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鳥之俠者

俠士,指行俠仗義之士。俠,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存在。人們對俠充滿了期待,認為俠是正義、光明和公道的象徵,是替天行道的人間使者。遠的不說,倘若沒有俠,金庸、古龍的江湖裡,就少了波瀾壯闊的豪情。不僅人類有俠士,在禽類中也有俠者。今天,小編為大家講述一個鳥中俠者的神奇故事。

天津有個寺廟,鸛鳥在屋脊的屋簷下做了一個窩。大殿的天花板上,藏著一條碗口粗的大蛇。沒當鸛鳥的幼雛快長成要飛時,蛇就出來把鸛雛吃光。母鸛悽慘地叫好幾天才離去。連續三年都是這樣。第四年,人們料想鸛一定不再來了。

民間故事:鳥之俠者

可是第四年,鸛鳥又回來和原來一樣做窩。當小鸛快長大時,大鸛飛走了,三天後才飛回來。飛回窩裡呀呀地叫著,像往常一樣哺育小鸛。蛇又彎彎曲曲地爬上屋脊。快到鸛窩時,兩隻大鸛驚慌地哀鳴,直飛上天空。

不一會兒,聽到“蓬蓬”的風聲,一瞬間,天昏地暗。眾人十分驚奇。見一隻大鳥張開遮天蔽日的翅膀,從天空疾衝而下,勢如破竹,伸出尖利的爪子抓蛇,蛇頭立刻被撕抓下來,連帶把大殿的屋角也拉掉好幾尺,然後展翅飛走了。兩隻大鸛緊隨其後,好像在送行。鸛窩損毀,兩隻小鸛一起落在地上,一隻死了一隻活著。

民間故事:鳥之俠者

​和尚將活著的小鸛放在屋頂上。一會兒大鸛回來了,還像往常一樣哺育小鸛,小鸛羽毛豐滿後一起飛走了。

天津有個兵營,一個總兵聽說這件事,很奇怪,就到寺廟去,拔箭射鸛鳥。鸛鳥應弦而落,嘴裡還銜著一條小魚,是準備哺餵小鸛的。廟的和尚勸他拔箭放了它,總兵不答應。不一會兒,鸛鳥帶著箭飛走了。

民間故事:鳥之俠者

後來,鸛鳥帶著箭在廟裡飛了兩年多。有一天,那個射箭的總兵坐在城門下,鸛鳥帶著箭從這裡飛過,箭落在地上。那個總兵拾起來細看,然後說:“這支箭一點沒損壞。”這時,他感到耳朵有點癢,於是拿著箭搔耳朵。忽然一陣大風颳來,門被大風吹得突然關閉,撞擊總兵的胳膊,箭直插進他的耳朵,總兵立即身亡。人們發現天空中一隻大鳥正在扇動翅膀。

​原來,鳥中也有俠者。鸛鳥第二次在原處做窩。原本沒料到蛇還會再來。三年遭遇橫禍還不換地方,那是立下報仇的決心。飛走三天不回來,是去搬救兵了。那大鳥一定是鳥類的俠者,一次是抓蛇,快如閃電,一次是扇風撞擊總兵的胳膊,一擊致命,這和武藝高強的劍客有什麼差別呢?切記: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