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基辛格的“治安策”——兼談“中國賠償論”

“基辛格在西方當下的政治人物中,的確是最有歷史感的。”



說是兼談,還是先說“中國賠償論”吧。因為把這一點搞明白了,有利於大家理解基辛格博士的“治安策”。


“中國賠償論”是隨著疫情在歐美蔓延,並逐漸呈現失控狀態後開始喧囂起來的,加入這一大合唱的有政客,有媒體,也有中國國內的……嗯,漢奸,他們的確是漢奸。

比如,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霍利、眾議員斯坦弗尼克在參眾兩院分別提出議案,呼籲對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中共”隱瞞疫情擴散的情況啟動國際調查,同時要求中國對受影響的世界各國作出賠償。

同時,還有一組跨黨派聯邦眾議員提出另一項議案,也把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歸因於中國,並呼籲中國公開承認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

與此同時,那部充滿了謠言的“日記”,以驚人的速度出版了英文版、德文版,成為歐美反華政客鼓譟“中國賠償論”的有力“證據”。


​評基辛格的“治安策”——兼談“中國賠償論”


這一事實,會讓那些在“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催眠曲中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親眼見證什麼叫“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什麼叫漢奸——他們並不像電影裡面那樣頭戴禮帽,穿一件對襟黑綢上衣,斜背一把盒子槍。

許多人擔心地問我:“中國會不會真的賠償?”

我的回答是:當然不會!

120年前的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李鴻章簽署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答應賠款4億5千萬兩白銀,清廷從此徹底喪失了合法性。

​評基辛格的“治安策”——兼談“中國賠償論”


今天的形勢,和120年前根本不同。西方想再次把不平等條約強加在中國頭上,無論用武力手段還是用其他手段,都已經絕對不可能了——四分五裂的西方自己做不到,中國共產黨、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也絕不可能答應。

既然如此,為什麼西方還要反覆鼓譟這一論調呢?

很簡單,就是為了轉移輿論焦點,把應對疫情失敗責任甩給中國,這樣就可以擺脫社會公眾對西方政治制度有效性的質疑,維持“普世價值體制”完美無缺的神話,以便能夠在疫情結束後,繼續依託這一神話主導世界。

也就是說,提出“中國賠償論”的主要動機是政治、是意識形態。

烏賊在遇到危險時,會噴出墨汁把海水染黑,藉機逃之夭夭。西方的政治和文化精英都深諳這一訣竅。


下面可以談談基辛格博士的“治安策”了。

基辛格原文名稱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將永遠改變世界秩序》,其中所傳遞出的對西方文明的深重憂患,令我想起了西漢賈誼《治安策》中的“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這也算是當代美國版的“治安策”吧。

基辛格是中國人最熟悉的外國政要,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儘管他處理中美關係的出發點無疑是美國利益。


他的長壽使他簡直是像從歷史中穿越過來的,他很可能是世界上僅存的曾被毛主席接見並且仍然活躍的政治人物,也是美國的資深“國師”。

​評基辛格的“治安策”——兼談“中國賠償論”



基辛格在“治安策”中開篇即道——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下的超現實氣氛讓我不禁想起自己年輕時參加二戰突出部戰役的經歷,當時我在第84步兵師。今天的情況和1944年末一樣,有一種危險的徵兆。這種危險不是針對任何特定的人,但帶有驚人的隨機性和毀滅性。

從這段話裡,我們不難聽出一種陷入重圍的驚恐和來自第六感的憂慮。

基辛格在這裡所指的當然不僅是病毒,而是指美國所遇到的內在危險,如果說是在二戰、冷戰時期美國面臨的問題還僅僅是如何戰勝對手,因而相對比較簡單的話,現在則是遭遇了來自內部的失敗。

內部的失敗顯然比外部的敵人更加“帶有驚人的隨機性和毀滅性”,並且很難被戰勝。

基辛格寫到——

國家的團結和繁榮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他們的體制能夠預見災難、控制影響並恢復穩定。等到新冠大流行結束時,許多國家的體制將被認為沒能經受住考驗。

對當政的特朗普和其他美國政治精英,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政治精英來說,基辛格的這段話可謂語重心長。他實際上指出了這樣一點:應對疫情,本質是一個政治任務,結果也是政治性的,疫情有可能從公共衛生危機演變為政治危機,所以必須從政治的高度看待這一問題。

基辛格擔憂的是,目前西方的政治人物都目光短淺,只考慮自身利益,他們極力撇清自己執政無能的努力,反而有可能誘發社會公眾對體制本身的質疑。

​評基辛格的“治安策”——兼談“中國賠償論”


那麼,究竟應該怎樣應對目前的危機呢?

基辛格提出,“借鑑馬歇爾計劃和曼哈頓計劃的設計經驗”,做到三點,包括“增強全球對於傳染性疾病的適應能力”、“努力治癒經濟受到的創傷”、“維護當前自由流動的世界秩序”等。

提到馬歇爾計劃和曼哈頓計劃,表明基辛格在美國當下的政治人物中,的確是最有歷史感的。

馬歇爾計劃又稱歐洲復興計劃,指美國戰後對西歐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的計劃。該計劃於1947年7月正式啟動,西歐各國總共接受了美國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

馬歇爾計劃經濟上的後果是實現了美歐的經濟整合,西歐成為美國的商品市場和最佳投資地,使美國經濟持續繁榮了20年。政治上的後果則是保持了西歐對美國的依賴,強化了冷戰中美國對蘇聯的優勢。

​評基辛格的“治安策”——兼談“中國賠償論”


曼哈頓計劃則是指二戰中美國陸軍部的研製原子彈計劃。該工程集中了當時西方國家最優秀的核科學家,動員了10萬多人參加,歷時3年,耗資20億美元,終於在1945年7月16日成功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核爆炸,並製造出了兩顆實用的原子彈,分別被投擲到日本的廣島和長崎。

曼哈頓計劃的成功,不僅使美國長期在核武器方面處於優勢地位,可以對他國進行核威脅、核訛詐,同時也使美國在科技方面長期處於領先地位。

基辛格重提美國昔日輝煌,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美國象當年那樣以“舉國之力”應對疫情,創造並保持科技、軍事、經濟優勢,他也委婉地批評了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論,希望繼續維護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在文章快要結束的時候,基辛格說出了他真正的擔憂——

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都需要捍衛和維持他們的啟蒙價值觀。如果全球從權力與合法性的平衡中退縮,將導致社會契約在國家層面和國際層面的瓦解。

這就是說,抗疫也要“政治掛帥”,不能因為抗疫需要而損害“普世價值”。令基辛格十分焦慮但不便明說的是,由於中國在這次抗疫中率先取得了基本阻斷病毒傳播的勝利,這不僅令西方體制顯得黯然失色,也使美國的“領導地位”受到挑戰,所以,“今天的情況和1944年末一樣,有一種危險的徵兆”,所以,“故曰可為長太息者此也”。

在文章的最後,基辛格警告說:

我們生活在一個新的時代。各國領導人面臨的歷史性挑戰在於,要應對危機的同時建設未來。而失敗可能會讓世界萬劫不復。

基辛格有些過慮了,美國與西方的失敗並不等於世界會萬劫不復,人類反而會有機會做出新的選擇——社會主義的選擇!

​評基辛格的“治安策”——兼談“中國賠償論”



但是,基辛格善於一切從政治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的風格,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毛主席曾說,政治是統帥,是靈魂。

作為當面聆聽過毛主席教誨的政治人物,基辛格顯然牢牢記住了這句話。

目前,中國在這場世紀疫情中所取得的成就,能不能最終轉化為中國在國內和國際政治鬥爭中的優勢,也取決於我們是不是還記得住並且在政策中貫徹這句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