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金融」“區塊鏈+產業”鏈改系列報告 04

「區塊鏈+金融」“區塊鏈+產業”鏈改系列報告 04 | 火星號精選

免責聲明: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火星財經官方立場。

1.引言

金融一般是指貨幣資金的融通,它是貨幣流通、信用活動及與之相關的經濟行為的總稱。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它的運行不僅直接影響著國家經濟建設的進程,而且在非常大的程度上關係著社會發展的狀況。改革開放後,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國的金融市場也以空前未有的速度與規模發展。金融市場的發展有助於實現資本的聚集與集中、為實體經濟注入新“細胞”活力、夯實國民經濟基礎。

另一方面,我國金融市場起步較晚,金融基礎設施、市場完善程度等均明顯落後於發達國家,以監管機制不健全、中小企業融資難為代表的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非常重視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在2019年10月24日的重要講話所提到的區塊鏈應用“六大場景”中,金融業被排在第一位,相信在這一政策背景下,區塊鏈能夠更好地與金融行業相結合,金融業在未來的發展中將具有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前景。

2.金融行業現狀

2.1 本報告金融行業的主要內涵

金融行業涵蓋廣泛,根據2017年發佈的中國國家標準,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金融行業佔據了一個基本門類(J),包括貨幣金融服務、資本市場服務、保險業、其他金融業四個大類。對該分類進行整理後,可以認為金融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銀行業;

證券業;

保險業;

信託業;

融資租賃、小額貸款、網絡借貸、消費金融等非銀行貨幣金融服務;

第三方支付、金融信息等其他金融服務。

本報告所述之“金融”為綜合概念,可能涉及上述所有組成部分;但特別地,本報告所闡述之金融,將不包括供應鏈金融,即在供應鏈上,以核心企業為依託,通過實現核心企業信用流轉,為供應鏈上其他企業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有關供應鏈金融的部分,我們將在其後其他報告中專門討論,故此不在本報告中涉及。

2.2 金融行業總體發展情況

(1)行業規模大,發展迅速

金融行業規模龐大,且仍在迅速發展之中。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快速,人均GDP不斷上漲,為金融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的數據,2019年,金融業機構總資產達到318.69萬億元,同比增速8.6%;其中銀行業仍然佔據絕對比重,達290萬億元,同比增速8.1%。證券業和保險業雖然佔比較低,但增速更快,同比增速分別達16.6%和12.2%。

「区块链+金融」“区块链+产业”链改系列报告 04 | 火星号精选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單位:萬億元人民幣)

可見,在我國經濟持續保持健康穩定增長,且金融基礎設施逐步建設成熟,金融需求逐漸釋放的情況下,我國金融行業仍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2)銀行業佔據絕對比重

從上文數據中可以看出,在金融業的各個組成部分中,銀行業佔據了絕對的比重。2019年,銀行業機構資產規模達到了整個金融業機構的91%,雖然比19年第一季度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非常有限。而相比於2013~14年,這個數據也僅僅下降了2%。而同比西方發達經濟體,這個數據一般在60%左右。

由此可見,我國金融業的多元化工作還比較落後,同時,在金融業的建設過程中,一方面應該重視證券、保險等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由於銀行業仍佔據絕對比重,銀行仍是最為重要的金融機構,因此相關的改革和優化,都難以繞過銀行來進行;是否能在銀行系統中起到確實的作用,仍是衡量一項舉措是否行之有效的重要標準。

(3)金融科技發展迅速

金融科技(Finance Technology, Fin-Tech),主要是指由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等,是金融行業的新業態。近年來,我國金融科技發展迅速,其規模已經從2013年的不到700億元,增長到預計2020年的近2萬億元,並始終保持40%左右的高增速。

「区块链+金融」“区块链+产业”链改系列报告 04 | 火星号精选

同時,我國對於金融科技也給予了高度重視,中國人民銀行於2017年5月成立了金融科技(FinTech)委員會,上海市更是建立了金融科技中心。2019年,中國人民銀行發佈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文件中提出了“加強金融科技戰略部署、強化金融科技合理應用、賦能金融服務提質增效、增強金融風險技防能力、加大金融審慎監管力度、夯實金融科技基礎支撐”六項重點任務,並提出了“加強組織統籌、加大政策支持、完善配套服務、強化國際交流、做好宣傳貫徹”五項保障措施。

可見,在未來的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金融科技將會起到愈發重要的作用。

2.3 金融行業特點

(1)高風險性

金融行業資金量巨大,涉及面廣,不僅廣泛覆蓋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甚至能夠成為國民經濟情況的晴雨表。從宏觀層面上來講,金融業所蘊含的行業風險可能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巨大的影響,並且在不同人群和行業之間形成連鎖反應,08年的金融危機就是明證;從金融機構的經營者來講,始終面臨著壞賬風險的影響,風控的缺位、內部的違規行為、政策的影響,都可能造成金融機構的經營困難乃至倒閉;從投資者來講,任何投資渠道都具有相應的風險,如何合理控制風險,控制損失,在此基礎上取得收益,更是投資者必修的課程。

因此,無論是對於國家、金融機構,還是普通投資者,風控都是金融行業中最為重要的一環。金融機構為了降低壞賬率,會在風控上付出大量的成本。近年來,中國消費金融、互聯網金融的壞賬率引起了大量的關注,而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數據,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也持續抬頭,從12年的0.74%上升到了19年的1.86%。

(2)線上屬性

金融的主體是貨幣資金的融通,隨著實體貨幣應用範圍逐漸縮窄,貨幣逐漸數字化,金融行業的線上屬性愈發凸顯。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大數據、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過往很多需要在線下完成的業務,都可以在線上完成。即使是最為關鍵的風控部分,大數據風控能起到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仍需在線下進行的部分也在減少。

相比於製造業、旅遊業、醫療業、貿易等無法脫離線下的行業,金融業有著較強的線上屬性,尤其是對於C端的普通投資者來說,基本可以做到純線上操作。這樣的屬性為金融科技的進一步發展給出了極大的空間,也為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與金融行業結合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3.金融行業發展痛點

3.1 風控成本高,數據治理難

上文已經提到,佔據金融行業90%以上體量的銀行業,壞賬率逐年上升,這對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提出了更高的風控要求。貴陽銀行行長李忠祥曾經表示,一筆3萬元的小微貸款,傳統風控模式的成本可以達到180元;而通過大數據風控,可以將成本降低到6分錢,差距達到3000倍。而網商銀行也表示,可以通過大數據風控將貸款成本從2000元降到2.3元。

可以說,大數據風控是降低金融機構風控成本的重要途徑。然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大量中小銀行仍然面臨著數據治理難的問題。《中小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研究報告(2019)》顯示,中小銀行的數據治理基本處於萌芽期,達91%的中小銀行尚未開展有效的數據治理工作,可能面臨多種困難,例如數據外部獲取難,缺乏共享渠道、數據內部互通難,內部流轉遲滯、數據多頭管理,傳遞靠自發或人工等。

風控是金融行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如何降低風控成本,提高風控效率,從而在提升用戶體驗的同時降低壞賬,是金融機構的一個核心優化方向。

3.2 中小企業融資難

中小企業的融資難,是國家、產業、行業面臨的老大難問題。長期以來,國家一直致力於通過多種方式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但是這一問題仍然廣泛存在。

在實際操作中,由於中小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制度不健全,導致金融機構需要為中小企業付出較高的風控成本的同時,還需要承擔較高的壞賬風險;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的借款金額也相對較低,導致金融機構只能獲得較低的收益。因此,中小企業想要獲得金融機構的融資就變得較為困難。

19年4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江平等有關負責人介紹《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時介紹,為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方面將發揮好銀行的主渠道作用,並幫助小微企業提高融資能力;另一方面,進一步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而在這兩方面的解決問題的實際操作中,降低風控成本仍然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3.3 部分業務流程複雜,標準化程度低

金融行業內涵豐富,涉及廣泛,業務類型眾多,其中大量業務仍然存在流程複雜、中間成本高、效率低下,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以銀企對賬為例,銀企對賬工作是銀行在日常運營中完善內控體系、防控金融風險的有效手段,通過銀企對賬可以發現、避免和糾正因銀行與企業賬務不一致而隱藏或引發的一系列風險隱患。在實際工作中,由於銀企對賬工作手段單一、模式落後,往往會造成對賬不及時、對賬單回收困難等問題,不僅導致銀企對賬工作需要大量手工作業,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有時還不能起到良好的風險防範效果。

而類似性質的問題廣泛存在於包括銀行在內的各類金融機構中,降低了機構運轉的效率,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從而對金融機構的業務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同時,部分面向C端的業務,也嚴重影響了C端用戶的用戶體驗。

“閱讀完整報告,請關注“鏈博科技”公眾號,回覆關鍵詞“金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