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信客,顧名思義就是送信、傳達東西的人。信客類似於現在的微信,淘寶等軟件,只不過是由人當了傳遞的媒介。

“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任何事物的產生必定有其特有的社會條件,信客也不例外。在19世紀四十年代的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廣州、廈門、福建、寧波、上海被開放為通商口岸。隨著資本主義的侵入,中國原本自給自足的農村自然經濟被打破,一大批青年農民工到城市謀求發展。

但是深受傳統思想文化的影響,中國人“根”的意識尤為強烈。外出務工的青年農民背後,依舊有父母妻兒以及宗族等的無數條纜繩牽絆這。在當時郵政業務還不普及的時代,怎樣才能更好的與家人取得聯繫?這時,信客便孕育而生。

01

餘秋雨筆下的信客不僅僅是傳遞信物的人,更代表的是一種精神,可敬的人格。

做信客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不僅要有學識,還得有強壯的身體。但卻依舊有人義無反顧的將信客作為終其一生的事業看待。

例如我家鄉的那個信客,每次從上海回來,鄉里人就能判斷他是走了東路還是西路來的。走東路過來,顯得窩囊。總之,都讓人看不過去。因此,才四十出頭,已顯得比村裡同齡的農民蒼老。

曾有人問第一代信客為什麼不找一個安定的營生卻偏偏做最辛苦的信客,他這樣回答:“一頭是沒有了家的男人,一頭是沒有了男人的家,兩頭都踮著腳,怎麼也看不到對方。總得有人幫他們跑跑腿,儘管兩頭不討好。”

“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換做是現在,我們照樣也會詫異,為什麼有人可以做到這麼的無私,肯為了別人家庭的幸福而放棄自己的一生,並且樂此不疲。但就是有這樣的人,還不止一個。

第一代信客曾在私塾讀過書,識的一些字。這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挑著從外鄉帶回的貨品回到村子裡。但卻不想這是最後一次,大半輩子的風塵苦旅將在這裡落下帷幕。

信客進村前會特意休息片刻,然後跨出儘可能輕的步子,讓扁擔兩頭顫悠起來,不讓自己的疲憊給村裡人看出。不能給村人們帶來心理上的負擔,而是要讓他們盡情享受收到在外親人寄回來的貨品的愉悅,同時也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在外親人帶回家的愛和祝福。

信客先是到了東西最多的葉渡嫂家,在她那裡吃了晚飯。先到哪家,就在哪家吃晚飯,這是規矩。葉渡嫂一邊急切地看著丈夫寄送回來的貨物,一邊調侃著信客在路上的“豔遇”。信客來回路上打交道的掌櫃多是女子,男子像村子裡的人一樣都外出謀生了。

“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第二天下午,信客的屋外照樣像往常一般,擠滿了等待領取自己貨物的村人。女人後面跟著老人,老人手裡牽著小孩,整個農村都在期盼著來自城市的禮物。但是當信客打開房門時,村人們沒有蜂蛹而入,反而是臉色怪異的倒退了一步。

在族長的解釋下,信客才知道發生了什麼。自己半路上遇到一個乾女兒結婚,恰巧自己什麼都沒有準備,倉促之下,剪了一小截給葉渡嫂家帶回的紅緞子,用來包裝禮物。在起初,餘葉渡就在紅緞子上畫了個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並且讓提前回鄉的鄉人餘木典告知葉渡嫂。而信客半路煎掉的那一小段就正好有小圓圈,葉渡嫂沒有找到小圓圈,結果可想而知。

更令人心寒的事情發生在後面。村長對信客說:村人們覺得有一就有二。她們問,去年夏天你說在上虞被強人打劫,三件行李丟失,是真的嗎?前年冬天你說在新浦沿木船翻沉,一個包袱飄走,也是真的嗎?還有人說你雖然單身,卻處處投情,不僅在外面,就在本村,你也有不少想法吧……

信客愣住了,猶如五雷轟頂,他的世界突然崩塌了。他想解釋卻不知如何開口,況且沒有證人在場,說了大家會相信嗎?當這件事傳到在外的鄉人耳裡,他們又會怎麼想自己?失去了兩邊人的信任,自己還能做信客嗎?

所謂信客強調的就是那個“信”字。信客有信客的規矩,逾越一步就不可彌補。

信客放棄瞭解釋,放棄了澄清自己的機會,然而鄉里有一種定見:撇不清就是事實,撇不清就是罪證。

“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02

也許是鄉人們對信客信任的缺乏,也許是信客自己違背規矩,但結果就是那麼殘酷。縱使信客再熱愛這份職業,為之傾付了多少心血和時間,但所有艱辛和美麗的旅途,就此了結。

不得不說,這位“信譽喪失”的信客是善良的。雖然自己不能再擔任信客了,但是他想這個村子不能沒有信客,任然需要有人為他們跑腿,成為聯繫兩邊的紐帶。

餘先生說,天下的受屈人都無法自辨,但當他們放棄自辯後卻有一種奇怪的魔力。信客找到了同村另一個有文化的人,宋達,在信客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宋達接收了他的工作。就這樣,第一代信客成了老信客,他的徒弟接替了他,擔起了信客的重任。

老信客在交接工作的時候,事無鉅細,不厭其煩地把自己多年的經驗統統告訴了宋達。他會拿出紙來,把鄉人在城裡的落腳點一一畫出,會將他們的大名、小名、綽號、年齡、長相、膚色、高矮、脾氣、習慣都作相應的介紹。

“這個人的脾氣刮辣鬆脆,再給你一個包裹,三句話就了結。你再想問一句,他已轉身走人”

“這個人最小氣,叫你送東西,他要又稱重量,又算距離,精明的像一個賬房先生。但你不要討厭他,這麼多年來,唯一不拖欠勞務費的,就是他。”

這是要將傳遞的工作進行多少次,才能對每一個鄉人的個人信息瞭如指掌,這是要有多喜愛這份工作,才能用心去了解每一個鄉人的細節習慣。

“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在介紹完人後,老信客又告訴了宋達沿途的注意事項。哪一家的的小吃最便宜,哪一家的最實在。不得不說,老信客奔波了大半輩子,在沿途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足跡。此後,宋達只要在半路上遇到什麼麻煩,只要說是“老信客的徒弟”,總能換來很多笑臉。

老信客滔滔不絕地講述著,眼裡都冒著金光。但塵埃已落定,最後他只能長長嘆一口氣,告別過去那段艱辛卻美好的旅程。

在最後的最後,老信客語重心長地對徒弟宋達說:“天下禍害全在封閉。一封閉,處處可疑,處處防衛,大家就像刺蝟一樣。只有把那麼多路都走通了,日子才會好起來。我走的早,摔倒了,你接著走,會走得比我好。你的名字也好,宋達,就是把一切都送到。”

在後來宋達真的做到了。他定製了幾條規則:接受和送達貨物時都必須有“第三人”在場;不單獨和女主人長談、吃飯。他間接幫助了這個鄉村用最短的時間建立郵局。

“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03

老信客離開了,卻又時刻存在,存在於人們心中,存在於徒弟處事的態度和方法上。老信客選擇去看守墳場,以大動歸大靜。逢年過節,以前熟識的村人都會提著蔬菜水果來看望他。徒弟宋達一次撞見一個在外務工的鄉人有了外遇後,根據老信客的遭遇,他選擇關照同鄉,並沒有將事情傳回鄉下。有外遇的鄉人反省自己後,想向妻子道歉求的原諒,卻得知自己的妻子壓根不知道這件事。這位老鄉被宋達救贖,更是被老信客救贖。

離去的老信客依舊被村人掛念,被沿途認識的人們掛念,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為她們被老信客的人品和為人打動。他真誠,在自己的信譽沾上誤點後,仍舊為被無辜牽連的女人發聲,堅定的對族長說:“你老人家可以踐踏我,但不可以踐踏那些女人!這個村,很乾淨!”他無私

,願為別人的幸福風險自己大半輩子的光陰,在那個時代,沒有感動中國人物節目,沒有人來報道他,也沒有人來獎勵他,全靠他自己的一腔熱血。

“信客”告訴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買”人心,實現自我超越?

老信客只是一個普通人,卻做出了普通人做不了的事,活出了一個普通人最好的模樣。雖然平凡但不平庸。他是底層人物,他普通的外表下,卻流淌著一個高貴的靈魂。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身邊或者就是我們自己,是否願意為了別人付出自己寶貴的一生,哪怕只是僅有一點想法。有嗎?有,比如鍾南山,這次疫情的一線醫生護士,志願者們。

但,就接近14億龐大的人口而言,還是太少,我們大多都自私,這沒有錯,因為這是人的本性。更多時候,我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其實就在於我們沒有真正實現我們的價值。

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就是社會價值,自我價值的實現只是你邁向成功的第一步。當你選擇將幫助的對象放在自己之外,當你給別人帶去幫助,當你收穫別人對你由衷的感謝時,你將會是這個世界最幸福快樂的人,你將會看到這個世界的另一種美好。

超越自我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把重心稍微脫離一下自己,這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我們會主動關心家人朋友,為何我們不可以將幫助群體擴大一點呢?讓更多人感受到我們的善意,你想怎眼被別人對待,就需要怎樣去對待別人。

信客,作為一種職業已經消失了,而作為一輩子默默奉獻的一類人,卻沒有絕跡,也不會絕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