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春藤名校毕业后,这个美国富二代搞垮了家族产业

1849年,一个叫伯恩哈德·施特罗的德国移民,在美国建了一家啤酒厂。这家啤酒厂后来成为美国最大,最负盛名的啤酒制造商。鼎盛时期,它的年产量达到了3100万桶,全美排名第三。

遗憾的是,这家啤酒制造商的神话没能一直持续下去。

1976年,施密特的曾孙彼得·施特罗,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这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被家族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取得一番成就。

从常春藤名校毕业后,这个美国富二代搞垮了家族产业

施特罗的家族成员大多不在公司任职,但每年依然可以拿到将近40万美金的分红,折算下来,相当于今天的100万美金。其中一个家族成员说:几十年来,巨额的钞票滚滚而来,施特罗家族的人个个像国王般富足。

彼得信奉的商业信条是:要么扩张,要么完蛋。这个颇具互联网思维的管理方式,放在传统行业并不怎么好使。他开始大规模的收购其他品牌,为此背上了数亿美元的债务。

但这个策略并没有让公司更加强大,反而因为没有专注经营自己的产品和品牌,公司所有的市场份额急剧缩减。

最后彼得不得不关闭底特律占地100万平方英尺的啤酒厂,彼得说他实在是找不出任何办法,让这家古老的底特律工厂实现盈利。

从常春藤名校毕业后,这个美国富二代搞垮了家族产业

1989年,由于转型没有取得有效进展,彼得决定把公司卖给康盛啤酒公司。但在最后关头,康盛公司退缩了,拒绝了这次收购。10年后,施特罗公司因为经营不善,不得不进行破产清算,近90亿美元的家族资产瞬间蒸发。

其实也不能把施特罗公司的经营不善,全怪罪于彼得,毕竟整个行业都不景气的情况下,在做出错误的决定,神仙也救不了这家公司。但唯独有个人例外。

1961年,一个叫迪克的少年离开了宾夕法尼亚的农村,前往150英里外的一家军事化管理的中学。但这个当地啤酒厂老板的儿子,并不喜欢这种生活,毕竟他的外号是“派对小子”。

从常春藤名校毕业后,这个美国富二代搞垮了家族产业

开学一个月,迪克的父母去看望他。迪克央求父母让他回去酒厂帮忙,学习打理家族生意,但被拒绝了。迪克的父母觉得啤酒市场产业发展缓慢,他们更希望孩子能够另谋出路。问题是,迪克不打算按照父母的意思来。

他跑去一个修理工那,说服他给自己一套工服,换下校服后,迪克爬上一棵树,翻过一面墙,跳上了一辆开往费城的公交车,一路搭顺风车回到了家。

从学校到回家的路上,他除了一身衣服,几乎什么都没有。这似乎预示着,他那充分运用有限资源的能力,将会带领家族生意走向成功。

迪克家的啤酒厂原名叫鹰牌啤酒厂,跟施特罗公司一样,鹰牌啤酒厂也是由来自德国的移民创办而成。不过鹰牌啤酒厂的创立时间1829年,几乎是美国最古老的啤酒厂。

从常春藤名校毕业后,这个美国富二代搞垮了家族产业

到了1985年,迪克终于从父亲手中接管啤酒厂,但此时的鹰牌啤酒厂所占的市场份额,实在是少得可怜。当时全美的啤酒年销量将近两亿桶,而迪克家的啤酒年销量只有13万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这种情况下,小企业想要生存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放弃自己的独立品牌,被竞争对手收购。二,通过企业合并实现快速扩张。

迪克对这两种选项都不屑一顾。他既不想把公司卖出去,也不想买别的公司。迪克想的是,怎么利用现有的资源,打造一家蒸蒸日上的公司。

为了提高啤酒销量,迪克需要推广自家的品牌,但这通常意味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迪克选择充分挖掘鹰牌啤酒厂的悠久历史,这是他们特有的优势。他打出了“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厂”的称号,把自己跟市面上的众多啤酒厂商区分开来,仅凭这点就吸引广大的消费者。

从常春藤名校毕业后,这个美国富二代搞垮了家族产业

但迪克这时候却玩起了饥饿营销,他没有开发新市场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反而把销售限定在几个地区。这个操作营造出来的稀缺感,很好地贴合了鹰牌啤酒的历史神秘感,好的总是稀缺的。

于是,一大批粉丝疯狂抢购,甚至跑到邻镇去买这种极其难买的啤酒。而这些粉丝的高调行动,又为迪克的啤酒做了一次又一次的免费宣传。

迪克的家族生意蒸蒸日上,彼得的公司正面临倒闭。彼得低价甩卖位于佛罗里达的工厂时,迪克立马下手买下工厂。他对工厂进行升级改造,只用三个月就让工厂投入运营,成本仅为建新厂的一小部分。

现在的鹰牌啤酒厂改名为D.G云岭集团,已经发展到第六代,年产量200万桶,在2016年被评为全美排名第一的啤酒品牌。

从常春藤名校毕业后,这个美国富二代搞垮了家族产业

同样是百年老店,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一个是连中学都没读完的辍学生。为什么结局差距这么大?

我们的直觉总是告诉我们:拥有更多的资源=取得更好的结果

按这个逻辑,如果你想要更快地完成某个项目,你就得增加人手;如果你想要在工作上获得更大的影响力,那就要有高的头衔,或者更大的办公室。

这种思维给你一种安全感,也是一种错觉。似乎你拥有的越多,你就越能做更多的事。但其实不是,施特罗的例子已经很好地告诉我们答案。

当然,增加资源并不是一定都是错的。只是需要建立在,已经能够很好地利用手中的资源的前提下,比如迪克。像迪克一样,正确的合理利用资源,才是经济实惠的方式:更好的利用资源=取得更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