增長186.9%。2018年初的時候人人網借發佈RRCoin進入區塊鏈和數字加密貨幣行業,其股價大漲近25%。當時RRCoin在連白皮書都沒有的情況下便號召私募投資者進行盲投,之後消息傳出人人網的RRCoin被相關部門約談,參與私募的代投開始退幣,僅僅5天時間鬧劇結束。其當時的做法更像是順應區塊鏈熱點玩了一場私募遊戲,人人網對區塊鏈的佈局並不清晰。人人網被約談一事也成為今年年初監管開始入手的一個信號,此後與區塊鏈相關的上市公司再無公開的發幣行為。

2018年8月,A股上市公司奧馬電器董事長趙國棟在P2P爆雷之後,成為Fcoin首個幣改項目QOS整個項目的核心靈魂人物。在QOS官網發佈的白皮書上,該項目的核心團隊幾乎全部為奧馬電器前高管。QOS上線後,被業內稱為首家發幣的上市公司。對趙國棟來說,發幣上線就是為了變相融資。但趙國棟的區塊鏈夢只做了四天便傳來噩耗,據QOS白皮書顯示,QOS以私募價1 ETH : 20000 QOS 開盤,QOS的初始發行價為0.00005 ETH。但截至8月8日,QOS的幣價是1 ETH:36000QOS,意味著累計下跌了45%。趙國棟沒有等來漲停,等來的卻是破發的噩夢、投資者無盡的謾罵還有ICO的監管。

另據有關報道顯示,進入區塊鏈的上市公司在股價表現方面,達到規則規定的交易異常波動共23次,另有相當一部分股票雖未達到異動,但均背離大盤有明顯的漲幅;在信息發佈渠道方面,23家公司通過公告直接向市場披露,22家公司通過互動易回答投資者的方式間接向市場傳遞“利好”消息,9家公司借媒體的宣傳實現概念炒作,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採取了更多隱蔽的、間接的手段;在配合減持方面,有7家公司在概念炒作期間披露了股東或者董監等高層的減持計劃,截至目前累計減持金額56257.51萬元。

概念滿天飛, 上市公司折戟區塊鏈

業界一直有一個共識,區塊鏈技術仍處於發展初期,其概念的寬泛、與產業結合的不確定性為上市公司的市值炒作撕開了空間。

工信部信息中心此前發佈的《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我國以區塊鏈業務為主營業務的區塊鏈公司數量已超過450家。雖然區塊鏈產業初步形成規模,但99%的區塊鏈項目都無法落地。

即便這樣,上市公司依舊紛紛進軍區塊鏈行業。尤其是進入2018年,上市公司圍繞“區塊鏈”大做文章。上市公司熱衷於擁抱區塊鏈,究其根本原因在於,一些上市公司看到了區塊鏈技術的潛力,開始嘗試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其業務系統中。因此,許多上市公司採用併購、戰略投資等手段,投資了一些區塊鏈初創企業,作為涉足區塊鏈行業的跳板。但其中不乏個別上市公司惡意造假、炒作概念,把自己包裝成區塊鏈企業。

今年年初,上市公司股價一連串的異常波動受到交易所的關注。僅1月份,滬深兩市就有16家上市公司因涉炒作區塊鏈概念被交易所問詢。此後,雖然區塊鏈概念熱度下降,但基本每個月都會傳出幾家公司因區塊鏈被問詢的消息。被滬深兩市交易所詢問的34家上市公司中,僅9家有落地成果,開發出區塊鏈應用。其他25家目前暫無落地應用,佔比高達3/4。

而有落地應用的9家公司中,多數集中在金融領域。如蘇寧易購旗下蘇寧金融研究院與蘇寧銀行成立區塊鏈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的建設項目組,推動上線了蘇寧銀行區塊鏈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金財互聯子公司方欣科技開發了電子發票區塊鏈平臺,解決了電子發票當前面臨的數據安全隱患、數據孤島、重複報銷入賬、虛開防控難等痛點。

曾接受滬深交易所問詢的樂視,進入區塊鏈領域時就備受質疑。今年7月11日,樂視旗下樂融致新和一鏈科技在北京發佈一款可以挖礦的電視盒子——一鏈盒子,宣佈進軍區塊鏈領域。通過“一鏈盒子”,用戶可將閒置帶寬通過這一硬件共享給社區,社區作為回饋將按算法回贈OC(One chain Token)作為激勵。產品發佈僅兩天後,樂視網就收到了深交所的問詢函,要求樂視網說明公司區塊鏈業務是否具有相應的業務基礎和可行性,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是否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等。

樂視網回覆問詢函表示,“一鏈盒子”產品面臨因未達到預期技術設想、用戶接受程度所限、市場可替代產品衝擊等情況,而無法規模性生產、銷售的可能性。經營、財務影響方面,尚不能判斷該產品對公司收入規模和成本降低等方面的實質影響。此外,“一鏈盒子”未來的可實施性、是否具備核心競爭力及潛在的經濟效益尚存在不確定性。

同樂視一樣,諸多涉足區塊鏈的上市公司在回覆監管問詢函時透露,其自身區塊鏈技術並不成熟,對公司未來的盈利情況存在不確性,存在相關風險。

由於目前涉足區塊鏈的上市公司主要以設立或參股新公司、設立實驗室、推出虛擬產品等方式進入這一領域,而中國區塊鏈人才稀缺,區塊鏈技術底層不足也沒有改善,加之上市公司大多不具備利用區塊鏈增強原有業務或開闢新業務的能力,雖然上市公司前赴後繼的進入區塊鏈,但大多數公司在這一領域的進展卻舉步維艱。很多上市公司已經進入區塊鏈兩年了,還只是公佈了一個項目名稱;有的上市公司雖然有產品問世,但卻無銷售收入。

因此涉足區塊鏈領域的上市公司,大多在他們宣佈應用或者研發區塊鏈技術之後,其股票價格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大幅上漲,部分中概股消息公佈當天的漲幅甚至超過600%。但有數據顯示,有超過9成的公司股價在一年之後又回落到一年前的水平或者表現更糟糕。一年過去了,市場現在已經對於區塊鏈概念保持冷靜觀望態度,那些藉助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已經回落到當初的水平。

加速應用落地,上市公司擁抱區塊鏈的正確姿勢

隨著政府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上市公司在區塊鏈方面的佈局被監管層高調關注。尤其對藉由區塊鏈概念炒作的上市公司,只要有區塊鏈方面的動向就會接到交易所發出的問詢函。

問詢內容涉及上市公司是否投向投資者充分提示風險,區塊鏈公司資金投入情況、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是否涉嫌炒作股價等內容。同時交易所要求相關公司就涉及區塊鏈的投入、業務模式進展、盈利模式、資金儲備、實現收入以及對公司業績影響等進行說明並充分提示風險。

據《證券日報》統計,截止到9月中旬,已有34家上市公司因“涉鏈”被監管部門問詢。而被問詢的這34家上市公司僅有9家公司有落地應用,其他25家公司涉及的區塊鏈業務均處於“研究階段”。其中,有17家明確表示目前區塊鏈技術處於探索或研究的初級階段。

由此可見,制約上市公司區塊鏈行業發展的關鍵核心在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與落地。因為,作為新興科技,區塊鏈唯有結合實際的生活和生產,才能真正產生價值。

截至6月初,佈局區塊鏈的上市公司數量已經從3月底的89家增長至109家,平均月環比增長9.69%,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對區塊鏈表現出強烈的興趣。億歐智研究指出,A股公司佈局區塊鏈業務,主要通過合作的方式,只有少數公司進行自主研發。而阿里巴巴就是少數進行自主研發的公司之一。

與大多蹭區塊鏈熱點、借概念炒作發幣的上市公司不同,阿里從2016年開始佈局區塊鏈開始,一直圍繞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展開。我們很少能看到阿里大張旗鼓的做宣傳,炒概念。

2016年5月,馬雲投資的恆生電子也以400萬美元投資了智能合約公司Symbiont。7月,阿里螞蟻金服就已經將區塊鏈技術首先應用於支付寶愛心捐贈平臺,後又延展到互助保險的應用。10月,阿里與微軟、小蟻、法大大等合作開發“法鏈”,推出基於阿里雲平臺的郵箱存證產品,並通過在法鏈上備份的電子郵件和雲服務,中國法院能夠大規模地採用數字證據郵件。2017年8月,阿里健康與江蘇常州市合作推出我國首個基於醫療場景的區塊鏈應用——“醫聯體+區塊鏈”試點項目。11月24日,天貓國際宣佈升級全球原產地溯源計劃,該計劃將覆蓋全球63個國家和地區,3700個品類,14500個海外品牌,也將向全行業開放,賦能整個行業。2018年4月12日,阿里雲發佈區塊鏈解決方案,支持天貓奢侈平臺Luxury Pavilion推出全球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正品溯源功能。

9月28日,阿里著名的阿里達摩院正式上線,並公開了5大研究領域和14個實驗室,其中就有大眾關注的區塊鏈實驗室。截止到目前,阿里達摩院區塊鏈實驗室的產品及應用涵蓋商品溯源、互助保險、慈善公益和房屋租賃。

據實驗室負責人介紹,除了互助保險之外,商品溯源、慈善公益和房屋租賃,都已經實現了應用落地。尤其是商品溯源,阿里巴巴在2017年3月就利用區塊鏈打造了透明可追溯的跨境食品供應鏈,功能是支持進口食品安全溯源、商品正品溯源等,今年的3月份,阿里則正式宣佈天貓海淘將基於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信息,防止造假。而阿里與雄安新區政府共同打造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新區房屋租賃積分系統已完成項目一期建設,後續工作也在開展中。該項目在今年5月,入圍河北省科技廳民生領域雄安新區建設技術榜單。

目前,在政策、技術、市場等多重力量推動下,國內越來越多的產業機構開始重視並參與到區塊鏈技術和應用的探索。骨幹的IT企業加快區塊鏈的領域佈局,一批新型初創企業迅速崛起。

因此,上市公司要想突破區塊鏈領域的發展瓶頸,實現項目的快速盈利,要杜絕以區塊鏈的名義變相ICO。因為無論是概念炒作哄抬股價、還是以發幣的方式圈錢割韭菜,都無法真正實現企業在區塊鏈領域的長足發展和盈利。只有踏踏實實的通過深入研究推動區塊鏈相關技術和產業的發展,並從企業內部加強區塊鏈核心技術能力建設的同時,依託創新加速實現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讓區塊鏈技術真正的惠及民生。

(作者:秦鑫/奔跑財經創始人兼總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