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前往泰山祭祀,繞道曲阜為孔子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古人認為泰山是福澤聖地,帝王應該到泰山祭祀,所以泰山是歷代帝王封禪祭祀的聖地。秦始皇、漢武帝等雄才大略的帝王都曾到過泰山。

公元725年,唐代最著名的皇帝之一唐玄宗也來到泰山祭祀。這時唐玄宗即位不久,還是壯志凌雲的開元皇帝,而不是後期風花雪月的天寶皇帝。此時的玄宗還是勵精圖治的,在泰山祭祀之後,他又前往曲阜,祭萬世師表孔老夫子。那麼在這位帝王心中,孔子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從他的詩歌中就可以看出端倪。

唐玄宗前往泰山祭祀,繞道曲阜為孔子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唐玄宗祭祀孔子有感而發做出的詩名為《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這首詩也入選了《唐詩三百首》,全詩如下:

經鄒魯祭孔子而嘆之


唐代:李隆基


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

今看兩楹奠,當與夢時同。


孔子一生奔波勞碌,心中的理想抱負難以實現,生前悲痛彷徨,身後受到後人的頂禮祭奠。此種境況實在令人感慨萬千。


唐玄宗前往泰山祭祀,繞道曲阜為孔子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首聯“夫子何為者?棲棲一代中”引用了典故。

《論語·憲問》:“微生畝問孔子曰:‘丘何為是棲棲者歟?無乃為佞乎?’孔子曰:‘非敢為佞,疾固也。’”棲棲是忙碌不安的樣子,形容孔子四方奔走,無處安身。孔子自稱忙忙碌碌,並非逞口舌之長,只是痛恨世人頑固不化,才著書立說,教化世人。

作者化用此典故,抒發了自己的無限感慨,像孔子這樣的大聖人,雖終其一生於諸侯之間,勞碌不停,但最終也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作者的同情之心,一覽無餘。另一方面,孔子一生奔波勞苦,為的卻是天下的蒼生,雖屢遭誤解,仍孜孜以求,這又是無比可敬的。


唐玄宗前往泰山祭祀,繞道曲阜為孔子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頷聯“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承接上句,依舊是引用典故。

相傳漢魯共王劉餘曾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及升堂,聞金石絲竹之音,乃不敢壞。帝王諸侯想要擴建宮殿,也不敢妄動孔子的故居,表明孔子的功績即便貴為王侯也望塵莫及。

詩人借用此典故以孔子的舊邑故居因為其主人的威望,得以保存至今日,意在側面說明孔子受後世萬民的敬仰,故居尚且如此,何況孔子本人。含蓄、婉轉地表達了自己對孔子的敬重之情。


唐玄宗前往泰山祭祀,繞道曲阜為孔子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頸聯“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依然使用典故。

《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鳳到象徵聖人出而受瑞,今鳳凰既不至,故孔子遂有身不能親見聖之嘆。

麟,瑞獸,象徵太平盛世。相傳孔子見人捕獲了麟,曾大為悲痛地說:麟出而死,我的願望無法實現了。

孔子生逢春秋亂世,刀兵四起。諸侯們只關心自己的領土、霸權、兵力,沒有肯行仁義的聖王,因此孔子自嘆儒學之道沒有用武之地,而自己這些致力於推行德政的人也如那隻被愚人獵捕的麒麟一般,早晚要被這個窮兵黜武的時代所絞殺。


唐玄宗前往泰山祭祀,繞道曲阜為孔子寫下一首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尾聯既是孔子“昨日”的夢想,也是“今日”的現實,孔子不求生前得到大家的認同,只希望在自己死後,儒學能夠得到弘揚,王道能夠被人主推行,而今夢想成真,也算是對孔子輾轉一生的彌補吧。詩人舉目仰望,孔子的塑像正端坐在殿堂前的兩楹之間,受人祭拜。

這首詩追述了孔子一生鬱郁不得志的悲慘遭遇,反映了孔子令人悲嘆的命運。為實現“鬱郁乎文哉”的理想社會,孔子一生碌碌奔波,結果卻無處安身,甚至被困陳蔡,險些喪命。但孔子始終沒有背叛自己的道德信仰。縱使明知鳳圖難出,王道難行,明知自己必將如麒麟般慘遭捕殺,也要堅守道德的崇高,只為將來自己的仁義思想能夠大行於天下,為蒼生謀福,也就在所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