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园林·茶境——

若复不为无益之事,

则安能悦有涯之生?

园林,是 “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文化意蕴深厚的“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的造园者都有很高的文化修养,能诗善画,造园时多以画为本,以诗为题,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被称为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在园林中游赏,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

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以其清韵历来为古代文人雅士所好,至晚明尤甚,痴迷于茶饮的文人众多,如徐文长、张宗子、李仙侣等。

园林能清耳目,茶境可安心神,内有笔床茶灶,外有好鸟鸣时。

轩窗潇洒,松篁成响。云叶卷舒,白衣萧爽。可惜溪头无六逸,竹外无七闲。平生意,自是难相与。

在园林中造一茶境,或在茶境中造一园林,安放一颗疲惫的心灵。洗心澄滤,让心变得空明剔透,不染纤尘。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轩窗潇洒,松篁成响。云叶卷舒,白衣萧爽。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内有笔床茶灶,外有好鸟鸣时。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读义理书、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蒸茶、寓意弈棋”,不亦乐哉。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文人“家居苦事物之扰,惟田舍园亭,别是一番活计”,宅园之境可寄放文人身心,激越文人的才情意趣,同时又是文人长物的空间承载和隐逸、交游之地。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以艺文雅事为癖的文人于园林中聚会之时,相伴绘画、调琴、舞乐、古玩鉴赏、观剧等文艺活动,自然与人文契合平衡于文人对园林空间的使用与感知中。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对于文人而言,饮茶不仅是园居生活的重要陪伴,也是藉以抵达心中境界、体现雅趣品味畅怀的佳物。明窗净几,花喷柳舒,饮于春也。凉亭水阁,松风萝月,饮于夏也。金风玉露,蕉畔桐阴,饮于秋也。暖阁红垆,梅开雪积,饮于冬也。平淡幽静中流露着文人的高洁心性与闲雅风致。


这样一些园林茶境,它们无论是山石水木、花鸟虫鱼等园林风景,还是弹琴作诗、交游畅谈等园居生活,茶饮都为之增添着意蕴,也作为感官文化和精神更寄托直接抵达文人隐逸造园的理想,使文人性灵在品饮中与外在环境相呼应,终至畅怀尽兴。最重要的是,它们也安放了疲惫的身心。

春余园子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此处茶境的主人叫唐白余,祖籍江苏,2岁时随祖父从上海来到台湾。一直怀有园林梦的他,终于在几年前买下这块土地,盖起了自己的“春余园子”。

这个名字听起来似乎很有诗意,其实平白如话,以“春”他祖父的字,“余”是他自己的名,很有人情味。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步入春余园子的门,古朴的灯笼和精致的插花便轻易地就把人带入了一股无限静谧的气氛中。移步到室内的人,更是被空旷的空间所深深震撼。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屋里没有挂一幅字画,怕字画扰乱视线;窗子被开到最大,让窗外的青山、云雾变成屋里最美的风景。“我不想在室内放太多东西,自然已经很美,人们只要向外看就好。”他说。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虽然空间极为宽敞,但每个小空间,唐白余都会用心制造不一样的氛围。譬如茶室,唐白余就会简单地放置一颗枯树,当茶室内的檀香缓缓散开时,人们便可以在树影下安静地喝一杯茶。

而旁边吃饭的地方,则被他用简单的线条和茶室做了间隔。一浓一淡,一闹一静,不同空间都独立地存在着。当人在空间里行走时,便有了江南园林“一步一景,斗转星移”的美妙感觉。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最初园子还是一片荒芜的平地时,他就从地底下挖出了许多巨石,建筑工人正头疼怎么把这些大家伙运出去,他却将这些巨石留下来放在园子的各个角落。“初看石头很碍眼,园子建成后,石头反而成了点睛之笔。”

“我的园子只要自自然然、素素净净的就好。我要大家从一进门的小路开始就能放下自己,而不是走路都要小心谨慎,生怕碰坏了什么。”他的话总是充满了哲理。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一路走来,他的人生已经过了大半。他渐渐知道很多东西是可以放下舍弃的,而留下来的,应该就是最重要的那个。他说,“春余园子,就是我给自己的留白。”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艺圃·耦园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艺圃,是一座明代宅邸园林,位于苏州市姑苏区文衙弄5号。艺圃以池水为中心,池岸低平。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景观为主,园景开朗,风格质朴,较多地保存了明末清初建园时格局,是典型的文人园林。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无论春夏秋冬,艺圃都有自己的美景,邻水而建的茶馆,一早便享受着美好的阳光,冬日亦温暖。临窗而坐,对面圆门处的那一株红枫,在冬天叶子转红时,则增添了品茶同时赏景的乐趣。夏日,盛开的荷花,又会欣赏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真可谓品茶赏景两不误。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另一处耦园,则坐落在仓街小新桥巷深处,其地僻静,东面是苏州古城墙,已毁,留一垅土丘,树影婆娑,逶迤北去,新城墙都是后建的。城外是娄江。耦园三面临河,一面通街,前后设有河埠。粉墙黛瓦,映衬着小桥流水,颇有江南水乡风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耦”通“偶”,寓夫妇偕隐意,1876年耦园落成。沈秉成夫妇在园内偕隐了8年,伉俪情深,十分恩爱。耦园占地约12亩,住宅居中,东西花园分列两边,北端背河而起一排楼房,借“走马楼”贯穿。这样一宅两园的布局,在苏州众多古典园林中独具特色。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室所在的“双照楼”位于东花园,三面临窗,面南而立,可得日月双照,是全园赏景佳处。茶室在二楼,凭窗而坐,可以俯视园林美景,茶室内环境也很优雅,非常适合茶聚。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云上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临江起,白墙筑。余姚市南滨江路上,“云上”在都市的喧嚣中显得特别地安静。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在这里,讲究的不只是在得闲时喝茶,更在喝茶时得闲。

设计师刚拿到原始框架图时,发现房子特别曲折,弯道多,空间利用率很低,狭小的空间与店主想要的茶馆效果并不相融,如何让人在喝茶的时候体会到那种舒适感?几经思索,决定以中国园林为突破口,将园林植入茶空间。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遵循园林设计的美学法则,此处设有不少的景窗及漏墙。

设计师相信,一个好的茶空间设计,舒适不止于喝茶,它可以有更多种可能,视觉、听觉、触觉……通过景窗的设计,使茶馆的空间内外渗透,两相呼应。

而人从入口看到里面的一个小空间,径自往里走,顿时,外面的喧嚣从视野中消失,小小的空间内,与周围切断联系,自己与自己产生共鸣,这也就是设计学中所说的“潜入”。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中式生活美学所推崇风雅与韵味,岁月在器具与房屋上烙下的痕迹都会让人觉得无比的安心与亲密。

这种不确定与昏暗,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建筑师对空间内光线的刻意调节所营造出的不同感觉”,阴影减弱甚至吞噬掉了投射出的视线,让空间的边缘变得模糊。

喝茶是一件赏心悦目、怡情悦性的事,从触觉上的舒适性考虑,选用火山岩作为护墙材料,不仅绿色环保,而且质感强烈,一进入就带给人暖暖的视觉及触觉感官。喝茶的人身处于这样的空间中,伸手即可触及火山岩材质的墙面。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茶空间 | 造一园林茶境,安放疲惫的心灵!


(本文图文整编自中式精致生活、壹茶网、梅丽尔少校和有方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