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山縣:黨建引領“四治融合”齊力唱響“書香那奪”

硯山縣:黨建引領“四治融合”齊力唱響“書香那奪”

硯山縣者臘鄉誇溪村

砚山县:党建引领“四治融合”齐力唱响“书香那夺”

用藝術喚醒鄉村活力

那奪村屬硯山縣者臘鄉誇溪村委會的一個村小組,全村共有73戶347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戶128人,已脫貧23戶128人,貧困發生率為0%。那奪村黨支部現有7名黨員,2名入黨積極分子。那奪村黨支部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人文資源優勢,緊緊依靠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依託文山學院文化扶貧力量,突出黨建引領“四治融合”(“頭雁”效應強自治、“公約”效應強法治、“文化”效應強德治、“發展”效應強文治),搭建那奪村的“彩雲計劃公益志願服務中心”,營造“知書識禮、勤儉持家”的書香文化環境,共同建設“書香彝村 文化那奪”。

黨建引領,“頭雁”效應強自治,點燃民族團結之火。那奪村以建強基層黨建為抓手,選優配強村組支部班子,通過黨支部“三會一課”等活動載體,打造“民族黨建那奪”,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強化思想引領,解決民族團結“軟件”。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自強誠信感黨恩”教育、開展“立家規傳家訓正家風”和“十星級文明戶”的評比活動,調動了人民群眾民族團結示範進步創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思想引領,增強了村民的“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思想,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氣。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解決民族團結“硬件”。鄉黨委、政府整合資金給予非4類對象每戶補助10噸水泥和2萬塊磚,完成那奪村73戶群眾危房改造任務,有效激發了全村群眾危房改造熱情,有效解決了全村住房安全保障問題,實現“一戶一宅”,清山綠水、紅瓦灰牆和乾淨的村落令人耳目一新、記憶猶新。村民免費提供5畝土地,建成佔地3300餘平方米的活動廣場和佔地180平方米的村活動室,實施公共廁所建設1個、太陽能路燈安裝24盞以及村內環境衛生整治、村中道路硬化等民生改善工程。

開展鄉村治理,“公約”效應強法治,高唱宜居那奪之歌。多年來,那奪村一直被評為者臘鄉“法治示範村”和“平安示範村”,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那奪村多年來堅持的以“四要四不”為主要內容的“綠色公約”,對村民行為規範形成了鮮明的導向和制約,為提升那奪村民法治意識奠定了堅實基礎。“四要”,即要孝敬贍養老人、要支持公益事業、要保護山林水源、要支持子女讀書;“四不”,即不鋪張浪費大操大辦、不欺詐偷盜違法亂紀、不亂佔亂建扔垃圾、不重男輕女迷信懶散。2018年,在那奪村黨支部的動員下,全村73戶農戶按照各家各戶出資一點的方式,籌集資金2.4萬元;2019年,鄉人民政府支持的垃圾車兩輛、垃圾桶6個,建立村莊保潔員制度,聘請建檔立卡貧困戶4人負責村中環境衛生,同時爭取部門支持,逐步完善環衛設施,既有效解決了村中環境衛生“髒、亂、差”的問題,又提高了貧困戶的經濟收入。如今,那奪的山,鬱鬱蔥蔥;那奪的水,清澈見底;那奪的人,相見如賓。一座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宜居鄉村正在地處邊遠的山旮旯裡迅猛崛起。

建設心靈家園,“文化”效應強德治,奏響鄉村繁榮之音。

那奪村至今還保留著一支由25名成年男性組成的“大刀隊”,這支具有濃郁鄉土文化氣息的隊伍傳承至今已經是第五代了,作為農閒時一種娛樂活動,那奪村“大刀隊”傳承了中華習武之人良好的武德修養,從不以武持強凌弱,相反,長年的習武培養了那奪村民謙和、善良的秉性。女性則跳起了祖輩傳承下來的具有彝族民間風情特色的舞蹈——弦子舞。淳樸的那奪村民在農忙、秋收和閒暇之餘,形成了通過舞蹈慶祝豐收、抒發情感的健康活潑的形式。2019年8月硯山縣委巡察組深入那奪村開展巡察,在巡察組的指導下,那奪村黨支部帶領群眾編織村內主幹道的竹籬笆1000餘米。在村口建設文化牆一面3個內容、在村內文化牆安裝“家風家訓”展板13塊、安裝“家風家訓和十星級文明戶”評比牌68塊,在文化廣場立10架宣傳展板展示硯山縣委巡察整改和那奪村工作亮點內容。那奪村黨支部以鮮明的“以武強身、以文化人”的特點,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全面同步小康營造豐富的文化基礎。

實施彩雲計劃,“發展”效應強文治,開創藝術脫貧之路。2016年8月,北京舞蹈協會會員、舞蹈編導張萍和任教於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系的丈夫關於教授進入那奪村開展田野調查,因被傳統彝族村寨群眾觀念落後、文化傳承斷裂、青壯年勞動力流失、留守兒童眾多的現狀深深觸動,促使二人大膽決定組織實施“彩雲計劃”,採取“走進來,用藝術喚醒鄉村活力;引出去,用藝術改變貧困命運;帶回來,用藝術引領文明新風”模式,開創藝術產業新紀元。

砚山县:党建引领“四治融合”齐力唱响“书香那夺”砚山县:党建引领“四治融合”齐力唱响“书香那夺”

硯山縣者臘鄉那奪村的彝家孩子首秀央視CCTV 3《向幸福出發》

在那奪村黨員幹部的支持下,“彩雲計劃”志願服務團隊先後組織那奪村孩子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公益演出暨美都之星—2017全國青少年才藝嘉年華”、廈門“CEFA金鳳凰—金蛙藝術”等活動和遼寧衛視《中國好家庭》、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中央電視臺《小小少年》《向幸福出發》等節目錄制,拍攝紀錄片《中國好人—紅土地上的舞者》,參加“中美朋友彝族文化交流會”,那奪村年僅14歲的留守兒童、彝族小姑娘叮噹(李忠英)作為追夢人走上了浙江衛視《中國夢想秀》的舞臺,與馮小剛導演電影《芳華》的主演苗苗聯袂出演藝術圓夢的感人勵志故事。在此基礎上,為讓孩子們能夠接受系統的舞蹈藝術教育,走出一條藝術改變命運的道路,2017年,“彩雲計劃”公益資助4名孩子到昆明市藝術學校學習;2018年,經“彩雲計劃”的積極爭取,昆明市藝術學校專門針對硯山縣少數民族學生開辦了首個“彩雲班”,54名貧困學生(那奪村17名)走出那奪到省城昆明接受系統藝術教育,2019年又增加14名貧困學生接受系統藝術教育學習。“彩雲計劃”讓那奪村播下了文化的種子,在全村形成以“從小培養、全村覆蓋”的思路傳承特色彝族文化,出了名的那奪“彩雲班”孩子們,吸引了新聞媒體人走進那奪,聚焦那奪的小彩雲發生的變化。(硯山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