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之謎?

十二生肖,又稱十二屬相,是我國民間特有的計算年齡的方法。它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甚至關係到了人們的婚姻幸福、生育等大事。十二生肖與我國古代干支紀年法中的十二地支緊密相聯,即每一地支都有一種動物相對應,組成了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十二屬相。這種通俗、簡便而又富有趣味的紀年方式,深受我國人民的喜愛。

十二生肖從何而來呢?

十二生肖之謎?

有人認為,十二生肖起源於對原始動物的崇拜。我國古代許多民族都有過以動物為圖騰的原始信仰,出現過以虎、鼠、犬、魚、蛇、龜、鹿、雀、羊等動物的圖騰標記。《山海經》中就記載有馬、牛、羊、虎,蛇、豬、犬等半人半獸的神靈形象。由於圖騰崇拜的影響,人們總是習慣於把各種自然現象同動物形狀聯繫起來,在天文學上就有巨蛇、孔雀、狐狸、獅子、天貓、蠍虎、飛馬等星座名稱。

朱天順先生在他的《中國古代宗教初探》中,把人們所崇拜的動物分為三類:一是人們生活所依賴的動物,如豬、馬、牛、羊。崇拜它們是為了滿足自身生活需要。二是對人類構成傷害或生存造成威脅的動物,比如虎、蛇,崇拜它們是為了不受傷害。對農業生產構成危害的鼠進行崇拜,則是想通過祭祀來籠絡它。三是某些具有超人能力受到人們羨慕的動物,如狗、猴所具有的嗅覺和靈活能力,恰好能用於彌補人類自身的缺陷和不足。龍是崇拜心裡的集中體現,這一能給人類帶來祥瑞的動物,寄託著人類夢寐以求的戰勝大自然的神力。在這種心理支配下,人們也完全會用一些動物的名稱來配合那抽象的子醜寅卯等十二地支,從而形成十二生肖。

十二生肖之謎?

另有人認為,十二生肖是華夏族干支紀年法與少數民族動物紀年法相融合的產物。在我國古代,中原地區最初只是使用干支紀年法並沒有以動物配地支的紀年方法。我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因長期過著遊牧生活?在不斷與動物打交道的過程中創造了以動物紀年的方法。“北狄中,每以十二生肖配年為號,所謂狗兒年,羊兒年者”(見《琅琊代醉篇》)。後來,中原居民不斷地與北方少數民族混雜居住,雙方文化也在不斷相互滲透融合,十二生肖就是相融合的結果之一。清代考據學家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醜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有學者考證說以地支配動物的十二生肖在漢朝時期就已經形成。這種說法,已為許多人所接受。

還有人把中國與印度的生肖表作了比較,認為十二生肖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而是來源於印度,只不過傳入中國後把獅子改成了老虎,用雞代替了金翅鳥。這種看法最早見於唐代和尚釋道世寫的《法苑珠林》,近代日本學者在《文藝春秋》一書中重新將此觀點提了出來,可也有人對此觀點提出了質疑,如果僅僅因為許多獸名相同就可以認為印度是十二生肖發源地,那麼也可以說中國是十二生肖的故鄉,當然更不能排除各不相謀,獨立發展起來的可能性。

十二生肖之謎?

有一種說法,非常有意思,說十二種動物的入選是根據它們足趾的單雙數決定的,按照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牛(四趾)、虎(五趾)、兔(四趾),龍(五趾)、蛇(無趾同雙)、馬(二趾)、羊(四趾)、猴(五趾)、雞(四趾),狗(五趾)、豬(四趾),這些動物前後左右足(爪)數均一樣。惟獨老鼠前爪四趾,後爪五趾,由於它與眾不同,所以排在最前邊。

關於十二生肖的來歷,在民間還有許多傳說。有的說軒轅黃帝要選12個動物做官廷侍衛,動物紛紛報名,貓託老鼠代為報名,但老鼠忘了,所以十二生肖中沒有貓,貓從此成了老鼠的天敵。還有說有次動物大比武,最後只剩下了武藝高強的象、鼠、牛等十三位。老鼠鑽進了象鼻,弄得大象狼狽而逃,於是十二生肖中沒有大象,老鼠排在了第一位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