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三:把握孩子发展的五个关键期

我国目前的学历教育分为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四个阶段,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这两个阶段衔接紧密,学生小学阶段成绩不太好,初中有机会逆袭,如果初中阶段成绩依然没有起色,高中基本没有翻身的机会。

整个初中的发展趋势为:七年级席上地上,学生成绩差不多;八年级两极分化,差距开始拉开;九年级天上地下,差距明显,分化严重。所以,家长普遍关注“八年级现象”,实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五个关键期。

第一个时期:三到六岁,意志力的养成期。

“三岁看小,七岁到老”,这个阶段是孩子意志力的养成期。所谓意志力是指一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属于非智力因素,但其作用比智力因素更重要。

意志力薄弱的孩子,能熬过七年级、八年级,但熬不过九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元旦前后学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语文英语课文长,历史道法难度大,记忆困难;数学学习二次函数,物理学习欧姆定律及电功率,化学学习酸碱盐……几乎每科都达到初中难度峰值,自理能力差、娇气的孩子,不愿意吃苦,不能深入钻研,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具体阐述见本系列四《孩子成长意志力起决定作用》一文)

第二个时期:小学三年级到四年级,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期。

三年级之前,学生做计算题时掰着手指头、拿着小棒棒,属于形象思维范畴,很直观;三年级之后,手指头不够用了,小棒棒也拿走了,只能心算或笔算,属于抽象思维范畴,难度增大。

在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期中,孩子的反应变慢,成绩下滑,这本是自然现象,是孩子积蓄力量,调整学习方法,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的绝佳时期,说白了就是在“蝶变”,是从丑陋的毛毛虫蜕变为美丽的蝴蝶所必须经过的历程,需要人们慢慢等待。但家长不能容忍孩子成绩下滑,排名下降,这多没有面子?为了提成绩,家长开始“越俎代庖”教孩子,部分小餐桌也开启“讲课”的附加值服务,孩子成绩看似暂时不错,实则埋下“依赖性强,遇到难题不愿意思考”“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的祸根。

(具体阐述见本系列七《抽象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一文)

第三个时期:七年级,初中学习习惯养成期及科学学习方法掌握期。

开头提到,家长普遍关注“八年级现象”,认为八年级最关键。实则,八年级是表象,是分化的结果,是七年级学习方法不科学或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后遗症,根子还在七年级。

八年级成绩下滑的学生有三类:

第一类:学生比较聪明,小学成绩不错,但没能完成向初中学习方法的过渡,依然沿用小学学习方法。

这些学生的特点是:学习能力较强,小学成绩不错,到了初中,没有时间观念,该背的内容不背,作业不想做,依靠小“聪明”也能获得一定的名次。特别是数学,说高不高,说低不低。

为什么不学还能获取一定名次? 因为聪明,上课听,就能会个六七成,还有点小学老本可吃。

为什么七年级下学期特别是八年级上学期,这类学生会掉队?以北京师范大学版的数学为例,七年级上册内容(有理数、图形基础),小学数学都学过,只不过内容加深,不要费多大力气,就能学会。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记计算公式等),八年级上学期全册内容(勾股定理、实数、一次函数),小学都没有接触过,而这些学生还是沿用原来“水过地皮湿”的学习方法,不深入钻研,肯定学不会。七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检测,有些学生会比第一学期期末直降40分。

第二类:平时学习方法不科学,效率低,只是依靠勤奋,七年级排名还暂时保持在中上等的学生。

这类学生不在少数。七年级及八年级上学期成绩还可以,到了八年级下学期,成绩突然下降,再也没有提上来。甚至有些家长也说,自己上学期间就是这样,不知什么原因,八年级突然就学不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类学生态度端正,热爱学习,连玩的空都没有,天天很忙,老师布置的作业加班加点也要完成,不可谓不勤。但问题就出在这儿,因为方法不科学,学习效率低,学习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但因为勤奋,所以成绩暂时还说得过去。

注意: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

注意: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

注意:最关键的是学习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

七年级,各科内容比较简单,对能力要求不高,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成绩不会受多大影响;但到了八年级,难度增大,知识体系变得复杂,因为这部分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所以,即使勤奋,也不能适应更为复杂的知识体系,慢慢就掉队了。这部分学生成为八年级学习成绩下滑的主流。

可见,低效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它掩盖了能力不足的事实真相!

可见,低效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它掩盖了能力不足的事实真相!

可见,低效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它掩盖了能力不足的事实真相!

第三类:学生不动脑,一不会就请家教或让家长讲,或者直接看答案或者利用软件搜答案。

有人说,上大学没有用,因为大学学习的知识到工作单位用不上。其实,上大学更重要的是体验,是思维方式的改变,视野更宽,格局更大,思维能力更强,效率更高。学生为什么要考名牌大学?萧伯纳说过:“一群人每人一个苹果依次交换苹果,结果每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如果每人有一条信息依次相互交换,就会有N条信息。”越是名牌大学,学生思维越活跃,能力提高也就越快,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这就是大企业更喜欢名牌大学学生的原因,不服气还真不行。

2014年,山东理科状元李腾飞,接受《齐鲁晚报》采访时说:“有时,我一道题解了一个星期,最后实在解不出来,才看的答案。虽然题没有解出来,但在解

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重点高中之三:把握孩子发展的五个关键期

透视教育现象,回归教育本质:五线县级市,初中三年家教投入20万,升不上省重点高中系列

题过程中却收获了许多。”

学生学习不能不重视结果,但最重要的是过程,观察、思维、归纳等能力也都是在学习过程中训练出来的。所以,老师反对一看题目不会做,就问别人、看答案或网上搜题的错误做法。如果背答案可行的话,直接印上答案,背背记记不就行吗?

家长之所以更关注八年级现象,因为八年级是个分水岭:八年级之前,只要补课基本有效果;八年级之后,如果学生学习能力没有实质性提高,再补也没有多大作用。

有些东西,失去便是永恒!孩子一旦失去能力提高的机会,一辈子无法弥补。正如现代类人猿永远不会再进化成人,因为没有了当初的条件。

第四个时期:高中一年级,培养分类归纳提取主要信息,提高学习效率期。

小学没有完不成的作业,初中少玩会努力一把也能完成作业,高中天天不睡觉也写不完作业,所以不必每道题都做,要学会把问题分类,力求学会一道,会做一类。其实,九年级年后总复习时,就可以训练这种能力。

我邻居孩子做事仔细认真,成绩一直很好。中考前,他把自己做得中考物理真题拿给我看,试卷上除了答案外,一些知识要点不论是难题还是简单题,都写得密密麻麻。本以为我会表扬他,结果受到我“严厉”地批评!对于他这样优秀的孩子,如果感觉某类型题学会了,步骤方法也掌握了,就没有必要每道题都做,而是挑几个典型题去做,更没有必要把相对简单的知识点一一罗列,有时间就去钻研新题型或还没有掌握的题型。按照我的提示,我邻居孩子调整了复习方法,以极高分数升入省级重点中学,而且学会了分类归纳。高中阶段,当不少同学出现手忙脚乱的不适应症状时,我邻居孩子的作业都能及早完成,而且还有时间阅读课外书,感觉学习很轻松。

第五个时期:大学一年级,从“圈养”式教育到“放养”式成人化教育转变期。

家中有个高中生,家长过得日子那叫一个“惨”,侍候孩子吃好喝好辛苦点没啥,平时孩子在家,家长吓得连大气不敢出,深怕影响到孩子学习及情绪。一到学校公布学生成绩及排名,家长比学生都紧张。很多家长都盼望着孩子尽快上大学,这样就可以解脱了。把孩子送进大学,真得就不用管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圈养”式教育,周周清、月考等能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半天没到校,学校老师打电话来了。大学是“放养”式成人化教育,老师只负责讲课、学业考查,上不上课,听不听讲,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孩子初中高中很辛苦,上了大学就会滋生补偿心理,累死累活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放松了。紧不怕,就怕松,可能因此荒废了学业,有些大学生直到补考不及格,面临退学,家长才知道,但为时已晚。前几年,一个女生,从985升学率只有1.5%的高考大省“浴血奋战”,升入一所985大学,不能说不勤奋!然而进校后,因为贪玩荒废学业,由于挂科较多,该女生被学校开除,自觉前途无望,也无法面对家长,于是悲剧发生,令人唏嘘不已。我同事的孩子,在一所一本大学上学,两个班入学时50人,4个学生未拿到毕业证,其中一人天天不见面,大一就被学校开除。目前,国内名牌大学劝退学生的信息不断在网上披露,教育部也表态重拳整治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懒惰”行为,种种迹象表明,国内大学正和国际大学接轨,而要求又严于国外高校,国外毕竟是“宽进严出”,而国内则是“严进严出”。

所以,学生上大一时,家长应该和导员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学业问题。大一过渡好,大二基本不要多操心,孩子玩也玩腻了,还要正视考研问题,考虑就业问题,新的一轮学习又开始了!

你的孩子正处于什么时期?请把握住孩子发展的五个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要不要考虑要个二胎?一切皆有可能,完全可以从头再来!

透视教育现象,回归教育本质,本系列大约二十个专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