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家窮醜女長大變美,心裡特陰暗敏感,容易記恨別人,如何相處


醜與美都是別人的評價,醜與窮都是人成長經歷過程中的兩個暗點,在自身存在的比較中,他人的負面言語難免或多或少構成了自我心結,所以有陰影。正因為是心結,鎖定了個人的某一方面的在乎點,所以才有了個人的敏感反應。正如麻子怕人談麻雀蛋…

小時家窮醜女長大變美,心裡特陰暗敏感,容易記恨別人,如何相處


一、這是社會心理學中解讀自我心態裡,有關心態度量和情結的話題。常言道“女大十八變”,主要是指在成長過程有了大的顏值變化,變化決定了與過去不一樣,不是變醜就是變美。變醜變美的參照標準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而是以他人的共識為標準的。

這是因為美與醜只是一個相對性的概念,相比自己的過去變得好看了那是對“我前”與“現在我”的比較。但相對現在大家心中的“明星範”又是否有形象上的落差呢?只當別人對自己的形象都有了一個好的或美的肯定,那才能讓自己去肯定。這也是自我感覺與大眾同步。自己認為自己很美而別人並不這麼認為,那只是一種自我肯定,或者說是一種自信。

本人並不認同人的氣質形象是“三分​顏值七分靠打扮”,這句話的邏輯無凝凸顯了“人的形象氣質在裝扮”,誇大了“形式”表現的作用,放大了面子工程的“亮點”,把“包裝好”說得響噹噹,助長了形象工程的定位。本標題的家窮人醜是沒有因果聯繫的,但有“包裝”概念的人才會引發聯想,把醜與窮對接思考…

過去的醜是過去的印象,與周圍社會的“現代時”無關,那只是一個人的顏值變化史,關鍵是活在當下要面對現實。即便是自己的顏值變得很完美,能取悅自己身邊周圍的異性,甚至帶來眾多的追求者,是美的顏值帶來的熱效應,讓自己激情滿懷,春心洋溢…同樣,這也是個人感覺活躍的表現,是個人心態感覺上的事。

那麼,人為何會在當下變得完美的時刻,出現敏感反應呢?這就是個人情結問題。人小時候只因為長得醜,特別是少年期自尊心的剛剛蒙發拓展,自身存在表現終始伴隨著他人看顏值,他人的負面評價(對接著顏值的差評)聽多了,造就了心理不自信的陰霾,存在感與他人的差評對接,抑制了人幼小時長時間內“被尊重的需求”,於是形成了敏感感覺在意點。這種在意點又隨時伴隨著自己的情緒不釋放的壓抑,如同一道枷鎖,隨時又在攔截自我的情感釋放,同時又有抑制自身行為的主動(支配),這種被鎖定了情緒釋放的感覺點就是“心結”。心結就是引發心理坎的在意感覺點,在心結的基礎上嫁接了情緒潮就是情結。正是該女有了自我感覺上的顏值情結,才會有了過敏反應。

有情結的人,只對與自己​情結相關的事才過敏,對其外的並不過敏,這也是情結心理通常情況下的自然反應。正如矮子怕人論高矮,麻子怕人說臉不光滑。

小時家窮醜女長大變美,心裡特陰暗敏感,容易記恨別人,如何相處


二、還有一種情況會讓人過敏,這就是心態度量​(即很多地方俗話所稱的肚量)過小。因為度量的話題又是論人性“自我”中的一個大話題,這裡只能提示概括一下。人的自我心態多元拓展程度不同,總量成分大小層次和深度也不同,決定了不同人心態成分總量不同,即心態量的不同。這個心態量就是一個人的度量。俗話說的肚量,就是指一個人的胸懷體量很大,能裝得下事,才榮辱不倞,遇險不畏,遇奇不興…解讀自我多元系統邏輯中,發現肚量與心態量是同步的,由此可以認定度量即肚量。正因為人的度量有大小,度量大的人遇事不是事,度量小的人遇事都是事。正因為心無度量,遇事都是事,才有多事敏感,也就有了遇事敏感的話題。

這裡可以看到比如,一個幼童受到一點委屈,就會情不自禁的流淚,甚至大哭;一個成年人受點委屈,只不過是內心難受的一片刻,不至於會有表情反應。如果是大的挫折迴轉,讓內心有了大的心靈撞擊,才會有突破難受極限,出現流淚反應。這就說明大人比小孩度量大,才有遇小委屈而不驚。“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中國民間俗語,很形象的概括了“人有肚量能裝事”,才有遇事榮辱不驚,甚至是遇事“那都不事”!

回頭再看看遇事敏感的人,如果與情結無關,那就是一個沒有肚量的“小心眼”,只當人處於“小肚雞腸”之時,才遇事都是事,才什麼事都敏感…

小時家窮醜女長大變美,心裡特陰暗敏感,容易記恨別人,如何相處


三、人無完人,決定了打交道的對方或多或少都有個人缺陷點。人際​關係除了血緣,就是業務關係、氛圍同處關係、相同話語關係…再就是個人的利益關係而搭建的交往。這些所交往的人中,都有個人情結,凡人者有所“好”,同樣,凡人都各有情結,這就決定了我們與人交往時,並不適合展示自己的“隨便”,正因為對方有心結和情結,也就有了在乎點在意點,同時也有了忌諱點和諱避點,“隨便”的信口開河,隨時會觸碰對方的在意點或忌諱點,這就有了“說者無心,情結者自會留心”,這也有了“說者無心,得罪了人,過後還不知道怎麼回事”。

與小心眼打交道並不可怕,她有一個小的內心世界,我有一個相對大的內心世界,彼此交織畢竟有共同交集的話題,只要不去觸碰她的忌諱點話題,什麼事都可以暢談交流,雖然她事事敏感,這也不一定都是壞事。當你行走在有河流的橋上時,一個女人總在你身邊提示“不要靠邊走、小心…”,這不是給我一路行添加了一個預警信號嗎!既然“我”相比她大度,那又何必把她的敏感嘮叨當作一件令人心煩的事呢?只當自己無心胸時,才容不得對方是小心眼!

雖然小心眼人容易記恨,那是因為你曾經的舉動觸碰了她的忌諱點,關鍵在於切入了她的情結點,並讓她有了負面情緒釋放,被傷害的陣痛被凝固鎖定,才有了放不下的心結長痛…

反過來看,一個在荒野途中飢餓得快要死的人,突然遇到一個路人拿個蘋果施救,於是有了恩情難忘,以後的生活中面對此人有了情結,這種不忘恩心能說是不是好事嗎?這裡的記恩與記恨是一回事的兩個版本,都是遇事放在心上凝聚成情結,才有長久不能釋懷…

既然對方容易記恨,說明對她的內心並沒有一個廣闊的世界,沒有多少情結以外的事來填充內心,而只住足於小圈子,只能留住過往回憶,才把曾經的“受傷害”放大,疑固成內心主體情結。與她打交道,只能是投其所好,盡力製造一點新的浪漫和驚喜,最好是觸碰她有大的內心反應,這樣才能營創她的新“情結”,以便置換內心過去負面情結。或者是尋找與過往的反相情結到現實中來,去平衡過往心結(以喜置換暗)。當然,平常人理解不了情結支配這一系統邏輯的,說用情結置換,或者是營造多情結平衡,那隻能是相對有心理素質而言的後話了。

與容易記恨的人(或小心眼人)打交道並不可怕,不懂得注意和發現她的情結點,這點要緊,去發現她的忌諱點應該是可行的,交道在於溝通理解,善於觀察發現才是關鍵。同時更讓自己有顆善待他人之心,這樣才能釋放“我”自己一顆包容的心,為其理解,才會為其去變通。除非自己也是一個小心眼,才會去放大對方在眼前的“障礙”,而處處不想撓過對方。傳統古話說得好:得撓人處且撓人。不就是勸人們從內心去釋放換位思考和包容之心嗎!社會正能量凸顯於人有愛心,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之心,如果放棄了去觀察,去發現,去理解,怎麼能去展示我們一顆善待他(她)人的包容和接納之心呢?!

思鄉人寫於鄂天蔣湖2019/6/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