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卡耐基曾经说过:“同情在中和酸性的狂暴感情上,有很大的化学价值。你每天所遇见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渴望得到同情。给他们同情吧,他们将会爱你。”人们为事业之路打拼的时候,总会遇到些挫折,如若作为朋友的你能够在此时带着一份“同情”并且给予他适当的帮助,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牢固。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千万不要悄悄走开,而应该尽己所能地提供帮助。因为你尽己所能的帮助等于就是为风雪中的朋友送去的无比宝贵的炭,会让他永远对你心存感恩。那么下次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

学会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的塑胶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由于石油危机波及香港,香港的塑胶原料全部依赖进口。而此时的进口商趁机垄断价格,并抬高物价,让许多厂家难以承受。一时之间,许多厂家纷纷停产,濒临倒闭。

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李嘉诚出现在了风口浪尖。他倡议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并由联合塑胶原料公司出面,与国外直接交易。由于他们现在的需求量比进口商还大,所以他们所购进的原料价格低。然后他们仍按实价分配给股东厂家。于是,进口商的垄断被打破了。

不仅如此,李嘉诚还将长江公司的13万磅(1磅=0.454千克)原料以低于市场一半的价格卖给了一些濒临倒闭的厂家。在这次危难之中,有几百家塑胶业的厂家得到了李嘉诚的帮助,他因而被称为香港塑胶业的“救世主”。从此以后,李嘉诚在业内的威望越老越大,而他的生意也越来越顺利。

在与朋友的交往中,适时的雪中送炭可以把人拉出火坑,走出困境。犹如有人即将渴死在沙漠中,你送给他一口救命甘泉一样。如此朋友,谁会不珍惜呢?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帮助别人的时候,就要主动地去关心别人,你会因此积累更多的朋友。朋友就是财富,人际交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攒人缘。

感情投资的最佳策略就是雪中送炭,因为这种投资的性价比往往是最高的。你不需要花重金去送礼,不需要花大人情去帮助别人,只需要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其一点小小的帮助,即使帮助微不足道,他也会心存感激,铭记你一辈子。

有时我们没有意识到,你曾帮助过的人会因为境况变得更好了,日后反而成为你的贵人,给你一定的帮助,使你的命运出现新的转机。

在美国,有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律师,他在家乡的一个小镇上成立了一家律师事务所,专门受理移民的各种事务和案件。创业之初,他吃尽了苦头,穷得连一台复印机都买不起,但是在他的努力下,他的律师事务所在当地开始有了名气,财富也接踵而来,他的办公室扩大了,并有了自己的雇员和秘书。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一念之下他将所有的资产都投资于股票,结果几乎全部亏光。更不巧的是,由于美国移民法的修改,职业移民额削减,他的律师事务所也门庭冷落,最后他破产了。

正在约翰为自己的生计发愁的时候,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位公司总裁寄来的信。信中说总裁愿意把自己公司30%的股份无偿赠送给他,并且旗下的两家公司,随时都欢迎他来做终身法人代表。

约翰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天下有这样的好事?还是谁在和自己开玩笑。不管怎么样,他决定弄个明白。他按照信封上的地址来到了一家装修很气派的公司,接待他的是一位中年男人,想必这人就是给他写信的那位总裁了。

约翰有点疑惑了,他确信自己并不认识这个人。那位中年男人微笑着看着他说:“还认识我吗?”约翰摇摇头。只见这位总裁从办公抽屉中,拿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汇票和一个写有约翰的名字和地址的名片。约翰确信那是自己的名片和笔迹,但是他还是想不起在什么时间和地方与这个先生见过面。

约翰说:“很抱歉,先生,我真的记不起来了。”那位总裁说:“十三年前,我来到美国时,准备用身上仅有的5美元去办理工卡,但当时我不知道工卡已经涨到了10美元,而且当排到我的时候,办事处快下班了。更麻烦的是,当天如果我没办上工卡,那么我在公司的位置将会被别人顶替。而此时你从我身后递过来5美元。当时我让你留下姓名、地址,以便日后把钱奉还,你便留下了这张名片......”

约翰渐渐想起这事了,问道:“后来呢?”

“不久我在这家公司连续申请了两个专利,事业发达起来,本想加倍地把钱奉还给你,但我到美国之后工作生活经历了许多的磨难和冷遇,是你这5美元改变了我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我又怎么会把这‘5美元’轻易地送出呢?”

真正的朋友并不一定是那些在你荣耀的时候向你喝彩为你献花的人,而在你遭受苦难的时候站在你身边不离不弃的人才值得你托付一切。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别人最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才能换来金子般的友情。雪中送炭,送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对抗严寒的温暖,更是一份饱含同情的关怀。如此朋友,有谁会不去珍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