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哲學福音報 附《以清靜的準備迎接死亡》

​國內

  • 綏芬河口岸部分關閉。
  • 股價暴跌後,甘肅銀行公告:不會危及儲戶存款。
  • 港寫字樓租金下跌。
  • 外儲下降。

國際

  • 全球糧食生產未見異常。
  • 特朗普指責世衛組織對疫情負有責任,並稱將停止對世衛組織的資金支持。
  • 阿根廷宣佈延期償還100億美元公共債務。
  • 伊朗:不會向美國求助,但要求解除制裁。


三清福音評論

以清靜的準備迎接死亡

在清明,有必要談談死亡。

從近處看,疫情導致很多生命逝去,每天的死亡數字都會進入視線,死亡的恐懼比平時要大許多;而從遠處看,生的旅程中,死亡一直是個令人消沉的話題,沒有人能夠迴避,卻有很多人妄想永生。

為了死,人們做了很多準備,他們準備錢留給子孫,物色墓地以供存放骨灰,物色醫院以讓自己彌留之際有人照顧……

這些準備夠用嗎?

你會為死亡做什麼準備呢?

所有的哲學都以死亡為基礎,三清哲學也不例外。

生,賦予了思維擁有軀體這一包物質的權力,而死,則讓這一包物質轉變為另一種形式,附著於這一包物質的思維也隨之消失。

死亡,意味著沒有身體、沒有思維,故而談不上思維的清醒,更談不上身心暢然的清爽,然而,死亡並不意味著一切化為烏有,它還有一切歸於寂然的清靜。

軀體這包物質,以死亡開始分解,再以另一種形式組合,組合成另一種活物或死物,這就是輪迴,相比生的清靜,輪迴的清靜,更為長久。

如果明白了輪迴的含義,就明白了死的意義,就明白了生的意義不外乎清靜、清醒、清爽的修煉。

生的旅程,是整個輪迴的一個特例,在無休無止的輪迴中,生是短暫的,也是常有的。

生是思維操縱軀體的一次機會,故而,在生的旅程中,時刻處於清靜之地,以清醒之心擺佈身內身外之物之事,達到身心清爽的狀態,才不枉這次機會。

在武漢疫情最為慘烈的時刻,一位女士在自家陽臺上敲打鐵鍋,呼號求救,那是死的恐懼已控制住她的靈魂,這一幕更突現了清靜的重要。

一個人、一個社會,如果時刻做清靜的修煉,就會明白死亡無可避免,就會做足準備,讓生的旅程成為坦途。

保持環境的清潔,不難;保持自身行為的檢點,不難;準備好應急的物質,不難;增強自身的鍛鍊,不難;豐富自身的內心不去做無益的交流,不難;辨識明顯的謊言,不難……然而,在做這些易事上,很多人卻失敗了,皆因缺少清靜的修煉。

疫情的傳播,通道在人與人的交流,清靜的修煉並不是斷絕人與人的交流,而是優化人與人的交流。

人與人的交流,最為密切者,無外乎性的交流,以此為例,清靜能讓人保持身體清潔,不輕易進入危險的領域,又能讓人剋制行為,不把麻煩過渡給他人,如此行事,性伴侶再多,也不會進入死地,因為人與人清靜的交流並不會產生危險,所有的危險皆因在交流之中摻入了不清靜的因素。

最密切的交流都能如此安全,何況普通的交流。

進而言之,坦途也有結束的一天,清靜之心會讓這一刻變得平常,因為清靜就是對這一刻最為充分的準備。

此為《三清哲學福音報》4月8日的評論。


三清箴言

那些意志薄弱、無信仰的人,還有愚昧無知的人,他們總是會對註定的死亡和疾病感到恐懼和厭惡。

——《異乎尋常的大眾幻想和群眾性癲狂》

知識讓人知道死亡的存在。

知識讓人知道死亡不能避免。

知識卻沒有教會人正確對待死亡。

唯有信仰和修煉,才能讓人從容穿過生死之門。


藝術中的三清境界

倫勃朗《尼古拉斯·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三清哲學福音報 附《以清靜的準備迎接死亡》


為了讓病痛遠離

活人圍聚於死者身旁

全神貫注,一絲不苟

光線明亮,舉止從容

全然不想自己有一天也會如此

皆因生死有常

清靜永恆


清靜、清醒、清爽,生活的最佳境界

三清哲學, 濟世福音

《三清哲學福音報》呈現世界真相

配以三清哲學的箴言雋語

脫離困頓,脫離渾濁

發佈於幾乎所有媒體平臺

三清哲學福音報 附《以清靜的準備迎接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