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我們總會把家比作溫暖的港灣。

現實生活中,家給我們的感覺會更復雜,有愛,有溫暖,也有很多矛盾,爭吵,甚至厭倦。

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在中國式家庭中,90%的問題都源於不會溝通。

不管是夫妻之間也好,還是父母和子女之間也好,大家要麼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說自話,要麼把溝通當成宣洩情緒的一個途徑,要麼用隱忍的方式迴避。

家庭溝通中,常見的問題大概有幾種:

1.用控制的方式溝通

“已經習慣了父母的大家長主義了,沒法兒溝通,只能順著他們,在他們眼裡我所有的事兒都不重要,總說著家裡為我付出很多,壓得我喘不上氣兒。”

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說服或壓制對方,而是要達成共識。

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很多父母認為,好的溝通就是讓孩子變的聽話,如果不聽,那就是溝通不到位。

這樣的溝通只會造成父母和子女之間內心的隔閡,最終造成的結果就是,孩子對父母逐漸喪失了信任,那些原來可以和家長說的事情,以後再也不願意和家長分享了。

2.用情緒化的語言溝通

在家庭中,夫妻之間很難心平氣和的說話,更多的人在和伴侶交流時只想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你總是不洗碗不掃地,什麼家務活也不做,這日子真懶得和你過了。”


“讓你幹個什麼事總是拖拖拖,對我說的話一點都不上心!”等等。

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將這種情緒化的溝通方式稱為暴力溝通,而薩提亞把這樣的溝通定義為指責型溝通模式。

這種類型的人常常忽略他人的感受,習慣於攻擊和批判。

“都是你的錯”,“你到底怎麼搞的”是他們的口頭語。

在感情中,出軌、家庭暴力等重大的問題,都是長年累月的日常所積累的不滿和對抗,也是引發重大家庭變故的原因之一。

3.用迴避的方式拒絕溝通

雖然爭吵是一種不好的溝通方式,但比爭吵更嚴重的是冷漠和無話可說。

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在談到家庭的問題時,有一個概念叫冷暴力,它的特徵是沒有語言和情感上的溝通。

對對方一切持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儘可能的將雙方的互動降低到最低限度。

長此以往,只會埋下怨恨的種子。

4.角色身份的不對等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註定是不對等的。

父母更多會處在一種掌控的角色,而子女更多會處在一種被照顧,被掌控的角色,即使再講究平等觀念的家庭,也無法消除這種客觀上的不平等。

男人和女人在思考問題的時候關注的視角是不一樣的,男人多是理性動物,更關注邏輯和怎麼解決現實中的問題;

而女人則更偏向於感性,溝通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情感上的認同和溫暖。

這樣的一種不對稱,很容易造成一些溝通中誤解。

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那麼,在家庭溝通的問題上,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夠改善這種狀況呢?

建立對溝通正確的認識

溝通的目的不是說服,更不是控制,而是讓雙方達成共識,建立認同。

學會深度傾聽

所謂深度傾聽主要包含兩層意思:

一是在溝通中,聽比說要重要的多;

二是我們不僅要聽對方在說什麼,更重要的,是覺察對方話語中表達的情感、需求和期待等問題。

深度傾聽會起到一種“共情”的效果,讓對方感覺到被重視,被信任,從而更容易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家庭關係也越健康和諧。


家時正在舉辦花式攝影大賽,快來參加吧!

家庭關係|90%的家庭矛盾源於不會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