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自贸区成立三年新增市场主体57853户

“2017年4月1日,陕西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截至2019年底,自贸试验区新增市场主体57853户,其中企业38588户,新增企业注册资本7071.1亿元。”4月9日,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周年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翟北秦介绍说。

据了解,2019年全年,陕西自贸试验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476.32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1%。新设外商投资企业91家,占全省的28.17%;实际利用外资30.78亿美元,占全省的39.83%。

三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165项试点任务基本完成,累计形成创新案例370个,其中16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或得到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通报表扬,5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

改革“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

陕西自贸试验区将229项省级行政管理事项下放(委托)自贸试验区办理,100项“证照分离”改革任务在区内全面落实。推行商务秘书和“集群注册”服务,登记办结时限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

推广“24小时自助信包箱”服务模式、“人脸识别”微警认证、全城通“港”速递服务,实现“零跑路”线上服务。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取得施工许可压缩至50个工作日。建立“一枚公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政府管理新机制。

以便利化发展开放性经济

西安海关、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发改、商务、税务等部门,形成的“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行邮税移动支付”“‘易点天下’海外广告精准投放”“网银在线开立进口信用证”“企业云端服务自选平台”等改革成果,有力促进了贸易快速发展。

2019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2133列,运送货物180.2万吨,分别是2018年的1.7倍和1.5倍。截至2019年底,累计开通国际航线88条,通达全球36个国家74个主要城市;全货运航线达到27条(国内14条,国际13条)。

国际合作交流取得新进展

在“中欧”产业园聚集了德国博世、法国阿尔斯通等世界500强企业的9个项目。杨凌片区设立了年度规模1500万元的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专项资金,经开功能区与中国兵器集团合作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军民融合产业基金。

2019年,陕西省在“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地区)投资1.89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39%。在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了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同时,在美国、以色列等国设立17家离岸创新中心、海外研发中心和科技服务站;联合38个国家(地区)151所大学组成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成立丝绸之路职教联盟。

辐射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陕西自贸试验区先后分两批将53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不断扩大改革红利惠及范围。陕西省政府出台《陕西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建设实施方案》,从“创新协同”“产业协同”“政策协同”三个方面,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创新区。

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内其他自贸试验区,学习借鉴其改革经验的同时,在多式联运、产业转移、制度创新成果共享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并连续两年开展自贸试验区西北地区改革创新经验推介交流活动,累计推介70项改革创新成果。(刘彬)


分享到:


相關文章: