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本文首發自:三點一彎鉤


01


這兩年,有兩個詞在電視劇中的出鏡率很高。一個是“原生家庭”,一個是“母親”。


《歡樂頌》中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小歡喜》中的喬英子,《安家》中的房似錦……


這些人物都有一個不幸、不愉快的原生家庭,和母親的關係更是剪不清理還亂。


她們告訴我們:成年人的苦日子,小時候就已經種下了苗子。


也讓人很疑惑:


母親的影響就那麼大嗎?


要是被更好的母親領養,結果會好嗎?


周迅主演的新劇《不完美的她》,探討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周迅飾演的林緒之,從小被母親拋棄,養母非常疼愛她。


養母很有能力,經營一家大公司,一家人其樂融融、非常幸福。


但林緒之依然活在被生母拋棄的陰影裡。


她想知道生母拋棄自己的理由。


為了尋找她,只要有一點生母的消息,無論在哪裡,她都會立刻坐飛機飛奔過去;


她到處發尋母消息,只要有中年女性來認領,就會滿懷希望的和她見面,即使失敗也會繼續等待下一次;


儘管連生母的長相都不記得,她依然反覆來到當年被拋棄的地方,或者相似的場所,去回憶生母殘存的那一點愛。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養母的愛再溫暖熱烈,也無法填補林緒之被生母拋棄的痛楚。


無數午夜夢迴,她反反覆覆自責:


是不是我哪裡不好,她才打死都不見我?


是不是我不應該生出來,她才把我拋棄?


直到一次偶然,林緒之邂逅了程蓮生,一個同樣被母親丟棄的小女孩。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林緒之說:拋棄孩子的父母不配稱為父母。


從此開啟一段救贖之路:


兩個心裡有洞的孩子,因為找到了彼此,才感到自己在這世界有了容身之處,不再是孤獨一人。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調查數據顯示,每年我國有近10萬名孩子被遺棄。


很多孩子沒有被遺棄,也遭遇了和這些孩子相似的傷害:忽視、冷戰、虐待、家暴……


  • 他們的未來是否可期?
  • 他們能從傷痛中走出來嗎?
  • 他們能夠過上正常人的生活嗎?


答案是個問號。


02


2018年,江西一名4歲男孩孤零零的站在路邊,他的父母剛離婚。


由於父親在外地,警察帶著小男孩去找母親。


不料,母親卻當場對警察說:


“這小孩我不要了,叫他去找他爸爸。”


她毫不猶豫的走掉,留下小男孩拎著離婚協議書,頭上包著紗布,迷茫的站在原地,不哭也不鬧,乖巧得讓人心疼。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父母都不要他了,無論這是氣話還是事實,這一幕都將在男孩心裡刻下深深的陰影,成為他往後餘生反覆循環的噩夢。


“我活著沒有意義”

“我的出生就是個錯誤”

“我是個不值得被愛的人”


這些念頭一旦萌發,就會不可收拾的繁盛長大。


3月26日,一名13歲男孩因為碰了運鈔車,被警衛訓斥,一時想不開要跳樓。


他兩次站上醫院門診樓樓頂,將兩條腿懸空。


只要救援人員走近,他就作勢欲跳:不要過來,過來我就跳下去。


或者在樓頂上走來走去,在危險地帶快速移動,頂著大風,腳一滑就隨時可能摔下。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救援人員找到了收養男孩的70歲老大娘,得知小孩沒有上學,親生父母也不與他見面,便用手機聯繫了男孩的父親


在父親的勸說中,男孩被救下,但他抱緊消防員不撒手,哭著說:


“千萬別讓我爸過來,他會打我,我怕他。”


父母本應是孩子最溫暖的避風港,在這裡,卻成了孩子最怕的惡魔。


我寧願相信,這些孩子的父母只是一時生氣,並不是真的不愛孩子。


我也不願相信,親生的孩子都要跳樓了,父親的第一反應還是一頓打。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天生冷漠的人,並不都會因為當了父母,就變得溫暖。


他們更可能把自己生活不幸的憋屈,投射到自己孩子身上,通過打、罵、忽視甚至丟棄孩子來洩氣。


而孩子呢?作為家庭中最弱勢的群體,他沒有反抗能力,只能承受。


日本兒童學家指出:經歷了悲慘虐待和不幸遭遇的孩子,即使當時沒有出現問題,未來的某一天,他一定會出問題。


幾年前走紅網絡的殺魚弟孟凡森,因為和顧客兩毛錢的爭執,父母沒有站在自己這邊,壓抑的情緒瞬間爆發,喝下買了很久很久的百草枯。


雖然搶救及時,卻落下了嚴重的後遺症。


孟凡森的父母認為,自己沒有虐待孩子,孩子是一時想不開頭腦發熱。


他們不明白,一次“想不開”的背後,是用多少次尋死的念頭堆起來的。


他們更不明白,孩子喝下毒藥之前,就已經無數次想象過自己死掉的樣子。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孩子的價值是父母給的,即使父母愛孩子,但方式錯了,同樣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活著毫無意義。


更何況有些父母原本就不愛孩子。


03


國內育兒專家認為:人性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


所謂人性教育,直白的說,就是把孩子當個人來看。


孩子會哭,會笑,被關注時會開心,被忽視了會難過。孩子的情緒都坦白的寫在臉上,喜怒哀樂並不難以觀察。


父母看到孩子的情緒,把他當個人看,會形成健康的家庭關係:


  • 父母認為“我是關注孩子的母親/父親”。
  • 孩子認為“我是被父母關注的孩子”。


可很多父母,自己都沒有把自己當個人看,於是家庭關係扭曲而病態:


  • 我是給家裡掙錢的(工具)。
  • 我是給丈夫生孩子的(道具)。
  • 我是供爸媽撒氣的(物品)。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0-7歲是孩子感知覺發展的關鍵期,父母如何看待他們,決定了他們如何看待自己:


  • 我是人還是物品?
  • 我是有價值的還是無意義的?
  • 我活著是好事還是壞事?


有的孩子在現實中無比乖巧懂事,內心卻始終有一個空洞。


為了得到父母稍微多一點的愛、稍微溫柔一點的關注,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討好父母。


這份討好深入骨髓,即使被遺棄、被忽視,孩子也會把所有錯誤丟給自己,認為“是我不好,父母才打我”、“是我不對,父母才不要我”。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如果父母認可並鼓勵孩子的討好,就會加重孩子的“物化屬性”:


我只是個附屬品,父母要求我長成什麼樣子,我就必須長成那個樣子。


如果孩子認為自己是物品、是無意義的、無價值的,他便會把自己當成物品一樣處理。


所有缺失的愛,都會變成孩子攻擊自己的武器:


父母吵架了,就把自己送上去當撒氣桶,任憑父母打罵;


父母長期不和自己見面,就把自己當成沒價值的物品,染上惡習自生自滅;


父母遺棄自己,活的沒意思,就把自己從30樓丟下去,像處理一包過期垃圾一樣。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而父母呢?他們或許是無心的。


忙碌奔波的生活、掙錢養家的壓力和社會環境的壓抑,讓他們失去了把自己當個人看的能力,也只能把孩子當成一個物品。


孩子壓抑的傷害太久了,久到自己都忘了有多疼。


久而久之,這些疼痛就會變成傷疤,提醒孩子:


你活著就是個悲劇。


每當低頭看到,都會心生悲涼。


04


人的性格特徵,與早年依戀關係有緊密的聯繫。


自幼被母親拋棄的林緒之無比獨立,即使面對唯一知心的好友,也對她抱有若即若離的距離。


過分獨立的孩子最孤獨。


他們最常見的性格特點:隔離。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精神分析學家約翰·鮑爾比提出:


“依戀是兒童和照料者之間強烈、持久的情感聯結。


如果照料者(父母)表現出冷漠拒絕,兒童就會認為自己不值得愛,他人並不可靠,對外界也表現出冷漠拒絕的態度。”


這種態度被稱為“隔離”。


隔離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輕度隔離者對外界抱有敵意,始終不相信他人值得信任,像刺蝟一樣把自己嚴絲合縫的保護起來;


重度隔離是強烈的自我否定,孩子將自己當成沒有感情的物品,甚至尋死,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嚴重的影響。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孩子自我隔離的程度,取決於照料者給予孩子愛有多充足、持久。


在周迅主演的另一個短片《女兒》中,單親媽媽成為出租車司機,3歲的女兒在副駕駛座上睡了900個日夜。


顧客們有的同情她們,有人拒絕付錢,更有甚者將單親媽媽打傷住院。


無論面對著好人還是壞人,年幼的女兒始終寸步不離地在母親身邊。


母親住院期間,她承擔起了照顧母親的重任,對待那些救濟自己的好心人,她會懂事的說一聲“謝謝”,並且露出笑臉。


儘管生活如此艱難,但母親高濃度的陪伴,給了她一顆善良的心;母親無條件的愛,給了她相信他人的能力。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擁有這兩種能力,孩子就不會是一個空空的桶,無論吸收多少愛都會不安。


父母的愛就像一個飽滿的糧倉,即便孩子長大後離開家,在現實生活中乏力疲倦,也能從中汲取到滿滿的精神力量。


對於心裡已經有一個“空桶”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多少會有後遺症。


這些孩子長大後,寄希望於得到他人的愛、伴侶的愛、社會的愛……


但這只是杯水車薪,他們更需要培養自我寬慰的能力。


因為這種情感的缺失,潛意識會驅使他們作出各種行為,來補償童年缺失的愛,或者證明父母的愛。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但事實是殘酷的,缺失的愛無法回來,甚至對於一些孩子,父母的愛只是奢求。


那就學著放過自己吧。


過去的已經過去,再怎麼補償也只是蜻蜓點水,不如和過去劃清界限:


  • 父母看不到我的價值,是他們愚昧,我知道我有很多優點,也值得被愛;
  • 父母不把我當人看,是他們無知,我知道我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有著鮮明的自我意識。


看到父母的不完美,等於看到自己的不完美,若你能夠接受這種想法,就達成了與自我的初步和解。


周迅尋母,被罵“白眼狼”: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父母的遺棄和冷漠是原罪,我們都無法選擇出生。


但是否肯定自己,卻是可以選擇的。


當你開始認可自己,把自己當成一個人那樣去愛,你降臨到這個世界,就成了一件有價值的事情。


再堅硬的心,也會因為被需要、被認可、被愛,而變得柔軟,這個過程或許漫長,卻值得你去做。


陰影再大,也有散去的一天。


願我們都能成為,我們所期望的樣子。


即使歷經滄桑,依然心懷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