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聲連線丨農村老人咋享“夕陽紅”,他建議推廣“貧貧互助”模式

  都說“最美不過夕陽紅”,其實夕陽美不美,紅不紅,關鍵看生活質量。“我們在扶貧時發現,部分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更像‘夕陽西下’,生活品質不高,很多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雖然享受了國家的低保和五保政策,但卻面臨著有了錢自己沒有能力去花的尷尬。”濟南網友孟永生在他給“民聲連線”發來的“百姓提案”中對農村老人的養老問題很擔憂。


民聲連線丨農村老人咋享“夕陽紅”,他建議推廣“貧貧互助”模式

2017年10月,濟南市章丘區黃河鎮積極探索農村養老新模式,“貧貧互助”應運而生。

  孟永生在濟南市章丘區黃河鎮分管扶貧和民政工作,去年,他關注到“山東政協”公眾號刊發有關養老問題的“百姓提案”引發不少網友熱議,於是,今年也行動起來,希望能用自己的工作實例為解決農村老人居家養老難題提供參考。

  “在扶貧最初,我們的口號是‘打造有溫度的扶貧’,因為沒有經驗和衡量標準,只能靠一家一戶摸底調查貧困戶的實際困難。”然而,就是在這樣挨家挨戶的摸底中,孟永生他們發現了“農村老人”這個困難群體,尤其是那些失能、半失能的貧困老人,普遍存在燒水做飯難、洗衣曬被難、衛生條件差、心理孤獨等問題。

  “即使有一些符合低保、五保條件的老人享受到了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但他們依然缺乏關愛,像洗腳、理髮、熱水、熟飯、乾淨無味的衣服這些很平常的小事,或許都是他們的奢求。”養老院的費用相對這些老人來說又普遍過高,孟永生認為,探索一條新型的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民聲連線丨農村老人咋享“夕陽紅”,他建議推廣“貧貧互助”模式

“貧貧互助”是利用農村貧困家庭的勞動力,有償為無行動能力或行動能力差的老人提供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送

  2017年10月份開始,黃河鎮創新思路,大膽嘗試,摸索出了一套“愛心之家,貧貧互助”農村居家養老新模式,在國內率先提出並實施了“貧貧互助”的服務理念。

  “政府出資購買‘服務’託管給社會養老組織,利用村委會、幸福院或貧困戶家中的一至兩間房屋為陣地,建設‘愛心之家’,配置洗衣機、熱水器、淨水器等設備。同時,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或困難戶引入到養老服務工作中來,為老人每天送2瓶開水、做兩頓飯,每週打掃兩次衛生、洗一次衣服,每月給他們理一次髮。收費以戶為單位,每戶不管幾個老人,收費均為500元,而這部分錢在維持‘愛心之家’基本運轉的同時,又給提供居家養老服務的貧困人員增加了收入。”據悉,截至目前,黃河鎮已經建成24個“愛心居家”養老服務站,為146位老人提供養老服務。

民聲連線丨農村老人咋享“夕陽紅”,他建議推廣“貧貧互助”模式

黃河鎮“貧貧互助”居家養老模式已經在濟南市章丘區、萊蕪區和濱州市濱城區推廣開來,目前三地已建設“愛心

  “濟南市萊蕪區和濱州市濱城區已經引進了該模式,現在兩地已經建設近60個服務站。我就想,‘貧貧互助’模式這麼好,能不能全省推廣?”孟永生惦記著,藉助省政協“民聲連線”這個平臺,推廣“愛心之家,貧貧互助”模式,“讓所有農村老人都能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讓我們的和諧社會建設更加有愛、有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