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一转眼,李文亮医生已经走了73天。

突然提起他,是不是感觉像突然想起某个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

今天,李文亮医生以及其他32名英雄被追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我就顺手打开微博,点进了他的主页。

在他的最后一条微博下面,308万个赞,90多万条留言。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有人告诉他,今天他得奖了;

有人与他分享,今天的小心情;

有人和他吐槽,最近睡眠不太好;

有人和他说,今天的全球疫情数突破233万...

今天,我想和他讲讲,最近网上的有趣事。

如果他最近还在网上冲浪的话,一定知道这几位老哥—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没错,这几位就是b站疯传的视频《黑哥抬棺》的男主角。

“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棺材一抬,世间白来”,这是最为疯魔的一段话。

这几位加纳黑人老哥,发明了“抬棺舞”,不仅在国内成为了万众瞩目的新星,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成为了“网红”。

死亡、舞蹈、电音,在这一刻奇怪的组合在了一起。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视频一出来,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原来死亡还可以这样……

1

“黑人抬棺”是加纳葬礼习俗之一

再怎么说,死亡也是一件极其庄重的事情,用这样一种方式“送人走”,是不是让人有些接受不了。

是什么样的国家,会酝酿出像“黑人抬棺”这种沙雕风格的葬礼操作模式?

当你走近加纳,一切就显得不那么突兀了。因为在这个被称为“世界葬礼之都”的国家,有着对死亡最轻松乐观的态度。

  • 在加纳,“黑人抬棺”是专业服务

“黑人抬棺”在加纳并不是一个猎奇的事件,而是一种葬礼服务。抬棺的团队也不只一个,而是很多。

有些团队比较业余,抬着抬着就“翻车”的现象时有发生;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还有抬着抬着,人活过来了……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这次出圈的“七人团队”,是比较专业的一支队伍。他们服装道具,整齐划一,步伐从容,表情到位。扛着沉重的棺材,但鼓点却丝毫不乱,明显是经过了严格的训练。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这只抬棺队的创始人兼队长是Benjamin Aidoo,他也是抬棺舞的发明者。

在他的公司里,贴着各种海报,各种各样的抬棺服务、舞种、姿势、着装可供客户选择,不同的选择,对应着不同的价位。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甚至连抬棺过程中的标准配乐也是经过选择的,魔性洗脑的电音节奏和抬棺时的舞步配合得天衣无缝。

对于“抬棺舞”,加纳人民的接受度也相当高,这与他们的文化有着很大关系。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因为舞蹈是加纳人挚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所以,这种方式也与死亡结合在一起了。

  • 在加纳,很难找到一口正常的棺材

在加纳,葬礼是一种隆重的仪式,而且要持续很多天。

但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态度却轻松恣意。

他们认为死不是人的终结,而是前往祖先世界的一个过程,因此人们会制作漂亮的棺材送家人最后一程。

比如……玩具风的棺材……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甚至还有可口可乐风、相机风……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当然,还有更加鬼畜的风格,你绝对看不出下图竟然是棺材……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在加纳人的想法里,死者生前得不到的或者特别特别喜欢的,那就做成棺材死后躺在里面,也算是另一种拥有了。

  • 在加纳,葬礼送别仪式后会来一场“轰趴”

在加纳,葬礼一般持续三天或一周,有些甚至要持续一年左右,甚至会花费家里大部分的收入。

葬礼上一般会请司仪,作为司仪,就是要让现场气氛活跃,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唱会跳。他的作用,一是要让死者家属忘却悲伤,振作精神,二是感染宾客,把葬礼变成大趴!

时髦的家族,还会请个DJ,彻夜狂欢。参加葬礼时,所有人都是盛装出席。遇见重大的葬礼,男女老少还得做件新衣服。兴之所至,葬礼上有时还会走一个业余的时装秀。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加纳的葬礼上还会请来乐队和非洲鼓手,告别仪式结束后,大家嗨起来,跳起来,蹦迪合唱通通安排。

总之,在加纳这个国家,人们会通过各种方式,将死亡的悲恸降到最低,用热闹和欢快将亲友离去的遗憾悄悄掩盖。

2

那些“乐观”的告别,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除了黑人抬棺之外,在这个世界上,关于死亡,还有一些“小确幸”的告别方式。

丹麦女王玛格丽特和她的丈夫亨里克亲王的爱情,就像童话一样美好。两个人彼此携手走过50多年风风雨雨,从未吵过架,即便到老了也一直相爱。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可就在18年初,亨里克突发疾病被送往医院救治,最终在2月13日的晚上11点多,离开了世界,也离开了他最爱的玛格丽特。

当玛格丽特女王怀着万分悲痛的心情,去参加亨里克的葬礼时,她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那是一个鲜花成海的会场,所有的花环被摆放成了一个鲜花盛开的花园造型。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原来,亨里克亲王在生前就立下遗嘱,如果自己先去世,那么葬礼上,一定要给玛格丽特布置一座盛大的花园,这样她对他的回忆就永远是温馨的爱意,而不是遗憾的悲伤。

当天,玛格丽特女王从花海中走过,一如当年亨里克在婚礼中的致辞一样:“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但花海里最美的,是那个女孩。”

年迈的亲王,用生命中最后的余温,将葬礼变成了女王挚爱的花园,这也是他给爱人的浪漫的礼物。那些鲜花仿佛是在表白:“我爱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在日本,轻小说作家松智洋因病过世。年仅43岁的他,在生前对自己的葬礼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棺材上要有二次元妹子。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不仅如此,葬礼的出棺音乐还使用了松智洋的出道作品《迷途猫》的动画主题曲。

有参加仪式的日本网友评论说:“当主题曲响起来的时候,在场半数以上的人都跟着音乐哼了起来,我想这也是老师所想要的葬礼吧。”

葬礼也不一定非要肃穆悲伤,对于一位作家来说,用他生前的作品装饰他的葬礼,也是对他人生最大的缅怀。

人的生命会终结,但作品的生命却不会。

那些经典,会随着时间流逝历久弥新,让更多人看到、听到、喜欢,就像这位作家,从未离开过一样。

3

理解了死亡,才更懂如何“活着”

死亡,让人难以接受。

但是无论我们如何逃避,它一直都在,而且是随机且必然的。

金庸老爷子也离开了江湖;

一代球王科比突然说走就走了;

李文亮走了,张静静也走了。

2020年疫情爆发,仿佛让死亡离我们更近。

............

就在几天前,我们开启了“玉树地震十年祭”,十年前的这场7.1级大地震,让2900余人遇难。如果不是这场天灾,他们也将享受着平静无波澜的生活,他们的生命也将延续至很远、很长。

这就是死亡,无论我们舍与不舍,怕与不怕,死亡之手都随机的点选着我们。既然很多事情,我们无法左右;既然死亡是一个逃不开的人生选项,那么我们只能乐观、理智地去面对,去消解。

史铁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奶奶的星》,里面讲述了奶奶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人死了,就变成了一颗星。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多一颗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死亡也许是一种全新的开始。

死去的人,会成为天上的星,也会成为我们心中的光,在某时某刻,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人的一生中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


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


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彻底被世人遗忘,这是终极死亡。

李文亮去世第73天,“黑人抬棺”走红: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什么?

所以,那些关于死亡和告别的仪式,希望可以没有悲伤痛哭,没有呼天抢地,更没有铺张浪费。

而是更多的人,把悲伤化为思念和缅怀长存心底,像守望夜空里的星星一样守望着去世的人,只要ta在我们心中,那就只是暂别。

既然死亡是一个无法更改的设定,正因为生命不是永恒的,它才会如此珍贵。正因为我们无法永远把所爱的人留在身边,所以才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正因为,我们也终将逝去,所以才要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按自己的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笑对生死,不留遗憾。

生如夏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