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杜立德轟炸編隊首次轟炸東京(4月18日)

起因

1941年12月7日,星期天,日本以6艘航空母艦為主力的一支強大海軍艦隊,用360架轟炸機和若干艘潛艇,偷襲了美國太平洋主要海軍基地夏威夷群島的珍珠港,一舉炸沉擊傷美國包括戰列艦8艘在內的18艘艦隻,炸燬擊廢飛機260餘架,炸斃打死海陸軍士兵及平民2300餘人。可以說,美國部署在珍珠港的軍事力量幾乎是全軍覆滅了,而日本則僅僅損失約30架飛機和5艘潛艇,它就開始控制太平洋局勢起來了。

珍珠港一役讓美國蒙受奇恥大辱,其世界頭號強國的威望也一落千丈,舉國上下被悲觀情緒所瀰漫。為振奮民心,12月8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參眾兩院聯席會上悲憤地發表演說,宣佈“美國和日本帝國主義已進入戰爭狀態!”為表達自己的憤怒和決心,平時走路就很困難的羅斯福總統,扔掉了自己的輪椅,讓其長子攙扶著走進的國會大廳。(這也是電影《珍珠港》中非常振奮人心的一場)

為了回擊日本軍國主義,美國絕對策劃一次針對東京的報復性轟炸,以打擊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

準備

從任何一個殘存基地對東京進行空襲,都距離過遠,所以必須使用海軍航空母艦。但因獲悉日本在本土500英里(約800公里)外有雷達哨艇巡邏,空襲飛機必須從相隔約550英里遠的地方起飛,往返航程起碼1100英里,這對海軍艦載機來說,航程實在太遠了。

因此,美軍制定了一個超乎日本人想象的計劃,及由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將改良後的B-25轟炸機送至指定區域後,航母編隊立即返航,B-25轟炸機在執行完轟炸任務後,直接飛往中國浙江的衢州機場降落。

但因航空母艦的跑道較短,加之為躲避日軍的雷達,飛行員必須保持超低空長距離飛行,因此必須選拔技藝高超的飛行員來完成這項任務。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定有當時46歲的著名飛行家——杜立德,由其帶隊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

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刻苦訓練後,杜立德編隊整裝待發。

歷史上的今天——杜立德轟炸編隊首次轟炸東京(4月18日)

轟炸

1942年4月2日,“大黃蜂”號滿載這批飛機從舊金山啟航,13日與前來提供空中支援和其他護航措施的另一艘航母“企業”號及4艘巡洋艦組成的第16特混艦隊會合,繼續向前。

計劃預計16日星期天晚上,“大黃蜂”號將駛到距日本海岸線640公里地方,B一25就可迅速起飛。然而,當航母到達距日本尚有1300公里的海域時,忽被日水一艘巡邏哨艇發現,而不能繼續前進了。杜立德連忙和艦隊司令官哈爾西海軍中將商量,當機立斷,一致決定突擊機隊提前起飛,不是19日星期天晚上,而是此刻18日星期六早晨,而且還改夜間飛行為白天飛行。8時18分,杜立德作好最充分的準備,第一個起飛,9時21分,其餘15架飛機也全部起飛成功,一一以單機跟進的縱隊形式貼著水面直飛。

據杜立德回憶說,飛抵日本上空時,飛機飛得很低,“其中有架飛機甚至都能看到地面上正在進行一場球賽”。日本人還未反應過來,炸彈就已經落下來了,整個轟炸過程僅僅歷時30秒鐘!雖然中間夾有一些東京高射炮火,事後也有一些日機飛來追逐,但杜立德轟炸機隊終於勝利地完成了空襲日本本土東京的艱鉅任務。萬里長征,孤軍深入,功成身返,此時此地,16架B一25全機全員安全地返航了。這幾乎使飛行員們自己也“真不敢相信這麼容易就從對東京的突擊中逃出來”。

歷史上的今天——杜立德轟炸編隊首次轟炸東京(4月18日)

返航

黃昏前後,除了8號機機組長約克估計本機燃料不夠飛往中國只好改飛蘇聯,到海參威北面64公里處著陸,當遭蘇聯當局拘留,後得尋隙逃歸美國之外,所有各機都已相繼飛越東海海面進入中國領空,但因天氣原因,未能按照預定計劃到衢州機場降落。

歷史上的今天——杜立德轟炸編隊首次轟炸東京(4月18日)

被俘美軍飛行員

歷史上的今天——杜立德轟炸編隊首次轟炸東京(4月18日)

被救飛行員抵達重慶

最後,80位空軍健兒中,捐軀成仁者9人,立功凱旋者71人,個個成為美國英雄,杜立德即被破格提升為空軍准將。

影響

1942年4月18日的轟炸給了日本軍國主義當頭棒喝,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囂張氣焰,同時也為以後的轟炸開了先河,自此,美國空軍連續不斷空襲日本本土,愈襲愈多,越炸越猛,一襲就來數百架,一架就可攜帶炸彈7425公斤,炸得日本到處是一片片廢墟焦土,從而人心渙散,士氣消沉,國力式微。儘管侵華陸軍似乎尚在粵漢、湘桂鐵路線上耀武揚威,實則海軍在太平洋上陣陣潰退,島島失守,加上其他因素,日本軍國主義終於在1945年8月15日不得不無條件投降了。

歷史上的今天——杜立德轟炸編隊首次轟炸東京(4月18日)

這就是今天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