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嬌欲"是一種病,得治!

你做過"逃跑的夢"嗎?就像被惡犬咬到腳卻動之不了的夢。

在心理學上,這是逃脫父母,或逃脫社會的表現。

這源於自身的"撒嬌"慾望沒有被滿足,越得不到,就越固執地追求。這種痛苦,越想逃離,就越被套牢。

30歲的成年人,在保證面子的基礎上,還在滿足自己3歲時的慾望。


01 知乎高贊:朋友圈裡傷春悲秋的人,都是在撒嬌而已!

很多人看過朋友圈裡類似的分享:

體制內的苦,體制外的也苦。當老闆的苦,給人打工的也苦。甲方苦,乙方苦。做IT的苦,做金融的苦,做投資的苦,拿投資的更苦。單身漢苦,結婚生了娃的也苦。大城市的都在假裝生活,小地方的又嫌機會不好,在國外的每天都想回國吃火鍋。——世界上還有一片淨土麼?

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就沒有不慘的人。

但是別誤會,轉發這些文章,並不是真的在告訴別人:"我好慘啊,我打算換一種活法",更像是說:"嗨!我在這兒呢,別忘了看看我呀。"

擺著一臉苦相的人,其實在其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呼喚——"請滿足我的撒嬌慾望吧!"

02 撒嬌這種事,不會因為有多少人點贊,就有根本性的紓解

拿慾望來撒嬌,把慾望當志氣。

讀書太枯燥,沒意思。事實上,很多人不喜歡讀自己的專業書,卻會花大量的時間看小說,看網上的連載。當愛好成為專業,一開始都會變得枯燥,只有充分深入了,才會真正喜歡。

搞科研沒有前途。那做什麼事情有前途呢?當官?經商?創業?其實無論哪種工作,想做好都不容易,科研僅僅是其中的一種生活方式。其實我們抱怨的不是環境惡劣、現實殘酷,而是自己實力不夠、底氣有限。

想進入保險箱。很多人瞄準公務員,是瞄準了工作輕鬆,穩定,有保險的待遇。實際上,人最大的保險是自己的能力,是社會對自己的需要。如果沒有能力,任何的保險箱都有漏水的那一天。

盲目做別人做的事、說別人說的話、過別人過的生活,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是什麼。

03 "撒嬌欲"是一種病,得治!

有"撒嬌欲"的成年人,更傾向於追求結果,不重視過程。

美國精神分析醫生喬治·溫伯格的著作《順從的動物》中記述:"有一位患者,他過於重視工作結果,但在執行時卻不會付出全力,這源於他缺失自我價值感。他所關心的並非工作,只是想通過提高業績來獲得旁人的關注罷了。"

不禁想起《士兵突擊》裡的成才,得分最高,排名最前,表現最好。

可是,伍六一是最早看透成才的,說:"雖然他是成績最好的,但是就好像是表現給我們看的。這麼說吧,我只要一看他,他就知道我在看他。"

當他有了更好的去處,離開了鋼七連,可送他的只有許三多。他說:"我還以為我就算沒有處下全連的人,也處下了半連的人。"

當再次高升,他入圍老A,袁朗一語道破,對他說:"如果有更好的去處,這兒也是你過路的地方。"

《士兵突擊》劇照

一語點醒夢中人,回到原點的成才,放下了只追求結果的包袱,他說:"我現在盯著羊糞蛋子也能看一天,就是踏實。"

蔣方舟曾在奇葩大會上說過這樣一段話: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價值,在自我實現過程中,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有可能顯得很笨拙,但如果放棄了追求個人的獨特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的話,那吸引來的人,也不是真正欣賞你的人。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缺失自我價值感,就如同讓鬱金香的花莖上開出蒲公英的花朵一樣,再怎麼努力,即便到了天荒地老的那一天,也是無法實現的。

而其他人懷揣著屬於自己的夢想踏上了旅途,綻放著屬於自己的那朵花。

04 "原本的自己"本可以更好的生活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加藤諦三,認為"原本的自己"本可以更好。

你不需要學別人,只要做好你自己。

"該有"的興趣不是真正的興趣。興趣愛好是"因為喜歡所以要做"的事、"因為喜歡所以會做"的事。但是,喜歡、高興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很奢侈的事。他們甚至連每週過一天"散漫"生活的時間都沒有。

設立與現在完全相反的目標。大多數人設立flag,都與成功有關。但是,設立相反目標會放鬆。比如,今天看到美麗的花,畫一個圈標記;今天吃到美味的佳餚,畫一個圈;今天工作糟糕,可是心態很平靜,畫兩個圈。


單純"為了那傢伙",沒有利益關係。假設某個朋友創業需要你的幫助,並願意付出100萬酬勞,希望你付出時間和辛勞,你會不會放棄酬勞,單純只是"為了那傢伙"?儘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但是,如果能夠超越慾望,單純而沒有功利不是很強大的人嗎?

討厭就承認討厭吧!不喜歡的事就不用努力喜歡,不開心的時候就不開心吧。面對真實的自己,就好比,我們不會對健康的人說,你要多臥床休息吧?

我們終其一生,無非就是想遇到更好的自己。而你對自己的未知還有多少呢?

想要深入探求對自己的未知、對他人的未知,加藤諦三:《穩: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幫助我們揭示真相,化"焦躁"為"穩"。

加藤諦三:《穩: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

-

END

圖:網絡圖片(侵刪)



《穩:自洽地接住生命中的所有未知》,加藤諦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