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信客,顾名思义就是送信、传达东西的人。信客类似于现在的微信,淘宝等软件,只不过是由人当了传递的媒介。

“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任何事物的产生必定有其特有的社会条件,信客也不例外。在19世纪四十年代的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随着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原本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被打破,一大批青年农民工到城市谋求发展。

但是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根”的意识尤为强烈。外出务工的青年农民背后,依旧有父母妻儿以及宗族等的无数条缆绳牵绊这。在当时邮政业务还不普及的时代,怎样才能更好的与家人取得联系?这时,信客便孕育而生。

01

余秋雨笔下的信客不仅仅是传递信物的人,更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可敬的人格。

做信客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不仅要有学识,还得有强壮的身体。但却依旧有人义无反顾的将信客作为终其一生的事业看待。

例如我家乡的那个信客,每次从上海回来,乡里人就能判断他是走了东路还是西路来的。走东路过来,显得窝囊。总之,都让人看不过去。因此,才四十出头,已显得比村里同龄的农民苍老。

曾有人问第一代信客为什么不找一个安定的营生却偏偏做最辛苦的信客,他这样回答:“一头是没有了家的男人,一头是没有了男人的家,两头都踮着脚,怎么也看不到对方。总得有人帮他们跑跑腿,尽管两头不讨好。”

“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换做是现在,我们照样也会诧异,为什么有人可以做到这么的无私,肯为了别人家庭的幸福而放弃自己的一生,并且乐此不疲。但就是有这样的人,还不止一个。

第一代信客曾在私塾读过书,识的一些字。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挑着从外乡带回的货品回到村子里。但却不想这是最后一次,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将在这里落下帷幕。

信客进村前会特意休息片刻,然后跨出尽可能轻的步子,让扁担两头颤悠起来,不让自己的疲惫给村里人看出。不能给村人们带来心理上的负担,而是要让他们尽情享受收到在外亲人寄回来的货品的愉悦,同时也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在外亲人带回家的爱和祝福。

信客先是到了东西最多的叶渡嫂家,在她那里吃了晚饭。先到哪家,就在哪家吃晚饭,这是规矩。叶渡嫂一边急切地看着丈夫寄送回来的货物,一边调侃着信客在路上的“艳遇”。信客来回路上打交道的掌柜多是女子,男子像村子里的人一样都外出谋生了。

“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第二天下午,信客的屋外照样像往常一般,挤满了等待领取自己货物的村人。女人后面跟着老人,老人手里牵着小孩,整个农村都在期盼着来自城市的礼物。但是当信客打开房门时,村人们没有蜂蛹而入,反而是脸色怪异的倒退了一步。

在族长的解释下,信客才知道发生了什么。自己半路上遇到一个干女儿结婚,恰巧自己什么都没有准备,仓促之下,剪了一小截给叶渡嫂家带回的红缎子,用来包装礼物。在起初,余叶渡就在红缎子上画了个小圆圈,以防信客做手脚,并且让提前回乡的乡人余木典告知叶渡嫂。而信客半路煎掉的那一小段就正好有小圆圈,叶渡嫂没有找到小圆圈,结果可想而知。

更令人心寒的事情发生在后面。村长对信客说:村人们觉得有一就有二。她们问,去年夏天你说在上虞被强人打劫,三件行李丢失,是真的吗?前年冬天你说在新浦沿木船翻沉,一个包袱飘走,也是真的吗?还有人说你虽然单身,却处处投情,不仅在外面,就在本村,你也有不少想法吧……

信客愣住了,犹如五雷轰顶,他的世界突然崩塌了。他想解释却不知如何开口,况且没有证人在场,说了大家会相信吗?当这件事传到在外的乡人耳里,他们又会怎么想自己?失去了两边人的信任,自己还能做信客吗?

所谓信客强调的就是那个“信”字。信客有信客的规矩,逾越一步就不可弥补。

信客放弃了解释,放弃了澄清自己的机会,然而乡里有一种定见:撇不清就是事实,撇不清就是罪证。

“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02

也许是乡人们对信客信任的缺乏,也许是信客自己违背规矩,但结果就是那么残酷。纵使信客再热爱这份职业,为之倾付了多少心血和时间,但所有艰辛和美丽的旅途,就此了结。

不得不说,这位“信誉丧失”的信客是善良的。虽然自己不能再担任信客了,但是他想这个村子不能没有信客,任然需要有人为他们跑腿,成为联系两边的纽带。

余先生说,天下的受屈人都无法自辨,但当他们放弃自辩后却有一种奇怪的魔力。信客找到了同村另一个有文化的人,宋达,在信客人格魅力的感染下,宋达接收了他的工作。就这样,第一代信客成了老信客,他的徒弟接替了他,担起了信客的重任。

老信客在交接工作的时候,事无巨细,不厌其烦地把自己多年的经验统统告诉了宋达。他会拿出纸来,把乡人在城里的落脚点一一画出,会将他们的大名、小名、绰号、年龄、长相、肤色、高矮、脾气、习惯都作相应的介绍。

“这个人的脾气刮辣松脆,再给你一个包裹,三句话就了结。你再想问一句,他已转身走人”

“这个人最小气,叫你送东西,他要又称重量,又算距离,精明的像一个账房先生。但你不要讨厌他,这么多年来,唯一不拖欠劳务费的,就是他。”

这是要将传递的工作进行多少次,才能对每一个乡人的个人信息了如指掌,这是要有多喜爱这份工作,才能用心去了解每一个乡人的细节习惯。

“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在介绍完人后,老信客又告诉了宋达沿途的注意事项。哪一家的的小吃最便宜,哪一家的最实在。不得不说,老信客奔波了大半辈子,在沿途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此后,宋达只要在半路上遇到什么麻烦,只要说是“老信客的徒弟”,总能换来很多笑脸。

老信客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眼里都冒着金光。但尘埃已落定,最后他只能长长叹一口气,告别过去那段艰辛却美好的旅程。

在最后的最后,老信客语重心长地对徒弟宋达说:“天下祸害全在封闭。一封闭,处处可疑,处处防卫,大家就像刺猬一样。只有把那么多路都走通了,日子才会好起来。我走的早,摔倒了,你接着走,会走得比我好。你的名字也好,宋达,就是把一切都送到。”

在后来宋达真的做到了。他定制了几条规则:接受和送达货物时都必须有“第三人”在场;不单独和女主人长谈、吃饭。他间接帮助了这个乡村用最短的时间建立邮局。

“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03

老信客离开了,却又时刻存在,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徒弟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上。老信客选择去看守坟场,以大动归大静。逢年过节,以前熟识的村人都会提着蔬菜水果来看望他。徒弟宋达一次撞见一个在外务工的乡人有了外遇后,根据老信客的遭遇,他选择关照同乡,并没有将事情传回乡下。有外遇的乡人反省自己后,想向妻子道歉求的原谅,却得知自己的妻子压根不知道这件事。这位老乡被宋达救赎,更是被老信客救赎。

离去的老信客依旧被村人挂念,被沿途认识的人们挂念,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她们被老信客的人品和为人打动。他真诚,在自己的信誉沾上误点后,仍旧为被无辜牵连的女人发声,坚定的对族长说:“你老人家可以践踏我,但不可以践踏那些女人!这个村,很干净!”他无私

,愿为别人的幸福风险自己大半辈子的光阴,在那个时代,没有感动中国人物节目,没有人来报道他,也没有人来奖励他,全靠他自己的一腔热血。

“信客”告诉你,普通人如何才能“收买”人心,实现自我超越?

老信客只是一个普通人,却做出了普通人做不了的事,活出了一个普通人最好的模样。虽然平凡但不平庸。他是底层人物,他普通的外表下,却流淌着一个高贵的灵魂。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是否愿意为了别人付出自己宝贵的一生,哪怕只是仅有一点想法。有吗?有,比如钟南山,这次疫情的一线医生护士,志愿者们。

但,就接近14亿庞大的人口而言,还是太少,我们大多都自私,这没有错,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更多时候,我们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其实就在于我们没有真正实现我们的价值。

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社会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是你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当你选择将帮助的对象放在自己之外,当你给别人带去帮助,当你收获别人对你由衷的感谢时,你将会是这个世界最幸福快乐的人,你将会看到这个世界的另一种美好。

超越自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重心稍微脱离一下自己,这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我们会主动关心家人朋友,为何我们不可以将帮助群体扩大一点呢?让更多人感受到我们的善意,你想怎眼被别人对待,就需要怎样去对待别人。

信客,作为一种职业已经消失了,而作为一辈子默默奉献的一类人,却没有绝迹,也不会绝迹。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