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村里的“当家人”——记甘泉县美水街道办姚店村第一书记刘蓉蓉

做好村里的“当家人”——记甘泉县美水街道办姚店村第一书记刘蓉蓉

“小刘书记人年轻、有担当、肯吃苦,给村上办了好多事,真是我们村的‘当家人’。”这是姚店村村民对驻村第一书记刘蓉蓉的印象。

2014年,刘蓉蓉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乡镇工作,从此扎根基层,服务群众。2017年7月她主动请缨,经过组织考察担任甘泉县美水街道办姚店村第一书记,凭着一股韧劲儿和满腔的热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干部的情怀和担当,为村上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称赞。2017年、2018年她先后被美水街道办评为“优秀工作者”。

弱女子敢于挑重担

谁说女子不如男,“弱女子”也有大能量。第一书记既要承担精准扶贫、组织建设、产业发展、服务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等工作任务,又要当好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管理好整个团队,虽然有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初任第一书记,对刘蓉蓉而言,更多的是挑战和责任。

干好第一书记首先就要驻村,面对“五天四夜”的驻村要求,作为一名女同志,白天照顾不到家庭,晚上还要住在陌生的环境里,所要面对的压力前所未有。刘蓉蓉说:“既然自己选择当第一书记,就一定要坚持下来,决不能让人笑话,给组织丢脸。”她坚持吃住在村,走访调研、入户宣讲、上门服务、落实政策各项工作都耐心细致地完成。除此之外还要面临检查考评,虽然工作辛苦、压力大,但她依然信心满满,韧性十足。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完全不是当初的“弱女子”,用她自己的话说:“我年轻、有文化,现在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就要敢于直面困难,迎接挑战,一定让自己的青春无悔。”

热心肠赢得好口碑

刘蓉蓉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姚店村属典型的城郊村,人多、情况复杂。为全面掌握村情,从驻村第一天起,她就登门入户走访,与村民拉家常,摸透实情、吃清问题。在详细了解了村上方方面面的情况后,她理清工作思路、谋划发展方向,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这个重心,紧扣村民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一件一件解决。一段时间下来,她对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谁家的子女在外打工老人无人照顾,谁家的壮劳力找不到工作,谁家的地里种什么菜,她都如数家珍、清清楚楚。她的“热心肠”很快取得了村民的信任、理解和支持,村民们打趣说:“谁家需要帮助,找咱们小刘书记比找自己的娃娃还放心。”

刘蓉蓉积极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疾苦,为他们解决困难。贫困户马小玲栽种的西红柿出现了病变,得知这一情况后,她迅速联系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受疫情的影响,蔬菜不好销售,她主动上门询问蔬菜的销售情况,然后联系各个超市、商店,帮助农户减少损失。这些都难不倒基层经历十分丰富的刘蓉蓉。

“我本来就是农村的,而且一直都在基层工作,对农村比较熟悉,也乐在其中。”在刘蓉蓉眼里,这些基层经历比金钱和名利重要得多。每次为老百姓办成一些实事,都能让她高兴好几天。

实打实办好为民事

“党建是引领一切工作的核心,要凝聚人心,要让群众看到希望,就必须建强组织堡垒。”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蓉蓉主动站到了防疫一线,动员全村的党员轮流值守共同抗疫,让群众看到了一个团结的党支部。

“千难万难,心系群众就不难,来了就要做点事。”这是刘蓉蓉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面对姚店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她积极参与村“两委”会议,共同探讨村上发展。通过努力争取和不断协调,为姚店村引进建设大型采摘园,种植经济林果大樱桃1500株,用以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帮助姚店村成立了农业农民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2户,切实让每一位贫困户都能享受到产业发展政策带来的收益。2019年姚店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3154元。同时,在刘蓉蓉的争取协调下,村上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村貌更加优美,一件件惠民好事得到了落实,笑容挂在了群众的脸上。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现在姚店村流行一句话:“有事就找小刘书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