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本文首發自:三點一彎鉤

01


最近看綜藝,世界冠軍何雯娜的家裡,因為辦婚禮順序產生了分歧。


孃家人希望按客家的習俗,先在女方老家辦出閣酒,再去男方家辦婚禮,回門酒就不辦了;


而婆家人堅決不同意,堅持要先回婆家辦婚禮,可以再回孃家辦回門。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很多小夥伴不知道何雯娜,在這裡先給大家科普一下:


何雯娜曾是蹦床運動員,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拿到了女子蹦床運動的金牌,被譽為“蹦床公主”。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何雯娜的這枚金牌,是中國蹦床運動的第一枚金牌


2016年裡約奧運會後,27歲的何雯娜宣佈退役。


何雯娜的老公梁超,比她大11歲,是一名優秀的製片人。


2019年8月18日,在他的網劇《長安十二時辰》的慶功會上,向何雯娜求婚。


2020年1月,夫妻二人喜得一女。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何雯娜和梁超


故事回到開頭,何雯娜是福建龍巖人,父母想在老家給她辦一個“出閣酒”,這是福建客家人的傳統習俗,跟婚禮本身並沒有什麼衝突。


何況何雯娜正在月子恢復期,孩子尚未滿月,先在家裡辦一場儀式,等把月子坐完,再回去辦婚禮。


但男方家裡顯然對這種安排很不滿意。


婆婆直接表示:這不太好吧?出閣酒不就是回門酒嗎?肯定得男方先辦婚禮再回門啊!


何雯娜父母耐心的解釋:出閣酒不是回門酒,是告訴大家我女兒要出嫁了的儀式。先出閣再結婚,這是順理成章的嘛。


但男方家裡堅持認為:出閣酒和回門酒就是一回事,必須先在男方老家辦婚禮,走人情,之後再辦回門酒!


兩家人為了辦酒問題爭執不休,雙方父母誰都不肯讓步。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兩家父母爭不出個結論,最後把問題拋回給小兩口,讓他們自己考慮。


可想而知,這波撕完,梁超和何雯娜私底下還得撕一波。


記得前兩期綜藝裡,何雯娜孕期不吃油膩,婆婆煮紅燒肉逼她吃下,直接把何雯娜吃吐了,她放下長輩身份道歉,當時刷了一波好感。


沒想到一上桌談判,還是暴露了自己的真實心思:一切以自己兒子為重,媳婦始終是外人。


當媽的這種心態驅使下,梁超即使一開始向著何雯娜,漸漸也開始計較:


百善孝為先,我同意我媽的安排;


我爸手受過傷不方便坐飛機,坐高鐵太受罪了,沒法來女方家;


如果在父親和孩子之間做選擇的話,會優先考慮父親。


(小編內心os:看來剛生產的妻子不在考慮範圍內啊……)


言下之意就是:必須先在男方家辦酒。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最後,為了女兒的幸福,孃家人妥協了。


原本是兩個人的事情,變成兩個家庭相互較勁。


才剛結婚就這樣計較,真是為何雯娜日後的生活捏一把汗。


02


何雯娜這一波“出閣風波”,看得我心有慼慼然,因為有不少人,正處在斤斤計較、甚至充滿算計的婚姻裡。


一位知乎網友吐槽,老公對婆婆特別大方,對懷孕的自己特別摳。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另一位知乎網友更慘,老公掙得錢壓根就沒見過,過日子養孩子全都自己掏錢。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還有一位知乎網友,我真是不想說啥了。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也是兩個家庭的博弈。


有的夫妻一開始只是小計較,博弈中變成互相較勁,把計較當成“原則”來捍衛,誓死不讓配偶多佔一點便宜。


也有夫妻從一開始就分的很清楚,要經濟獨立。可兩個人一起生活,很多錢又是分不開的。


小到家裡一卷衛生紙,大到家裡老人生病。


有的事情很難計較,有的事情不能置身事外。


久而久之,至少會有一方心裡不平衡。


要我說,其實出現這種問題,根源還是“家庭歸屬感”

的問題。


這就好比,一個人拿著蠟筆,把屬於自己的家庭範圍畫了一個圈,圈內的利益都需要他去維護。


有人畫在自己父母腳下,有人畫在一家三口腳下,有人更摳門,只在自己腳底下畫個圈,連父母都不當一回事。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劉能和趙四其實是一對親家


在這一點上,我很佩服姐妹小良,她早在婚前就想通了這個道理,婚後和老公制定了一個原則:


夫妻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家越來越好。


有時夫妻雙方出現矛盾,比如老公想換個車,而小良想攢錢買房,夫妻爭執不下時,她便會拿出這個原則:


是換個車對我們家更好,還是買個房對我們家更好?


夫妻一起算了筆賬,最終把這錢拿去買房。


有時小良也會妥協,比如丈夫在股市裡賠了錢,心灰意冷,小良思索之後,不僅沒有責怪他,反而鼓勵他,陪他一起學習炒股知識,共同理財。


靠著“所有努力都是為了這個家更好”的原則,小良夫妻結婚6年,存款數十萬名下兩套房,夫妻關係和公婆關係融洽,在整個家族裡人緣口碑都很好。


03


我最佩服小良的地方,在於她在處理家庭問題的時候,始終保持理智。


有時孩子被公婆不小心摔著了,她都能輕描淡寫保持冷靜,給公婆一個面子;


有時老公因為自私動機和她爭執,她也能做到心平氣和講道理,只要沒有偏離夫妻共同目標,所有摩擦她都能睜隻眼閉隻眼。


在小良看來,較勁是沒必要的。


只要能讓這個家越來越好,所有矛盾和衝突都可以調整。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我把小良的心態總結為“將潛意識內容意識化”


只要意識正確,潛意識出現問題都可以調整。


比如沒安全感、自我為中心、要求控制權、自私自利……這些都是潛意識層面的問題,不但很難根除,有時甚至會脫離控制。


如果先處理潛意識問題,夫妻關係就會越來越惡化:一個為了讓自己更有安全感,要佔更多便宜,一個感到自己沒安全感,就要找配偶討個說法。


這時候更明智的做法,是先處理意識層面的問題:

我知道把利益分出去,會讓自己沒有安全感,但是這樣一來,我就能和伴侶達成一致,解決當時當下的家庭矛盾。


小良結婚前三年,幾乎都在處理意識層面的問題


比如:公婆要來帶孩子,自己父母也要帶,如何解決?誰更擅長帶孩子、有更多經驗和精力,就讓誰來帶。


再比如:老公的親戚需要錢,自己手頭也不寬裕,如何解決?先判斷這個人是否靠譜,如果靠譜就立字據,籤協議,大大方方借給他。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這幾年解決意識層面問題的經驗,不僅讓她成了一個解決問題的高手,也讓她在處理潛意識層面問題更加得心應手。


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五個層次,就是在提醒人們:


問題再多,也要一層挨著一層來解決。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比如,先解決生理層面的問題,搞定衣食住行,再來解決愛和尊重的需要。


因為生理層面的問題,屬於意識得到的範疇:我知道我餓了、渴了、窮了,我只要吃飽、喝飽、掙錢就能解決。


愛和尊重的問題,屬於潛意識層面的問題:我潛意識缺愛、自卑,我感到自己很不安、焦慮,可我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好起來。


這是因為潛意識問題無法優先解決,即使內心渴望愛、渴望被尊重,也要先讓自己吃飽、讓家人吃飽。


所謂“活在當下”便是如此。


04


仔細觀察那些只對伴侶摳門的人,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層源自潛意識層面的焦慮:


我想要愛,我想要尊重,我想要安全感……但我連吃飽飯這個問題都沒解決好。


我能怎麼辦呢?只能想辦法讓自己得到多一點,再多一點,最好所有利益都歸自己,這樣我或許就不焦慮了。


“把所有資源都攥在自己手裡”這種行為是一種原始的敵意反應。


在ta還是孩童的時候,父母為了省錢不給ta買心愛的玩具,或者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忽視孩子的需求。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長大後,摳門的因子就會刻在骨子裡,陪伴ta一起結婚、生子、建立家庭。


我身邊有些幼年窮困的孩子,結婚生子後對家人很大方,他們並非不心疼錢,而是深知只有先維護一個家的穩定,他所渴求的愛、尊重和關注,才有可能真正到來。


你可以把伴侶的摳門看成一種“鬧情緒”,ta渴望把小時候沒有得到的東西加倍補償回來;


也可以把這看成一種缺乏解決意識層面問題能力的表現,各種問題纏繞在一起,以致ta“拎不清”。


無論哪一種,“摳門”都是活在自我世界的表現。


而家庭是一個整體,單個細胞再強大也無法獨活,只有利益均分,才能維持整體的活力。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然而並不是每個家人,都有解決意識層面問題的能力。


於是一個足夠理性的規則、協議和共同目標,就成了夫妻雙方的相處之道。


比如: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這個家越來越好。每當夫妻發生矛盾,便把這個原則拿出來討論,撇開雙方的情緒,用足夠理性的態度來客觀處理。


再比如:劃定自己人的範圍,將利益均分出去。如果丈夫將妻子當成自己人,便不計利益,只要妻子也把自己當自己人,無論誰佔便宜,整個家庭都是穩定的。


正常來說,“摳門”也是夫妻之間互相磨合、瞭解的過程。


只不過有的人摳門了一陣子,有的人摳門了一輩子,有的人甚至摳門到骨子裡,導致婚姻破裂。


“他月薪3萬,連100塊都不給我”:壞的婚姻, 從斤斤計較開始


穩固的家庭關係,不是看個體有多強大,而是看個體能否把自己的強大,均分給其他家人。


只要能做到這點,兩個人也足以稱之為“家”;要是做不到這點,家人再多、財富再多,人心也是散的。


學會妥協,不如學會制定共同目標;學會付出,不如學會抓大放小。


一個人解決意識層面的問題有多強,直接關係著他的家庭有多幸福。


所謂恩愛夫妻,比起情人,更像一對合作默契的夥伴。


若能攜手同行,又何必在乎誰先走兩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