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坎坷,退休只有三千元退休金,應該怎樣選擇退休後生活?

人這一輩子,退休是永遠繞不過去的一道坎。絕大多數人是以穩定的工作和工資收入來源為主要生活目的,這輩子實現財富自由的可能性非常渺茫。像馬雲55歲生日那天就退休了,他這一輩子剩餘的時間,不僅可以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而且還可以致力於慈善,幫助他人。比如說美國新冠病毒爆發後,向美國捐贈了100萬隻口罩和50萬份檢測試劑。

人生坎坷,退休只有三千元退休金,應該怎樣選擇退休後生活?

【楚商大會】陳東昇、馬雲、劉永好、劉積仁、馮侖、劉寶林、閻志、毛振華等商界大佬夜訪武漢大學

對於我們普通人繳納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就是最重要的保障。說實話,每月能夠領取3000元養老金,已經讓不知多少退休老人羨慕了。2018年末,我國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的老人有15898萬人,人均養老金待遇不足200元。城鎮職工離退休人員11798萬人,人均養老金待遇至今不足3000元。全國每月能領取3000元養老金的人數大約不足5000萬。也就是說,我們能領取3000元的養老金,至少能夠超過82%的退休人員了

人生坎坷,退休只有三千元退休金,應該怎樣選擇退休後生活?

當然,這樣的養老金可能跟有的人退休前的工資待遇相比確實低了不少,有的人甚至表示只有在職時工資的一半。不過,退休後還是應該冷靜心態面對現實吧。退休後有什麼可以選擇的生活呢?大體有這麼幾類:

第一,安享自己的生活。多數老人實際上退休後也沒有太多的目的,每天周圍到處轉一轉,坐著公交車到處跑,畢竟公交車是免費。很多老人追求更新鮮的食材和便宜的物品,寧願五六點鐘起床,坐上兩三個小時的公交車,去偏遠鄉鎮趕集。

第二,實現自己的願望。很多人年輕時都有自己的願望,比如詩和遠方。成年後,整天忙碌於工作,哪有時間去實現呢?退休後有時間嗎?很多老人就喜歡到處旅遊看看,有一種不要在世間白走一回的感覺。也有的人比如說像馬雲一樣致力於自己的公益事業,這也是一種滿足感的實現。

第三,繼續自己的工作。老年人除了精力衰退以外,但是其知識和經驗是非常豐富的,退出工作崗位就白白浪費了。很多老人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煥發第二春,我說國家也在推動“銀齡講學”計劃,引導一些退休老職工走上講壇,幫助貧困邊遠地區。也有的人從事一些低端的、年輕人不願意乾的工作,掙取額外收入彌補家庭需要。

人生坎坷,退休只有三千元退休金,應該怎樣選擇退休後生活?

第四,幫助自己的子女。其實更多的老人是在幫助自己的子女。中國老人容易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實際上最喜歡的還是看到自己的血脈開枝散葉,家族人丁興旺。不過,由於現在年輕人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專心致力於工作,很多照顧小孩的工作就由老人承擔了。這也是中國曆來的傳統,不過過去是老人沒有養老金,不得不依賴於家庭養老。但是,這樣的做法家庭和睦,其樂融融也是非常好的。

總體來看,年紀增大是無法扭轉的現實。退休後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向,只要自己選擇了,那麼堅持走下去吧,無憾才是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