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全球生鮮影響幾何?零售需求飆升,供應鏈受衝擊風險依存

疫情沒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疫情所造成的影響也不會短期消散。抗疫中,備受衝擊的生鮮行業業態可能會發生改變。

2020年,Covid-19的蔓延側面推動了零售雜貨新鮮農產品需求的激增,但圍繞餐飲服務、物流、宏觀經濟和勞動力可用性的挑戰構成了持續的威脅。

疫情下全球生鮮影響幾何?零售需求飆升,供應鏈受衝擊風險依存

國外超市生鮮產品幾乎被搶完

目前疫情嚴重的國家消費者仍繼續囤積食品,其中生鮮產品需求很大。同時全球國際航空、航運緊張和國內的物流同樣受限都為生鮮貿易增大了挑戰。另一方面勞動力能否滿足供應鏈運轉和不可抗力索賠的增加可能是該行業面臨的最大威脅。


◆ ◆ ◆ ◆


生鮮零售業需求激增


◆ ◆ ◆ ◆


曾經對衛生紙、洗手液和瓶裝水等物品的搶購現在已經變成了對包括農產品在內的所有食品的搶購。隨著餐飲服務和學校關閉變得越來越普遍,家庭餐飲消費增加,零售食品需求也迅速增長。餐飲服務對生鮮農產品的需求基本已經停止,但商超等零售採購正在彌補這一需求。

疫情下全球生鮮影響幾何?零售需求飆升,供應鏈受衝擊風險依存

據IRI稱,截至3月15日的一週內,零售雜貨店的新鮮農產品總銷售額同比增長34%。新鮮水果和蔬菜的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7.3%和40.6%。


圍繞水果、蔬菜和堅果的“健康光環”也可能是一個積極因素,網上銷售和雜貨配送業務也大幅增長。這種情況可能會導致零售商永久性地加大對在線營銷渠道的投資,以滿足對一些消費者消費趨勢的轉變。


◆ ◆ ◆ ◆


出口需求、貿易和物流

美元波動是個問題


◆ ◆ ◆ ◆


雖然邊境關閉和人員旅行限制繼續擴大,但食品價值鏈的功能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不受此類限制。然而,物流複雜化已經出現,其他經濟力量也在發揮作用。有報道稱,過去三個月,集裝箱貨物運輸出現放緩,尤其是2月時正處在疫情高峰期的中國。最近的報告顯示,物流限制已經達到頂峰,。


對美國出口的潛在拖累是美元的快速走強。自3月9日以來,美元指數已經上漲了7%。隨著全球經濟衰退迫在眉睫,資金正湧向避險貨幣。這將產生比冠狀病毒更持久的影響。關稅和強勢美元是阻礙出口需求的強大力量。


◆ ◆ ◆ ◆


勞動力:最大的潛在約束


◆ ◆ ◆ ◆


無論農場、漁場、加工廠還是超市、餐飲等商店員工的安全和可用性是一個關鍵問題,以當下報道來看美國疫情最為嚴重,美國農業多年來一直普遍缺乏農業勞動力,所以這一切都是在已經充滿挑戰的背景下發生的。


為了幫助應對這一挑戰,美國農業部正與勞工部合作,允許已經在美國、簽證即將到期的2A工人留在美國,並根據需要轉移到其他農業崗位。此外,農業團體正積極與政府合作,以確保即使是需要面談的2A簽證也能得到有效處理。


全球新鮮農產品的一個關鍵問題是農場以及包裝和分銷部門員工的安全和可用性。種植者和包裝者必須處理招聘的額外成本,以及與所需的社會距離相關的措施,如額外的輪班、清潔等。


在美國,來自墨西哥的季節性勞動力存在不確定性。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非常依賴來自太平洋地區的人和揹包客來收穫和包裝新鮮農產品。


在歐洲,種植者幾乎完全依賴來自歐盟內外國家的移民工人。勞動力短缺的一個可能的解決方案是從其他行業招聘學生或人員,如旅遊業和酒店業,他們由於Covid-19危機而失業。在歐洲,種植者正試圖集體組織羅馬尼亞工人繞過邊境檢查的包機。


◆ ◆ ◆ ◆


不可抗力的索賠可能增加


◆ ◆ ◆ ◆


由於全球Covid-19爆發以及隨後世界各國政府的回應,農產品以及許多相關商品的購買者越來越有可能聲稱發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從而使他們無法履行合同。產品已經發運或交付,但沒有付款,這顯然造成了最大的風險。不可抗力索賠事件的增加最有可能發生在國際貿易中,特別是考慮到政府對全球食品服務行業的限制。


◆ ◆ ◆ ◆


全球生鮮農產品領域問題:不確定性增多


◆ ◆ ◆ ◆


Covid-19已經在全球迅速擴散。避免病毒進一步傳播的措施正在通過需求、勞動力供應、物流和總體經濟狀況影響全球生鮮農產品行業,但是潛在的影響會因公司而異。

疫情下全球生鮮影響幾何?零售需求飆升,供應鏈受衝擊風險依存


◆ ◆ ◆ ◆


長期經濟影響為生鮮行業後期帶來制約


◆ ◆ ◆ ◆


已經頒佈的減緩冠狀病毒傳播的措施,如餐館關閉和活動取消,對全球經濟產生了重大影響。荷蘭研究經濟研究預測2020年全球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0.7%,而在沒有Covid-19的情況下為2.9%。對於新鮮農產品企業來說,影響將主要通過消費者支出、勞動力可獲得性、物流和貿易的變化來傳遞。

疫情下全球生鮮影響幾何?零售需求飆升,供應鏈受衝擊風險依存

由於Covid-19的擴散,2020年預計各國GDP增長將下降。


◆ ◆ ◆ ◆


消費者的轉變


◆ ◆ ◆ ◆


在歐洲、北美和新西蘭,餐飲服務對新鮮農產品的需求實際上已經停止,需求正在迅速放緩。但新鮮農產品的總銷量預計將保持在冠狀病毒爆發前的水平,甚至有所增加,因為與家庭外餐相比,家庭內餐包含更高比例的水果和蔬菜。


2020年3月中旬,美國的新鮮農產品零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而冷凍水果和蔬菜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0%,因為在家囤積和吃東西變得越來越普遍。


此外,根據尼爾森公司的數據,網上銷售和雜貨配送業務也大幅增長。在中國當2月份病毒蔓延時,通過在線平臺叮咚、美菜、盒馬等生鮮農產品銷售額同比都有200-300%的增長,這可能會對冠狀病毒危機之外的購物行為產生影響。


◆ ◆ ◆ ◆


餐飲服務及其供應企業損失嚴重


◆ ◆ ◆ ◆


提供餐飲服務的企業受到了封鎖的嚴重影響。這其中很多企業很難更換客戶群體,因為他們有不同的要求。不同國家的餐飲銷售在新鮮農產品銷售總額中所佔的比例差異很大。據估計,歐洲約為20%,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約為25%。


並非所有承壓的餐飲銷售都轉向了食品零售。而垂直農業所受影響會更大,因為許多這樣的農場都高度接觸當地的餐飲服務客戶。迫於這些困難的市場環境,種植者正在尋找替代的銷售渠道,如運送蔬菜盒或通過免下車直接從農場銷售。


向海外銷售新鮮農產品的企業必須應對由邊境關閉、港口封鎖、航班取消和其他問題造成的挑戰,世界各國越來越多地關閉邊境,而邊境,手續會延誤運輸時間,導致額外費用。一些國家突然出現的高零售需求也導致了較高的運輸成本。


形勢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新挑戰正在影響市場。例如,在Covid-19在中國爆發後不久,就有報道稱海運集裝箱短缺,但這種情況在3月份有所改善。仍然麻煩的是航班中斷,導致了一些特定項目的問題,如高檔進口水果、海鮮等產品。據報道,自Covid-19爆發以來,海鮮產品、熱帶水果等全球貿易產品的價格波動極大。


◆ ◆ ◆ ◆


新冠給全球生鮮行業的教訓和啟示


◆ ◆ ◆ ◆


在這樣一個快速變化的形勢下,很難預見事情在中長期會如何發展。Covid-19危機對企業的影響程度將取決於產品類型、客戶、目的地國家和供應渠道。與向附近市場供應基本新鮮農產品的公司相比,依賴外國勞動力和出口市場的公司通常風險更大。企業必須通過降低可變成本、決定繼續(或停止)哪些活動、尋找新的市場機會等方式對當前形勢做出快速反應。


同時面對後期的消費挑戰,生鮮企業也應該更加註重合作、共享。


從長遠來看,高檔生鮮產品如一些水果、海鮮、以及相關海產預製產品和某些漿果,甚至在流行病警報結束後也會繼續受到影響。然而,口味、方便和健康仍將是這些產品的強勁、積極的需求驅動因素。因此,便捷、健康、安全的飲食方式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有益於整個生鮮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