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人口、低保人員、失業人員,國務院將加大對三類人員救助

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群眾將得到更大力度的救助。

4月2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從三大方面部署加大對貧困人口、低保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幫扶保障力度。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應對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前所未有挑戰,必須採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

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會議強調要完善社會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群眾基本生活。

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從三方面著手加大民生保障和兜底力度:

一要加強農村貧困人口幫扶。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優先安排貧困勞動力務工,擴大以工代賑投資建設領域和實施範圍、將勞務報酬比例由10%提高至15%,拓展扶貧車間、公益崗位等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將扶貧小額信貸還款期限延長至今年底。對受疫情影響可能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人員加強摸底排查,做好幫扶。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邊緣人口,可納入扶貧小額貸款貼息、技能培訓等扶貧政策給予支持。積極採取措施促進貧困地區特色產品擴大銷售,增加農民收入。

二要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困難家庭做到應保盡保,及時將未參加失業保險且收入低於低保標準的農民工等失業人員,納入低保、救助等範圍。對受疫情影響遭遇暫時困難的人員做好臨時救助。

三要在落實落細今年已出臺的延長大齡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限、階段性實施失業補助金、提高價格臨時補貼標準等失業人員幫扶措施基礎上,進一步將失業保險保障範圍擴大至城鄉所有參保失業人員。其中,將去年1月以來參保不足1年的失業農民工階段性納入保障範圍。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對記者表示,疫情衝擊之下,如何避免企業大量倒閉、就業大量流失是頭等大事,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應在此處發力。他特別提醒,農民工家庭的工資性收入大大減少可能會導致農村貧困戶的增加,政府要保證其基本生活,同時也要組織他們通過培訓增強勞動技能。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劉守英也認為此次疫情受打擊最大的是農民工群體,他提醒不要把此次疫情衝擊視為一般性外生衝擊簡單採用經濟刺激政策,而要將救助體系落實到弱勢群體上。

有專家提出向困難群體一次性發放大額現金補助的建議。如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建議應精準給中低收入群體發放現金補助。據他的最新研究,疫情之下,約有四分之一居民的工作穩定性下降,其中,中低收入家庭受疫情影響較大。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也對記者表示,他呼籲為受疫情衝擊嚴重的低收入人群每人發至少1000元現金補助,以激活消費,促進企業訂單和整體經濟循環恢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