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俗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也多見於老人對晚輩的教育。俗語也稱為俗話或者常言,即是民間流傳的通俗容易理解的語句,在中華千年歷史長河中,俗語這一民眾文化可謂是璀璨而悠久。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前文提到的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其實就是說了兩個人的故事。鍾無豔、夏迎春是歷史上的兩位女性,同是戰國時期齊宣王的女人。

鍾無豔:相貌醜陋,即所謂"無鹽之醜女也"。她"廣額深目,高鼻結喉,駝背肥頸,長指大足,發若秋草,皮膚如漆,身穿破衣。"年近 30 還未出嫁,但是她才華出眾,素有大志,有安邦治國之才。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夏迎春:傳說鍾無豔有多醜、夏迎春就有多美。能歌善舞,就是活脫脫一個大美女。

雖然齊宣王理智上非常清楚,鍾無豔可以幫助他安邦治國,但是一美一醜兩個女人在面前,感情的天平,卻往往不由自主往迎春那邊傾斜。而鍾無豔的才華只能幫她贏得宣王的敬畏、欣賞、感激,卻從來得不到宣王的愛。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鍾無豔雖然長了一副讓人吃驚的模樣,也不會像其他的美女妃子那樣能歌善舞,但是一心只問政治。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國事昏暗,而且性情暴躁,喜歡吹捧,鍾離春冒死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條,並指出如再不懸崖勒馬,將會城破國亡。

也就是國家有了危險的時候,齊宣王才會想起鍾無豔,而太平之下就會去找夏迎春玩樂。不過齊宣王也就是有良心的男人,最後封了鍾無豔為王后。至今"無鹽娘娘長得醜,她為齊國定邦基"的傳說仍在民間廣為流傳。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說的是男人的本性,要說生活中什麼時候能用到這句俗語,那恐怕要算得上男女之間的感情糾葛了吧。鍾無豔和夏迎春都是歷史上的女性,只不過兩個人是相對的極端,前者醜而有才,後者美而無能。兩個人同是戰國時期齊宣王身邊的女人,只是因為生來相貌不同兩個人的身世也迥然各異。

俗語很現實,就如當今社會,很多男人也都希望家裡的老婆幫忙照顧老小家務,出外有個光鮮亮麗的美人相伴。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類似於這樣揭露人性俗語有很多很多例如:"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相尋死路","若登高必自卑,若涉遠必自邇","人情薄如紙,人心狠如狼","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等等等等。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人們都說《增廣賢文》是俗語,其實在我看來它不只是單單的俗語這麼簡單,而是古人的頂級智慧於揭露人性的結合體,它揭露人類內心的那塊面紗,看似露骨,其實讀下去,方能體會出其中的奧妙。《增廣賢文》全文大致講述的人和人際關係、命運、處世以及對讀書的看法,像儒家學說、佛教思想、道教思想也包括在內,雖然部分章節不可避免地帶有封建社會的胎痕,但同時卻具有反映時代風雲的歷史作用。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古人留下來的俗語都是很有智慧的,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增廣賢文》成書於明代,一經問世,就風靡全國,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人稱"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增廣賢文》以韻文的形式,將歷代典籍中的名言佳句選編在一起,內容涵蓋了禮儀道德、典章制度、風物典故、天文地理等方方面面,幾乎無所不包。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在物慾橫流,電子產品充斥的時代,我們應該放下自己手中的手機,回到最初那種純粹的體驗,認認真真的讀一本書,讀一本有意義,有價值的書,《增廣賢文》就是這樣一本書。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這套白話文版本就是我讀的那版,未刪減版,內容齊全而且還贈送一本《道德經》,只需48元你就能帶回2本智慧之源,真的是很有價值的!

俗語:有事鍾無豔,無事夏迎春,什麼意思?說的是男人本性!

點擊下圖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