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維譯本敘事結構的語篇分析及其翻譯研究

《穆斯林的葬禮》維譯本敘事結構的語篇分析及其翻譯研究

王丹

喀什大學


《穆斯林的葬禮》維譯本敘事結構的語篇分析及其翻譯研究


《穆斯林的葬禮》(以下簡稱《葬禮》)自發表以來好評如潮,之後各種譯本隨之出現,近年來,研究者從各個角度分析和摹寫《葬禮》的千姿百態,研究成果很豐富,但主要是集中在文學角度,從語言學特別是語篇分析角度進行研究的文章較少。因此,本文試圖從語篇分析的角度出發,運用拉波夫的敘事分析模式對維譯本《葬禮》的敘事結構進行語篇分析,探討拉波夫分析模式是否對譯文具有指導意義,對比原文和譯文是否具有相同的敘事結構,譯文與原文相比有哪些特點和優勢。本論文分為三個部分,緒論部分簡要介紹敘事結構和小說《葬禮》的敘事結構研究概況,說明本文的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紹了敘事結構的內涵,並且分別對拉波夫敘事分析模式的六個部分進行描述,為整篇論文提供理論支持。第二章是論文的主體部分,運用分析模式對維譯本小說《葬禮》的敘事結構進行描述、分析、歸納和總結。研究發現譯文篇名統領整個語篇的悲劇氛圍,點題明顯,章名點題效果不明顯;語篇指向和章節指向明確了兩條時空交錯的線索,使譯文讀者體驗到間隔的閱讀感受;進展部分是敘事結構的核心部分,譯者以兩條線索中主人公的成長經歷為鏈條,以“月”、“玉”為意象串聯起故事情節,在雙線交織中達到悲劇的高潮;通過對事件的設疑、消疑,可以使讀者快速梳理出譯文的情節脈絡,對人物性格變化的評議,是推動故事情節的因素;結果和回應部分與開篇序曲形成首尾照應,使譯文結構完整。結語部分,對整個論文的論述進行了概括總結,認為譯文再現了原文的敘事結構,符合拉波夫敘事分析模式的六個要素,譯文讀者可以獲得與原文讀者相同的閱讀感受,驗證了拉波夫分析模式對譯文研究具有適用性。

關鍵詞:穆斯林的葬禮; 語篇分析; 敘事結構; 翻譯;

導師:李少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