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縣積極探索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新路子

近年來,我縣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實現“藏糧於地、藏糧於技”、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舉措,結合我縣地處山區的特點,綜合考慮農業自然條件、經濟社會條件等,努力探索出一條山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服務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十二五”以來,我縣累計投入1.47億元,共建成高標準農田11.34萬畝,其中有9萬畝在糧食功能保護區中,基本做到“兩區”優先安排,全面覆蓋,有效彌補了糧食生產和特色農產品生產短板,農業抗災能力進一步增強。面對2013年“6·30”特大洪水、2018年特大雪災、2019年特大旱災,全縣農業生產損失均控制在最小範圍。

踐行新理念 打好“兩山”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縣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始終圍繞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徽水河流域是我縣農業灌溉的主動脈,保障了全縣約70%的農田灌溉,徽水河旌德段及境內13條支流是特有魚類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區。在規劃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將徽水河特有魚類國家級種質資源保護作為重中之重。從規劃設計開始,我縣對徽水河流域注重採取系列工程保障措施。建成田間灌排渠系100公里、河道疏浚清淤10公里、8個村莊完成雨汙分流管網建設、增設攔河壩魚坡及生態流量閘40餘處等,有效改善了河道內特有魚類棲息地的水生態環境。

高標準農田和農業面源汙染防控相結合,積極推廣“豬—沼—糧”循環利用、秸稈還田、化肥農藥減量化生產。全縣18家規模以上養殖企業全部完成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2%,化肥農藥減量3.3%。

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結合,著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打造‘三生融合’的美麗鄉村。我縣每年結合農業、水利、交通等行業項目實施,建設項目庫,合理安排項目實施方案,做到“廣覆蓋、不重複”。

推動現代化 打好“科技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我縣充分結合農業、水利有關科技推廣項目的實施,合理確定項目建設內容,實現基礎建設和科技手段相得益彰。

現代化設備是保障農田建設的有效武器,我縣在標準農田建設中始終注重用先進設備武裝農業,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2019年為配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縣農機服務中心在路西村農業雙創中心投入50餘萬元,新增了無人機、條播機、冷庫、冷鏈車等現代化農業機械。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以來,共為15個項目村購置了90臺(套)種子測試、土壤檢測等現代化設備。

目前,我縣以基地建設為載體,整體推進良種繁育、標準化生產、儲藏保鮮、精深加工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累計建成有機綠肥示範片、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片8.6萬畝,一體化育苗廠房3座,水肥一體化示範片2處,一體化深加工系統9條,通過示範推廣、標準化生產和農技服務站點建設等措施,助推現代農業科技化發展。

服務供給側 打好“富農牌”

我縣歷來有“徽州糧倉”的美譽,所產大米口感細膩、營養豐富。但近年來,基本農田保護壓力愈來愈大,基礎設施短板不斷呈現,土壤質量不斷下降。為此,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保農田、保基礎、保地力。

建設高標準農田與示範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結合,開展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十二五”以來,全縣耕地地力平均提高0.5個等級,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0.2個百分點,耕作層厚度平均達到22釐米以上。畜禽糞便養分和農作物秸稈養分還田率均達到60%以上,提高了10個百分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以上,肥料利用率達到40%以上,均提高7個百分點以上。主要農作物化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守住了糧食安全的戰略底線。

服務特色產業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方向之一。我縣靈芝、小黃牛、茶葉、菊花、香榧等各類農業特色產業百花齊放,鄉村休閒旅遊蓬勃發展。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堅持服務特色產業、服務農旅融合、服務經營主體、服務特色產業基地。在雲樂和興隆建立了2.5萬畝靈芝基地,在蔡家橋建立了0.05萬畝菊花基地,在白地和俞村建立了1.5萬畝香榧基地,在白地、廟首和雲樂建立了1萬畝茶葉基地,為打造優質高效農業示範基地、做大做強農業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結合現代化灌區建設項目、高效節水項目及全縣農業重點項目,我縣打造“農田園區化、園區景觀化”的一體化示範區。這些項目的建設,不僅提升了特色農業生產能力,更助力了企業的發展。截至目前,我縣共培育省級示範家庭農場19家,國家級示範社4家,國家地理標誌農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有機產品、綠色產品認證26個。

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通過建設助力農民增收。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時,始終將貧困村作為重中之重,全縣高標準農田覆蓋45村,其中貧困村8個,覆蓋率達100%,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000餘萬元,收益貧困戶1815戶、貧困人口4296人。貧困戶承包地6000餘畝,土地承包流轉從業1200餘人,人均增收13990元。

我縣是全國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三變”改革也走在安徽省前列。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過程中,充分和農村改革相結合,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惠及更多的群眾,當好改革“先鋒隊”。按照“三變”改革的要求,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建成部分中,具有經營價值的固定資產,全部轉化成了村集體股金;在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當中,發展農民土地股份合作35個,帶動農民增收341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