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貧重心需轉移 三大挑戰影響鄉村學生成長

  2019年,希望工程走入了第30個年頭,這個曾讓中國甚至世界第一次瞭解到中國鄉村教育困境的項目,曾讓無數國人為同一個目標伸出援手,那就是“上得起學”。

  30年間,在國家和無數社會愛心人士的不懈努力下,這個結果早已實現——孩子們上得起學了。

  但細心人近年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新聞,鄉村學校的校長對來訪者說:我們學校有計算機教室,但沒有好的計算機老師,我們學校有圖書室,但管理不好……,圖片上一排排的計算機上蒙著薄薄一層灰塵,而圖書室的大門則是一把鐵將軍“把守”。

  時代變遷,希望工程過年前已經開始轉型,當年那雙打動無數人的大眼睛,今天傳達的不是“我要上學”,而是“我要上好課”。

教育扶貧重心需轉移 三大挑戰影響鄉村學生成長

  鄉村教育三大挑戰:師資不足、內容匱乏、家庭教育缺失

  第一個挑戰是師資不足。

  未來青少年文學文化公益計劃發起人、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易進分析:“欠發達地區因為教師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不能吸引到特別優秀的老師。而欠發達地區的學校規模又相對較小,學科性缺編問題普遍存在,音體美老師尤為欠缺。”

  有報道指出,欠發達地區的鄉村學校,每週班主任要上16節課,非班主任任務更重。教師萬金油情況顯著,音體美等小學科老師大多兼帶主課。而鄉村學校以寄宿制學校為主,學校晚上設有晚自習,教師還得陪同一起,鄉村教師完成有效教學都已經很困難,再要求他們嘗試更多的教學試驗、開展素質教育、組織課外活動等就更加困難。

  第二個挑戰是優質教育內容資源匱乏。

  隨著國家鄉村教育建設的投入持續增加,鄉村學校教學硬件設施已很完備,而與之不匹配的是,當下鄉村教師對硬件設備使用專業性和積極性不足。

  河南省孟津縣的一位中學老師向記者介紹, “現在的鄉村學校在校園建設、圖書室、信息技術室及各種儀器室等上面很齊全,與城裡差別不大,但是除了教室利用率高,其他各功能室徒有其名,利用率極低。主要原因我認為是缺乏專職的老師對學生進行專業的指導,農村學校的社團活動很少,學生參與度很低。”

  第三個挑戰則是家庭教育相對缺失。

  我國鄉村教育的主體是留守兒童,東北師範大學中國農村教育發展研究院於2019年發佈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中也指出,超過一成的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為農村留守兒童。

  易進教授表示:“由於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代為管教,而隔代親屬受教育水平偏低,很難為孩子提供應有的學前教育,或監護孩子的學習。所以鄉村學生在進入學校前的認知經驗,包括他的語言能力都要低於城鎮學生。初入到學校系統知識教學的時候,他所遇到的難處要比城鎮孩子大一些。再加上課外活動貧乏、信息相對封閉,鄉村教育難以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合力,導致城鄉學生差異日益擴大。”

  從“建校舍”到“上好課”, 教育扶貧重心正在轉移

  可喜的是,國家近年在加大鄉村義務基礎建設投入的同時,也在不斷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重點保障和改善教師的工資待遇。民間的各類支教組織,也組織了大量優秀的年輕人到欠發達地區貢獻力量。

  2015年起,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也推出“鄉村教師”計劃,每年為 100 名鄉村教師提供總金額為1000萬元的獎金資助,扶持和鼓勵更多優秀教師、師範院校畢業生和志願者投身鄉村,為改善鄉村教育做出探索和努力。

  今年4月,阿里巴巴再次啟動“松果公益”, 以“挖掘、激發和培養鄉村學生探索世界和學習知識的興趣”為願景,從為6-15歲學生啟智而設計的線上課程入手,搭建優質課外興趣培育類內容聚合平臺,以短視頻線上課程為切入點、用“興趣課”的形式為鄉村素質教育提供補充。

  與松果公益合作後,四川震後重建學校、綿陽市曉壩鎮學校校長張京豔說:“這些線上資源更多的是在激發興趣,讓這些農村孩子能夠足不出戶就瞭解到來自外面世界的信息。通過一堂互動課,也讓我們的老師學習到了外教風趣幽默的教學方式,提升日常的教學工作。線上視頻時間都不長,幾分鐘到十幾分鍾,我們可以在課堂中應用,也可以讓寄宿的同學課餘時間來觀看。這樣的項目對鄉村學校長期的學科性缺編能夠起到彌補作用,對教師的教學也能形成補充,同時豐富了同學們的興趣生活。”

教育扶貧重心需轉移 三大挑戰影響鄉村學生成長

  易進教授對企業參與提升鄉村教育“軟實力”也持肯定態度:“阿里巴巴整合內部文化資源和尋求外部專業能力合作,提供豐富、優質、科學、吸引人的視頻等內容,幫助老師和家長‘跟網上娛樂搶孩子’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但光提供資源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引導。隨著松果公益相關課程進入到更多學校,形成一批值得借鑑、推廣的教學案例,會吸引更多的教師主動地加入到培訓和學習中來。老師一看這個東西真好,而且用起來比較方便,他們就主動願意加入。”

  鄉村教育“軟實力”提升,需要更多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

  根據《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2019》,2017年義務教育在校生數達1.45億人,其中有3418.77萬鄉村學生,遍佈全國各個省份地區。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升鄉村教育“軟實力”作為當下教育扶貧的新重心,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將創新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學方法、優質的教學資源,引入到各地鄉村學校,賦能中國鄉村教育發展,為孩子的未來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