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還田 離田?春耕給秸稈下了“最後通牒”


吉林市:還田 離田?春耕給秸稈下了“最後通牒”

秸稈打包機在緊張作業。梁闖 攝

吉林市:還田 離田?春耕給秸稈下了“最後通牒”

把分散的秸稈裝車。張欣禹 攝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備春耕已漸近尾聲,處理秸稈是備耕階段的頭等大事,轉眼間就到了播種時節,是離田還是全量還田,秸稈面臨著最後的選擇。這幾天的田野裡,秸稈正以不同的方式和土地進行著最後的“交流”,記者從多個方面深入採訪,講一講秸稈的故事。

榆樹

綠色通道 助力秸稈快速轉運離田

打包離田是當下秸稈告別土地最流行的操作,打包好的秸稈如何及時運走?對此,榆樹市開通秸稈轉運綠色通道,優先疏導秸稈運輸車輛通過收費站,並及時、免費放行,使運輸車輛安全、順利地跑完秸稈綜合利用“最後一公里”,將秸稈及時送到企業手裡進行加工。

8日4時30分,在榆樹市五棵樹鎮永吉村,幾輛開著近光燈的秸稈打捆機在秸稈中轉站裡作業,榆樹市松偉秸稈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松偉帶領著工人,正進行秸稈裝車運輸的工作。“打包好的秸稈3月20日就運完了,現在運的是分散的秸稈。”張松偉告訴記者,秸稈轉運的綠色通道對運輸企業幫助很大,不像過去找個運貨車都難,現在秸稈運輸起來很方便,即使冬天下了很多雪,也不會影響轉運的進度。

農安

上門服務 讓秸稈離田走上“快車道”

“這回種地可省事了,地裡的秸稈不用打包,不用拉運,就能離田,熱力企業幫咱解決了。”7日,農安縣前崗鄉農民劉福平看到自家已經清理乾淨的耕地格外高興。開春以來,農安縣盛德熱力集團有限公司一直忙著農安鎮、開安鎮、華家鎮、前崗鄉等多個鄉鎮的秸稈離田。該企業使用系統的農作物收儲運機械設備,上門幫助農民清理秸稈、平整土地,成捆的秸稈將作為燃料得以利用,讓秸稈的離田路走上“快車道”。

農田裡,一臺臺機械將散落在田間的秸稈聚攏成堆,這些秸稈捆將被裝車運出農田,打包機、撿拾機、拖拉機等系統的農作物收儲運作業讓農民的心裡有了底。

“為加快秸稈離田,公司的40臺秸稈打包機一直在緊張作業,每臺機器每天可清理30公頃土地上的秸稈。”據盛德熱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寶介紹,目前秸稈離田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截至目前已收儲運秸稈6.7萬噸,秸稈離田面積達到1.3萬餘公頃。“農民不花一分錢,就能讓秸稈離田,既節省了生產成本,又解決了農民春耕難題。”張建寶說,秸稈經過粉碎、壓縮、壓塊,變成燃料,既可以保障公司自用,還可向其他供熱企業提供。

據統計,目前農安縣年產秸稈343萬噸,可收集秸稈325萬噸。秸稈“五化”綜合利用總量293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90%。

德惠

水稻秸稈 全量還田每公頃省五六百元

“去年我們買了秸稈還田設備,秋收時直接把秸稈粉碎打到地裡,天氣再暖和點,就可以放水了。”德惠市松花江鎮東趙家村的稻農王志祥高興地說,今年備春耕格外省事。

東趙家村共有水田400餘公頃,全村人都以種水稻為生。“開春少翻一遍地,每公頃能節省五六百元,再加上農機補貼,一臺機械補貼2300元,4臺就是9200元,加在一起生產成本節省了20多萬元。”王志祥說。

據瞭解,秸稈還田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保肥供肥性能。

“水稻秸稈較細,粉碎後翻到地下經過一冬天的腐化,增加了土地黏性,還有節水保墒的作用,不僅能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糧食品質,還能減少其焚燒和廢棄所造成的對大氣、土壤、水質等環境的汙染。”德惠市朝陽農機站從事水稻種植的高級工程師李芳才介紹了秸稈全量還田的好處。

德惠市農機總站站長張國恩說,德惠市具有豐富的秸稈資源,今年水稻種植面積5萬餘公頃,推廣秸稈全量還田技術既節本增效、又養地增產,同時還有利於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措施。

九臺

秸稈還田 每公頃少用200公斤化肥

“現在農資都到位了,農機也維修完了,就等4月下旬播種了。”7日,九臺區紀家街道鳳財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張鳳財清點完種子、化肥等農資數量,又來到承包的農田邊,一邊查看土壤墒情,一邊開始制訂今年的種植方案。

眼下很多農民都忙著開展秸稈離田作業,合作社為什麼還不清理秸稈?“這些秸稈就留在地裡,不用清理。”張鳳財說,今年合作社近300公頃土地都採用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

秸稈還田技術,對張鳳財來說並不陌生。算上今年,這已經是合作社連續第7年採用這項技術了。“秸稈還田,減少了作業環節和化肥使用量,保水保墒,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機質,增產增收效果很明顯。”談起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張鳳財打開了話匣子。與常規種植相比,去年合作社的近300公頃玉米少用了6萬多公斤化肥,合到每公頃省化肥200多公斤,僅這一項合作社就節省了15萬元。

隨著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九臺區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發展迅速,面積逐年增加。今年,九臺區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面積將達4萬公頃,目前已經全部落實並簽訂了作業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