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4700米 川人建全球最高輸電“天路”

海拔4700米 川人建全球最高輸電“天路”

站在海拔8027米的西藏希夏邦馬峰對面,目之所及盡是白雪覆蓋的延綿大山。在這樣的生命禁區下,迄今為止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輸電“天路”——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在火熱建設。一旦建成投運,將有效解決和改善藏區38萬人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

4月9日上午,國網四川送變電的建設者陳江林站在50多米高的巨型鐵塔下,摘下口罩呼出一團白霧。藏在安全帽下的面龐,被曬得黝黑且皸裂。與他一樣,在該工程500千伏線路包7標段上,還有200多個來自四川成都、南充、涼山等地的建設者。

在如此高海拔、嚴寒、缺氧、冰雪、凍土的複雜環境下,建設者們到底是如何開展建設的?又是怎樣應對這些挑戰呢?

挑戰建設高度

在海拔4700米吊裝巨物

希夏邦馬峰位於西藏聶拉木縣境內,海拔8027米,距珠峰120公里,是世界14座8000米級高峰之一。在它的對面,是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查務-吉隆雙回500千伏線路工程建設場地。今年2月底、3月初,國網四川電力送變電建設有限公司的建設者們按照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復工復產統一部署,包機進藏,建設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超高壓輸電線路。其中,由國網四川送變電公司承建的包7標段,平均海拔4703米,是該工程平均海拔最高的標段。

4月9日,在7R105號鐵塔組立施工現場,作業班組班長李文武介紹,當天上午的首要工作是安排好履帶吊操作員和地面作業人員,做好塔頭段的整體起吊準備。

現場10餘名建設人員,有的爬上50米高的鐵塔上,有的站在雪地中,相互協作準備將10餘噸的塔頭吊裝上去。“履帶吊啟動。地面作業人員一定要注意保證塔頭段整體平衡,方便進位安裝。”10點整,隨著李文武一聲令下。“轟隆隆——”150噸級的履帶吊發動機,在青藏高原上發出響亮的轟鳴聲,李文武始終緊盯著這個龐然大物被逐漸吊起、升空、安放……近20分鐘的努力後,建設者們終於舒了口氣,“手心裡緊張出來的汗水都要結成冰渣子了。”

11點40分,不到2個小時,7R105號鐵塔塔頭段起吊安裝順利完成,高空作業人員陸續返回地面。

缺氧凍土環境

連機器都可能“扛不住”

“在這裡,海拔高、氣壓低、氣候嚴寒,空氣中的氧含量不到成都平原40%,人工和機械降效都十分明顯。人工作業更是具有較高的安全風險。”李文武說,一般人在這裡光走個200米,都會累得氣喘吁吁,大多數建設者都是逐漸才適應的。

“這裡冷的時候有零下二三十攝氏度,這段時間也只有10攝氏度左右。”他說,在這裡常常會體驗到上午太陽暴曬,下午卻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兩極天氣。

不僅如此,他們需要建設的這段工程,還需要穿越永久性凍土區,在挖基坑的時候如果遇到凍土,就如同大鐵坑,挖起來特別費勁,而且這裡的岩石堅硬,人工開挖進展很緩慢。

為了加快建設步伐,他們引進了岩石劈裂機進行基礎施工,才得以基本解決岩石開鑿的問題,“但是工作時間一長,人和機器都很費勁降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制定了機械化流水化組塔的作業方案。三個班組流水作業,第一個班組8人,進行地面組裝;第二個班組8人,進行塔腿段起立;第三個班組,進行分段吊裝,履帶吊操作手、高空作業、地面輔助人員,再加上管理指揮共計12人。實現了鐵塔組立小班組、單元化、精細化作業,施工效率提升為常規的外拉線內懸浮抱杆平原地帶組塔的3倍,防疫防控措施也落實得更嚴密更有效。

助力脫貧攻堅

解決藏區38萬人用電難

目前該標段正結合現場實際,進一步優化組織、加大投入、加快建設,確保按期完成這項脫貧攻堅重點民生項目。截至4月9日,該標段已完成鐵塔46基,預計4月底具備放線作業條件,5月初轉序進入架線施工階段,助力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整體工程的順利建設。

據瞭解,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挑戰性的輸變電工程,阿里與藏中電網聯網工程總投資74億元,將新建多座變電站,新建輸電線路1689公里。在施工高峰期,參建單位達到上百家,全線參建人員高峰期將達到3萬多人。

工程投運後,將使仲巴、薩嘎、吉隆、聶拉木、普蘭、改則和措勤7縣用上大電網的電,有效解決和改善沿線近38萬人的安全可靠用電問題,使西藏主電網覆蓋全區74個縣,解決西藏97%人口的用電問題。

劉湘釩周忠秀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楊力實習生馬靖高傑綜合川報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