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山杏黃、僖山水藍、魚山石奇。芒碭山大小山丘20餘座,主峰仙女峰居中,保安山南峙,僖山東聳,夫子山西立,磨山、王山、魚山等在北部逶迤棋佈。每座山峰都是一片美麗的地方、都有一段古老的故事,有時間都要騎車去看看、去聽聽。
騎友牛牛不是本地人,看了芒山,還想去永城遛遛,於是大家騎車直奔永城縣城。永城有新城和老城兩個地方。新城有日月湖,老城有寶塔。湖是新造的,塔是古老的,於是大家提議先看塔。
塔名崇法寺,位於永城市老城東北角烈士陵園內。據清光緒《永城縣誌》記載:“崇法寺創建在唐以前,宋朝紹聖間建塔刻文可知,塔成於紹聖五年(1098年),高數丈”。因建於崇法寺內,故名崇法寺塔。
崇法寺塔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塔高34.6米。塔身九層,由地宮、基座、塔身和塔剎四部分組成。塔體自下而上,每層逐漸收斂,每層的高度也依次遞減,整體輪廓呈優美的角錐型。
崇法寺塔是永城的地標性建築,挺立在一望無際的豫東平原,與東北方向的芒碭群山相望。據說常有云霧圍繞在崇法寺塔周圍,“寶塔盤雲”就成為古永城八景之一,崇法寺塔也因此聞名於世,成為“永遠之城”繁榮的象徵。宋代翰林宋玉留下了《過永城》的詩篇:“行盡江南數十程,故園風物倍關情;棗花零亂槐陰合,一路清香過永城。”明代詩人練彥吉曾用瑰麗的詩篇讚美崇法寺塔:“渺渺山光檻外凝,浮圖勝友喜同登。欲探大野無窮色,須躋丹梯最上層。黯淡煙雲芒碭澤,高低禾黍太丘城。白頭宜老曇摩室,流浪迷途愧未能。”由於金人入侵,崇法寺遭到了嚴重破壞,再加上南宋的連年戰亂,崇法寺最終毀於戰火,只留寶塔獨存。
崇法寺塔此後歷經九百餘年,風雨剝蝕,明清幾經修復,清末遭雷擊留有裂縫。1938年,崇法寺塔遭日軍炮擊,殘存8層。據永城縣誌1991年5月第1版記載,1938年5月12日,日本華中派遣軍第十三師團某部,由蚌埠經蒙城進犯永城。8時許,國民黨軍于學忠部第九師某團百餘人,在南店子村南伏擊日軍,經激戰,全部壯烈犧牲。繼之,日軍炮轟崇法寺塔和三臺閣(閣倒塌),又以8輛坦克進攻南門,丁國棟率縣保安第一分隊阻擊,擊毀敵坦克一輛。敵轉向東門,郝洪年等開城門將侵略軍迎入城內。防守西門的張保忠率縣保安第二分隊奮起抗擊,全部殉國,城陷。日軍侵佔縣城後,三五成群,大街小巷,挨戶搜查,姦淫婦女,殺害群眾。一次搜捕居民30餘人,驅趕到南店子村北,用機槍全部射死。炮轟三臺閣時,東關引起大火,房屋大部被焚。8月19日日軍突襲僖山村,殺死村民178人。8月20日日軍到西十八里村屠殺村民184人。9月15日,日軍包圍太丘集,群眾死寨壕的計170餘人。10月20日裴橋集3里長街被焚成火海,600餘間房屋化為灰燼。據不完全統計,日軍侵永期間,殺死民眾2000餘人,焚燒房屋4萬餘間。面對兇惡的侵略者,英勇的永城人民奮起反擊。特別是1939年1月,彭雪楓將軍率新四軍遊擊支隊到達豫皖蘇交界處的永城縣境,創建了以永城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在此點燃了抗日烽火。
永城是革命老區,為了弘揚革命精神,教育青少年一代,1955年河南省民政廳撥款10萬元,於崇法寺塔周圍徵購土地150畝興建永城市烈士陵園。1959年搬遷散葬於縣境內的96具烈士遺骸入園安葬。烈士陵園面南,入園們,甬道直穿南北,前紀念碑、紀念堂、崇法寺塔、後紀念碑、革命烈士公墓由南至北一線排列。園中央古塔高聳,塔後東西方對稱排列烈士紀念館和史料陳列館。公墓前,東西方各開掘一青石護坡長方形水池。園內冬青夾道,遍植青松翠柏。
前紀念碑立於1959年,碑高4米、寬1米,正面鐫刻著原河南省委第一書記吳芝圃的題詞:“為人民革命事業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永垂不朽!”後紀念碑建於1979年,為簡易碑樓式建築,通高8米,正面鐫刻著“革命烈士紀念碑”。
烈士紀念館和史料陳列館建成於1976年7月,建築面積皆為240平方米。紀念館陳列有彭雪楓、蔣一峰、盛稅堂、魯雨亭、楊斐、唐庸之、周尚文、祝捷(女)、王光明、梁文彬、張繼龍、羅西彬、王福善等13位著名烈士的遺像,另有烈士革命業績照片、插圖及革命文物的120多件。史料陳列館曾布展中共永城縣黨史資料,敬展永城2150名革命烈士英名錄。
烈士公墓安葬自抗日戰爭以來為解放永城而犧牲的革命烈士及在建設時期犧牲的永城籍烈士186名。公墓分上下兩層,上層安放著150名革命烈士遺骨,下層安放著36名烈士骨灰。
現前、後紀念碑皆不見蹤影。烈士紀念館史料陳列館前“永城市佛教協會”牌子赫然樹立,不知那些珍貴的史料放哪兒了。倒是烈士紀念館前的祝捷烈士就義處顯得格外醒目。
祝捷,1925年1月13日出生於固始縣城關鎮一個破落地主家庭。兄妹6人中,她是最小的一個。她2歲喪父,3歲喪母,由哥嫂撫養。7歲開始識字,曾就讀於固始縣新華高等女子學校。盧溝橋事變後,在進步老師的教育下,祝捷和許多愛國青年一起,投入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先後參加了固始抗敵青年協會、固始抗敵動委會。14歲那年參加了安徽省動委會第二十一工作團,並隨團南下湖北浠水和皖東開展抗日活動。1940年2月,祝捷和一些進步青年一起,在新四軍江北游擊隊護送下,越過敵偽封鎖線,來到淮南抗日根據地,被分配到津浦路東天長縣二區任工作隊員,參加創建皖東抗日根據地。1942年12月,祝捷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44年她調到豫皖蘇邊區,任永城縣山城區委組織部部長。1945年3月,祝捷調任中共雪楓縣(1945年1月為紀念1944年9月犧牲的新四軍第4師師長彭雪楓,永城縣改名雪楓縣,1949年3月複名為永城縣)蔣口區委副書記,她指揮區武工隊對當地的漢奸頑匪進行打擊,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駐永城的豫皖蘇八分區主力部隊作戰略轉移,留下地方武裝和區鄉幹部堅持鬥爭。祝捷當時已有身孕,黨組織讓她隨軍轉移,但她堅定地表示:“我決不能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我要和蔣口區的群眾生在一起,死在一起。”1946年8月中旬,她與區隊1個班被國民黨第五十八師及還鄉團1000餘人包圍。突圍中,她不幸被捕。國民黨軍對她用盡了種種酷刑,但她鐵骨錚錚,英勇不屈。10月15日深夜,祝捷被押到縣城北郊崇法寺塔旁的荒野上,敵人挖好了一個土坑。祝捷神情自若,挺著胸膛,大義凜然地走到坑前,高呼著“中國共產黨萬歲”的口號英勇就義,時年21歲。全國解放後,為了紀念祝捷,1951年建立“永城烈士紀念館”時,政府給她立了傳記畫了肖像。2005年在祝捷烈士就義處建墓、塑像、立碑。我們去時,鐵門鎖著。幾個騎友在鐵門前向女烈士鞠躬致敬。
崇法寺塔是永城興衰榮辱的歷史見證者。此塔歷盡滄海桑田,閱盡人間百態。作為千年“故人”,經久遠而獨樹,佑一方而特立,於靜靜流淌的沱河水一起吟唱著永城千年歌謠。
閱讀更多 瞰商丘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