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医大附属三院,那个50人的英雄战队

4月1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第三批支援武汉医疗队4名医生和46名护士“完璧归赵”——锦州,我们回来了!

回顾在武汉的53个日日夜夜,他们骄傲地说:“我们没有辜负那袭白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2月9日,医疗队抵达雷神山医院的时候,雷神山医院还在最后的建设中。医疗队负责雷神山医院感染B2病区。于是护士们开始当起搬运工,病区的医疗设备,大到呼吸机、监护仪、床,小到一张纸和一支笔、一个棉签,都是她们一点一点搬运进来的,看似柔弱的她们,此刻都变成女汉子,大力搬运工。打包、安装、调试,她们又变成多面手,特别能战斗的超人。B2病区很快建起来了。

2月18日,B2病区开始接收患者,50人打响了与病毒抢夺生命的战斗,诊疗、打针、插管、测血糖血压,照顾患者的一日三餐,饮食起居。50人分成几个小组,夜以继日,摸爬滚打。73岁的女患者大便失禁,不管谁当班,都要特别关注她,只要看到她更换姿势,护士们就得赶紧跑过去,看看是否排大便,及时给她更换擦洗,就怕给她沤着了,出现压疮。有一位老爷爷有多种疾病,几乎像个植物人,每两个小时翻一次身,每两个小时喂一次水,每次翻身都得四五个护士一齐上阵才能抬动他。病区里有几位患者需要喂饭,有名患者因为有尿毒症等多重疾病情绪低落,每顿饭护士得喂两个小时,哄着劝着才能喂进去。

50人的医疗队有50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医疗队队长龚晓男,是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三院重症科医生,肩上的担子重于泰山。每天牵挂着每一个队员,他们的生活需要、工作需要她都要管,临行前她向院领导保证过:一定把50人一个也不少地平安带回来!她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几乎都是凌晨才能休息。她要协调沟通很多事情,她要整理上交科室各种报表,为患者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安排排班,检查病例质量,查缺补漏,每天还要协助主任查房,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化验结果特别是核酸检测、CT影像等,为患者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今年48岁的张素文,是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护士长,第三批医疗队副队长。刚到雷神山医院,一连几日,张素文带着几名护士每天只休息三四个小时,有一天连续奋战18个小时的张素文体力不支,近乎休克状态了,队友立刻把她从隔离舱替换出来,张素文喝了一大瓶水,才慢慢缓过来,这时,她才想起,一天都没吃饭了。第二天,她又满血复活了!在雷神山,张素文是护士们的主心骨,大家都喊她“张妈”。她把B2病区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充满爱意。

哈欣是个回族护士,第一批支援武汉时她就口头请战,因为习俗没被批准,第三次她再次写了请战书:国家有难,我不能因为习俗不同上不了战场,我自己能解决吃饭问题。临出发前,她自己带了很多咸菜、咸鸭蛋、方便面等,因为没有油水,没有青菜,她身体发虚,总有饥饿的感觉。2月20日,领队给她联系上一家专门给回族医护人员送饭的回民饭店,她终于吃上了热乎的正餐饭菜。

谢佳宁,一个36岁的护士,她接班时护士告诉她一名男患者可能正在大便。当佳宁走进病房,掀开被子的一霎那,她惊呆了,被上、床上、身上,腿上、屁股、后背到处都是黄色的便便,那股恶臭熏得她想吐,她赶紧走到门口,深吸一口气,然后回来用温水给患者一点一点擦洗身子,换上纸尿裤,换上新的衬衣衬裤,换上新的床单被罩,等佳宁忙完出来的时候,已经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佳宁说,她是护士,这是职责,不可推卸。

张醒,1996年出生,呼吸科护士,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这次支援武汉,她细心照顾别人,被厚厚的防护服捂着引起缺氧呼吸困难,N95口罩勒得面部起皮磨破,护目镜水雾蒙蒙看不清楚,那些艰难小张醒都一一经历了,她没有退缩,而且信心满满。病房里,她耐心地教老大爷使用智能手机,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她说在雷神山一个多月,她最大的收获是她长大了。

附属三院这支战队,50人个个都是英雄,他们的故事,我们无法一一写在这里,但雷神山医院记住了他们,武汉人民记住了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